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泉州——这里宋元时代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

佛教在泉州流行了一千多年,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佛教就传入泉州。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适应时势的变化,而逐渐世俗化。

延至清末,泉州佛教办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皈依佛门的“菜姑”。

民国时期,泉州寺庙半数以上为“菜姑”住持,这加速了泉州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不少寺庙出现兼祀杂神的现象。

泉州——这里宋元时代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

1980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寺产,僧尼返寺,逐步建立僧尼培训制度,创立化佛学苑。

泉州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雪峰寺等,建立起了正常的课诵制度。又建立佛教协会,与外地区和国外佛教组织进行宗教交流

泉州佛教走上正常轨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唐朝,泉州被誉为“泉南佛国”。

泉州——这里宋元时代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

宋代,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泉州僧人聚集了大量财富,兴起了史无前例的造桥、造塔工程,这既有利于交通、经济的发展,又弘扬佛教的文化。

如泉州的万安桥安平桥都为全国著名的跨海长石桥;泉州开元寺的镇国塔仁寿塔,两塔均为石构,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石塔,以“刺桐双塔”而享誉海世界。

泉州——这里宋元时代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

两塔的人物雕像和万安桥、安平桥上的婆罗门金涂式石塔上的佛雕像,都是弘扬佛教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佛教在泉州的历史悠久,社会基础很深,影响到各门宗教。

宋元时代,传入泉州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为求其生存和发展,在它们的宣传讲道和生活习俗中,均称其崇奉神祗叫“佛”

如元代泉州基督教墓碑上,刻有“侍者长”、“大德黄公”、“匪佛后身,亦佛弟子”、“兼兴明寺住持”等。其中“侍者”、“住持”,皆为佛教寺院管理人员的职名

在元代时期,泉州佛教与伊斯兰教也并不绝对互相排斥

泉州承天寺有一座元代石炉,炉盖上记载:泉州孙府前保信士蒲力目和妻子李二娘仔等人,为祈求现世康安,预布来生福果,捐资在灵应禅寺建朝天炉

蒲力目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伊斯兰教徒,一位伊斯兰教徒,陪同他的佛教徒妻子泉州人李二娘仔,到佛寺施舍,祈求今世与来世康安幸福,这为伊斯兰教史上所罕见。但却表明了元代泉州中外姻之普遍,以及伊斯兰教与佛教并不绝对互相排斥。

元代,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和平共处,于此可见。

“大德”,即对和尚的尊称。

“弟子”,为表示佛门师承关系的名词。

这里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

教堂也称“寺”,足见元代泉州佛教对基督教碑刻中的飞天雕刻的影响,大多的飞天头戴僧帽,或双手合十,或足不禅露,或跌从,或耳长垂肩,或身穿袈裟。

泉州——这里宋元时代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