07.19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赢?

“千古文明开涿鹿”。远古时期黄、炎部族与蚩尤部族在桑干河流域发生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战,这就是涿鹿之战。

据《史记 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据说这个部族是由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部落组成的。尽管当时他们以游猎为主,但已学会炼铜技术,武器都是铜制的长矛和大刀,非常精良。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赢?

可见,此战役罪于蚩尤,黄帝擒杀蚩尤完全是正义之举。那么,黄帝部落为何能赢呢?

首先,黄帝重视部落之间的联盟关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我们知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黄帝部族在各部落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就在此之前,黄帝刚征服了神农氏炎帝。据说两人还是“亲戚”,都为少典氏部落和有氏部落通婚后生。炎帝部落原本在姜水流域,而黄帝则在姬水流域。之后,炎帝部落逐渐向黄河中原地区扩展,开始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而此时黄帝部族则也开始向中原迁移,并看中了炎帝的势力范围--涿鹿,想在此定居。

两个大部族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哪里还顾得上亲情?就干了起来。双方在涿鹿东南的阪泉打了三仗。前两仗黄帝都败了,因为炎帝人多,还用上火攻。到了关键的第三仗,黄帝事先联络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许多友好部落,共同对抗炎帝;且双方打得难舍难分的时候天又降大雨,炎帝无法用火攻,最终战败被俘。不过,黄帝还是看在亲情的份上,没有处死炎帝,只是把他迁移到中原的东部,即安徽、河南、山东的东部直至沿海一带,仍让他统治自己的部族。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赢?

蚩尤的部族九黎族就原属于炎帝部落,曾派人与炎帝联络,准备一起夺回中原。但是炎帝见黄帝将中原各部落治理得很好,就拒绝了蚩尤的请求,原因就是不愿再将百姓拖入战争的泥潭。《逸周书 尝麦》载: “昔天之初, □作二后: 乃设建典,命赤帝 分正二卿, 命蚩尤于宇少昊, 以临四方,司 □□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 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 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

可见黄帝当年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这就是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

其次,黄帝会利用天气。

双方开战之初,恰好遇上浓雾和大风暴雨时节。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来自南方多雨环境的蚩尤部族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开战之初多是黄帝战败。

不过,雨季时节很快结束了,天气晴朗,酷热难耐,对于习惯了东南方阴雨天气的蚩尤来说十分不利。黄帝抓住战机,并得到玄女族的支援,开始向蚩尤族反攻。《山海经 大荒北经》载: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其中的“女魃”应该指的就是九天玄女。

黄帝还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趁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向蚩尤族发起最后的进攻,终于击败敌人。《山海经 大荒北经》又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 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赢?

紧接着,黄帝又把不听他号令的荤粥驱逐出了中原。于是黄帝便成了中原大地上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的统一与融合,促使了生产和文化的发展。黄帝不但让自己的部族在涿鹿定居下来,还鼓励包括自己部族在内的各部族推广炎帝的农业耕作技术和用草药治病的方法,同时传说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织成绢和帛做衣服;让仓颉总结了人们在实践中应用的记事符号,创造了文字;还命封宁制陶器、雍父做臼舂米、共鼓和货狄造舟船;命容成制定历法、羲和推算凶吉、伶伦制造乐器规定音律。

再次,黄帝还会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我们知道涿鹿之战的涿鹿,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炎、黄部族主要分布于黄 河的中、上游,而蚩尤部族则分布于黄河的下游地区。蚩尤部族征战涿鹿,没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地理条件。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曾载:“蚩尤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蓄水,攻之冀州之野。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请天女魃止雨,遂杀蚩尤。”

又如苗族《蚩尤神话》里描写道: “黄龙公( 黄帝)兵将所到之处,雷雨大作,河水泛滥,淹 没田土,涌向阿吾八十一寨。”又: “赤龙公( 炎帝) 口吐烈火,火苗四起,直烧阿吾八十一 寨。阿吾八十一寨及其周围变成一片火海。”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就是蚩尤部族所处的地势较低,黄帝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阻挡蚩尤族的进攻,并最终获胜。。

此外,策略也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赢?

为了应对蚩尤的毒雾阵,黄帝造出了指南车,让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毒雾,并反击;为了对付蚩尤的特种部队——装扮成野兽的士兵,黄帝放出他早已训练好的一大批虎、豹、熊、罴等猛兽。

自涿鹿战后,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基本形成并得到确立,中原地区迎来了暂时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