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看點│一切皆變 唯對贏的渴望一如既往——餓了麼的創業故事

看點│一切皆變 唯對贏的渴望一如既往——餓了麼的創業故事

餓了麼這家普陀區創業明星企業,它的創始人張旭豪在人生33歲這一年,決定親手結束一段長達十年的創業故事。把前方仍硝煙瀰漫的戰場交給了一名來自阿里巴巴的成熟經理人。

張旭豪的十年創業史恰好反映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業的一個完整週期,餓了麼的故事或許構成這輪創業潮中一個重要註腳。

看点│一切皆变 唯对赢的渴望一如既往——饿了么的创业故事

最後的談判

2017年10月,張旭豪每天在巨大的融資壓力中醒來。在激烈的外賣補貼戰爭下,餓了麼資金此時捉襟見肘。它啟動了一輪融資。

雖然張旭豪希望公司繼續獨立發展,但對於財務投資人來說,他們必須要看到清晰的退出途徑時才願意把錢砸進來賭一把。這時,阿里提出以債權融資的方式資助餓了麼。

所謂“債權融資”,是通過舉債的方式進行融資。它和“股權融資”的不同在於,一是企業需在約定時間內還債並支付利息;二是如果創業公司進行清算,債權會優先股權退出。

這對股東來說是自我保全之策,但對餓了麼這樣的創業公司來說,非長遠之計。可餓了麼想順利在今年底、明年初順利上市,至少還需要30億美元。

張旭豪預見市場資金可能會吃緊,這讓上市之路更加艱難。張旭豪公開表示,賣給阿里是他在當時環境下能做得最好的選擇。

看点│一切皆变 唯对赢的渴望一如既往——饿了么的创业故事

創業維艱

2008年的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的張旭豪聯同康嘉、汪淵、羅宇龍、鄧燁和閔婕創辦餓了麼。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在2011年興起,餓了麼也從PC轉戰移動。2012年是移動互聯網爆發式增長的一年,“餓了麼”成功推出了“餓了麼”iOS版應用,並在下半年推出了Android版本,“餓了麼”的在線支付功能也成功推出。2012年底,“餓了麼”訂餐網的日交易額突破300萬元,團隊人數也達到了200人。

2013年底開始,巨頭看到外賣線下的高頻機會,阿里、百度、美團躍躍欲試。從燒錢補貼搶奪用戶的戰爭逐步轉向服務升級戰。

戰局在2015年發生轉變。餓了麼物流配送模式發生了真正的改變,餓了麼開始試點上線了“蜂鳥”配送系統,意圖通過IT系統來提升自己的配送效率。到6月份蜂鳥配送系統正式上線之後,他們又對外開放平臺,並開始接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眾包物流,全面向輕模式進發。

2015年8月,餓了麼領先對手拿了一筆大額融資,估值突破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但10月8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佈聲明,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

餓了麼從站位中偏騰訊,逐步被逼向阿里巴巴一邊。整個2016年,餓了麼感到前所未有的艱難,此時,美團外賣份額全面趕超餓了麼。

張旭豪此刻並沒有放棄,他最後寄希望於通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合併挽回份額。2017年8月,餓了麼以8億美元價格收購百度外賣。

看点│一切皆变 唯对赢的渴望一如既往——饿了么的创业故事

贏的渴望一如既往

張旭豪把餓了麼的命運交付給更成熟的經理人。在餓了麼進入阿里系後不久,王磊宣佈砸下數十億發動了一場為期三月的“夏季戰役”。這場戰役如今看來更像一場“刺探軍形”的突擊行動,除了為這項地震級的收購案造一場聲勢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探出餓了麼內部組織和外部打法策略上存在的問題。

這場夏季戰役裡,王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將餓了麼原有的職能型架構調整為城市經理負責制,城市經理對整個城市的業務結構負責。這個改造主要出於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地區之間的差異化策略,另一個為了減少運營和配送部門的摩擦,增強整個組織內部的聯動性。

第二件是根據其反覆強調的生產關係調整了考核制度。因為餓了麼意識到,以往單純的簽單制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市場趨勢,中國餐飲門店20%~30%的高淘汰率將會導致新籤門店存在水分。

第三件事是提出對本地生活服務商家數字化改造的探索,這也是餓了麼接下來的長期戰略主線。

一切都在翻天覆地地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張旭豪對贏的渴望一如既往——交易宣佈前的週末,吳曉波採訪他,問他對自己女兒的看法,張旭豪回答說,他從小就對有輸贏的事情更感興趣。

看点│一切皆变 唯对赢的渴望一如既往——饿了么的创业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