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明宣宗所做兩大歷史蠢事,一個搞沒了大明,一個至今還在禍害華夏

秦始皇書同文,車通軌,衡同器,把七個諸侯國整合成了一個國家,漢朝武帝,派將軍霍去病、衛青,反擊為禍邊防的匈奴勢力,為華夏收回了河西走廊,明清的改土歸流,穩定了西南的民族地區,清朝在西北的平叛,讓多事的西北徹底歸入華夏版圖,可以說,中國如今的遼闊版圖,和歷朝正確的施政和決策密不可分,但是在這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也犯下了下了許多的歷史錯誤,今天說的這兩個發生在明朝,它們不僅影響到了華夏的歷史,也危害到了現今華夏的復興。

明朝建立後,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在東北地區南部設置遼東都指揮司使。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今嫩江)、忽刺溫河(今呼蘭河)和斡朵憐(今依蘭縣城西馬大屯)一帶,海運漕糧派官招撫,黑龍江下游奴兒干地區的元代故臣多歸降明政府,奴兒干地區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

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徵東元帥府的故地)。奴兒干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為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

還開通了東西兩條驛道,保證文書傳遞、貢賦糧餉的運送。

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流官,後為世襲。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人民,多以漁獵為生。轄區內分置衛所,明朝政府還任命各族首領掌各衛所,給予印信,仍其習俗,統其所屬,以時朝貢。

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干地區巡視。太監亦失哈從1411-1433年(明永樂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視察,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

明宣宗所做兩大歷史蠢事,一個搞沒了大明,一個至今還在禍害華夏

努爾幹都司管轄地域圖

但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三楊內閣認為奴兒干地區是苦寒之地,這個區域,不能為國家的發展帶來利益,還要派兵把守,浪費了很多財力物力。所以把奴兒干都司南遷到今天的遼寧省開原市。

大明放棄了奴兒干地區,也就失去了從北面和西面鉗制蒙元勢力的地理條件,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騎射民族成為了蒙元的兵源,為二十幾年後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伏筆。

更嚴重的是奴兒干地區的放棄,致使明朝影響力在東北大減,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騎射民族對明朝沒有歸屬感,這個政府權力的真空地帶被野心家努爾哈赤填補後,終於發展成了可怕的叛亂勢力,導致了大明王朝的傾覆。

除了這件事,明宣宗朱瞻基還幹了另一件蠢事。

明宣宗所做兩大歷史蠢事,一個搞沒了大明,一個至今還在禍害華夏

明宣宗朱瞻基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於今越南河內。後來漢武帝在全國設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的7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後世稱為"交州"。(即今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地區。)

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盤腿。《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的解釋為:《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址"。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址。

公元906年生於中國唐代安南鴻州富豪世家的曲承裕獲唐朝認可,授予靜海軍節度使,建衙宋平(今越南河內)。

後唐覆滅,南漢高祖劉巖統治南漢國時期,南漢於930年將安南收歸為南漢領土。公元937年,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越南本地貴族吳權叛亂佔據交州自立為節度使。後來,劉巖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領兵攻打,結果劉洪操不敵陣亡。劉巖認為"不祥",便放棄了收復交州,為日後的安南獨立留下了隱患。

939年,吳權自號吳朝,越南古老的心臟地帶--北部交趾地區告別了中國一千多年的統治,但是吳權並未敢建立國號與使用年號。

明宣宗所做兩大歷史蠢事,一個搞沒了大明,一個至今還在禍害華夏

交趾(今越南)圖

968年,交趾人丁部領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並使用太平為年號,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市),算是越南正式脫離中國而自主之始。後來接受中國宋朝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正式列為藩王。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1010年,李公蘊建立李朝,並遷都升龍(今河內)。宋淳熙年間,中國冊封李日燇為安南國王,遂改稱安南王國。

1405年,安南內亂,明朝派人護送安南王兒子陳天平回國,一行到了安南國境內被安南權臣胡季犛伏兵殺死,朱棣早已想吞併安南,藉此機會派大將張輔帶兵征服了安南,宣佈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管轄十五個府,四十一個州,二百一十個縣,分離了幾百年的交趾又重回華夏版圖。

但是由於管理不得當,導致交趾在宣宗時期又爆發了叛亂,此時的明朝主政者是宣宗朱瞻基,歷史上號稱仁厚明君,但是朱瞻基從小深受理學教誨,戰略眼光和能力遠不及祖父朱棣,看不出交趾戰略地位,對交趾的棄守,舉棋不定,於是便與最信賴的三楊內閣商量此事,三楊內閣指閣臣楊士奇和楊榮以及楊溥。

明宣宗所做兩大歷史蠢事,一個搞沒了大明,一個至今還在禍害華夏

三楊素描圖像

三楊並非什麼高明之士,雖號稱名臣,但也是傳統的儒家理學弟子,眼中只有大明的這一畝三分地,三人早就對朱棣開疆拓土的政策腹謗不已,此時面對朱瞻基的猶豫一番忽悠後,收復才二十一年的交趾,就被朱瞻基大方的丟棄了,從此安南永遠離開中華。

宣德"棄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長期的和致命的。這一事件沉重地打擊了明朝在西洋地區的國際聲望,動搖了明朝的宗主國地位。明帝國放棄交趾後,對南洋的影響力大為減弱,外番多不來朝貢,花費鉅額錢財的鄭和七下西洋之功頓時化為烏有。

到了現在,安南成了越南,成了華夏心頭的一根刺,時常借域外大國狐假虎威,為中國收回南沙群島製造許多的障礙。

朱瞻基對交趾的放棄和內遷奴兒干都司,自當時觀之或以為是節財省事的好辦法,自華夏發展史而言,可謂鑄成大錯。

三楊,大明的磚家,歷史的叫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