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朋友圈里,你一定看到过“出大事了!吃XXX致癌”“太神奇了!做到这一点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以这些言辞激烈、带有超多标点符号的文章:吃啥啥致癌;生病不用看,教你“一招”“8毛钱”“只要3天”轻松治好;不看就“马上删除”了……篇篇阅读量惊人。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有人说,这些句子分明就是噱头,一看就是骗人的把戏,根本不需要证伪,看看2018年这些个被热议的伪科学谣言,你信过几个?

友情提示:转发此文至家庭群、长辈群,可能会被移出群聊。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①食盐添加有毒物质亚铁氰化钾 有害健康吗?

谣言类别:夸大其词伪科学指数:★★★危害指数:★★★★★

8月,一篇名为《中国卖盐的都是畜生》的在朋友圈热传。文章中一位教授声称自己身体常年各种不适,全都因为食盐里面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随后他换了没添加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之前的“各种不适”不治而愈。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此篇文章一出,在网上引起了公众恐慌,看到的当下觉得不可能但是又很可怕,毕竟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扔掉了家里的国产食盐。

真相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曾发过文章《规范使用食盐抗结剂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此进行辟谣。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加到盐里为防止结块。

亚铁氰化钾和剧毒的氰化物完全不同,在水中和动物体内都很难分解出氰根,其慢性毒性也很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身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

正解

吃含有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不会危害健康。

若造成健康负面效应,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摄入1.5毫克亚铁氰化钾。按照我国标准,相当于每天至少要吃3两左右的食盐,真要这么吃,毒死之前已经被咸死了。

②流传甚广、老少咸宜的“酸碱体质论”:假的!

谣言类别:无中生有伪科学指数:★★★★★危害指数:★★★

不少广告打着“酸碱体质论”的旗号招摇过市,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碱性水、健康水、矿物质水,称喝水可以改善酸碱体质,“酸性体质容易生病”“调节女性身体酸碱度能控制生男生女”等毫无根据的言论更是层出不穷,让人心生恐慌。

真相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在医学上没有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的说法。人体内有一个保持酸碱平衡的稳定系统——酸碱缓冲体系,这个系统会自动调节体内的酸碱度,使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正解

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③家喻户晓的“食物相克说”竟然不存在?

谣言类别:无中生有伪科学指数:★★★★★危害指数:★★★

水果和海鲜一起吃会中毒、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腹泻、菠菜豆腐同吃会得肾结石……此处省略1万字,“食物相克说”在中国已经流传已久,随便就能总结出成百上千对不能一起吃的东西。

真相

在古代中国,没有科学能够解释为什么有时候吃东西后会有所不适,于是把原因强加在“食物相克”上。

水果和海鲜一起吃会中毒。因为海鲜中的砷和水果中的维C反应,会变成砒霜。但科学计算发现:一个人至少得一次性吃几百斤海鲜和水果才会达到致死量,这样会活活撑死的。敲黑板、划重点:剂量!

正解

人们进食的顺序、个体差异、烹调方法等可能会引起某些“食物相克”的错觉。实际上,两种食物一起吃基本不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反应。

④星巴克咖啡致癌?还能愉快地喝咖啡吗?

谣言类别:夸大其词

伪科学指数:★★★★

危害指数:★★★★

3月,美国一家法院最终裁定,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原因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高浓度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在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2A类致癌物,即确定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类具有潜在致癌性。

随后,国内一些自媒体纷纷发布了相关文章,并冠以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直指“星巴克咖啡致癌”。“星巴克咖啡致癌”的言论迅速在各平台引起热议,甚至有人呼吁抵制星巴克。但喝咖啡真的致癌吗?

真相

咖啡丙烯酰胺含量确实很高,但一杯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微乎其微。

正解

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天至少要喝三百杯以上咖啡才会出问题,相信一般人在一天内不可能喝进如此巨量的咖啡,所以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就像安眠药,吃几颗让你安然入睡,吃很多颗就会让你永远入睡。

⑤喝活蝌蚪能“强身健体”?小心寄生虫找上门!

谣言类别:以偏概全伪科学指数:★★★★★危害指数:★★★★★

内容

日前,网上热传一段“幼童被家长喂食活蝌蚪”的视频。视频中,碗里有七八条不停游动的蝌蚪,家长一边哄骗孩子是小鱼,一边一口一口把蝌蚪喂给孩子。据家长说,这可以“强身健体”。该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做法,也有人称《本草纲目》中写的是捣碎外敷,根本不是活吞。

真相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有关专家表示,蝌蚪并无特殊营养成分,并且活蝌蚪本身不干净,吃了可导致急性胃肠炎。活蝌蚪体内可能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如与破损皮肤或黏膜(如眼睛)接触,会导致裂头蚴病。裂头蚴进入人体内不容易死亡,易引发呕吐、抽搐、昏厥、癫痫等症状。

正解

“吃活蝌蚪可强身健体”的说法没有确切依据,捣碎外敷也不主张。若有不慎极易引发肠胃炎或感染寄生虫,而并非传言所说的“强身健体”。

⑥致癌?检测地沟油?关于大蒜的谣言你听过几个

危害指数:★★★

网上热传大蒜炝锅会把“好蒜”变成了“毒蒜”,成为导致癌症的元凶之一,“抗癌好品”怎么就成了“致癌物”?

大蒜可以监测地沟油也流传甚广。传闻称在油里放一颗剥好皮的蒜可检测出油的好坏,大蒜对于黄曲霉毒素最敏感(黄曲霉毒素:一类致癌物),如果蒜发霉变色,就是地沟油。这样的方法科学吗?

真相

1.“星巴克咖啡致癌”的言论带火了丙烯酰胺,大蒜经过高温炝锅确实会产生少量丙烯酰胺,但如果这算是致癌风险,那所有加热温度超过120℃的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有致癌风险。

2.地沟油是废弃食用油的统称,其种类、成分复杂,卫生部门都表示目前还找不到通用的检测方法。大蒜是否能验出黄曲霉毒素目前尚无研究,而且地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一定超标,即使大蒜真的会变色,也不意味着具备鉴别其他类型地沟油的功能。

正解

剂量决定毒性,因此大蒜炝锅产生的影响无需过度担忧,若还是担心有增加致癌风险的可能,可以在炝锅时使用植物油并注意低温长时间炝锅,从而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

大蒜检测地沟油的说法不科学、不可靠、不通用。检测、防范地沟油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远离外卖、远离“黑暗料理”!

⑦ HPV疫苗致死又致残?这种谣言真的很坏!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伪科学指数:★★★★★

危害指数:★★★★

5月底,九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各类科普知识,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骇人谣言。一篇声称宫颈癌疫苗导致大量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的文章开始流传,其标题是“一年内致328人死亡,2000人终身残疾,5万例不良反应!这种HPV疫苗来到了中国,百万女性高价接种……”。

真相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HPV疫苗立场文件中,对于HPV疫苗安全性,明确地表达了两点:

一、据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疫苗厂商上市后HPV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再次确认了疫苗的安全性。

二、未发现可归因于疫苗的严重不良事件(自身免疫疾病等),即未发现HPV疫苗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正解

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轻易相信谣言。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众多研究数据的支持,且不会显著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⑧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不能吃会传染给人?!

谣言类别:无中生有

伪科学指数:★★★★危害指数:★★★★★

自从国内8月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开始,有关“非洲猪瘟”的新闻引发关注,“猪肉不能吃了”“多人感染猪瘟死亡”等谣言也甚嚣尘上,称“疫情严重,新闻报的只是表面,所有大牲畜的肉都别吃,盖章的也不要吃”……引起了公众担忧。

真相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非洲猪瘟不会人畜共患,且病毒对高温敏感,在55℃加热30分钟、60℃加热20分钟即可被消灭活性,失去传染性,正常烹饪的熟猪肉仍可食用。

正解

非洲猪瘟病毒不会感染人,猪肉还是可以放心大口吃的。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不必过度恐慌。

⑨小男孩狂犬病发作学狗叫

谣言类别:无中生有

伪科学指数:★★★

危害指数:★★★★

网上流传一则“小男孩狂犬病发作学狗叫”的视频,视频中小男孩被三个大人牢牢抓住,还不停学狗叫。这段视频看了让人无比揪心,同时也会感到害怕,狂犬病真是这样吗?

真相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视频被热传之后,全国多地网警以及官方微博进行辟谣,@公安部打黑除四害指出,防疫部门专家表示,狂犬病病人发作初期的症状应该是恐水、怕光,头痛倦怠、咽肌痉挛等症状,最终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但几乎不会学狗叫,也不会如此发疯亢奋。

正解

在被狗咬伤后,迅速冲洗伤口,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⑩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但不穿秋裤容易得“老寒腿”!

网上有流言说,穿秋裤可以令人丧失抗寒基因,导致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会退化,穿也不是脱了还冷,那怎么办呢?

真相

从基因的角度讲,虽说环境可以影响基因,通过科学的适应和锻炼,人的抗寒能力可以提高,可以更耐冷。但由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

正解

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千万不要为了锻炼抗寒能力而坚持不穿秋裤,导致冻伤或者冻成了“老寒腿”那就得不偿失啦!

看完这10条伪科学的辟谣,都深有感触了吗?

下面一条虽算不上是伪科学,还是有必要重申一下!

“脱发年轻化”成趋势?90后已经秃了???

谣言类别: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兴风作浪

伪科学指数:★★★★★★★★★★

危害指数:★★★★★★★★★★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一条题为“最小15岁,80后、90后已成植发主力军”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说,现在80后、90后成为植发主力军。而此前,“90后已经秃了”常出现在各自媒体新闻的标题中,这些说法引起众多年轻人对脱发状况的焦虑。

真相

没有权威数据证明“脱发年轻化”!!!

正解

脱发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压力、紧张、睡眠不足或者季节变换等,“精神压力”是脱发第一危险因素。媒体对所谓“脱发年轻化”的宣传以及年轻人对头发的关注度过高,反而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食盐里加亚铁氰化钾有毒?这些刷屏过朋友圈的消息竟都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