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城市蝶變|安慶奮力向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

城市蝶變|安慶奮力向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

城市蝶變 許你一個美好未來

2012年,我市老城向外蔓延,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7.9平方公里;

經過6年的發展建設,2018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大宜城”框架逐步拉開,路網越織越密、水系漸趨貫通、高樓大廈林立、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宜城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城市蝶变|安庆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提標改造 路網越發完善

家住綠地迎江世紀城小區的吳珊珊每天開車到火車站附近的公司上班,大約20分鐘的車程經過獨秀大道、振風大道、龍眠山路、迎賓路,一路通暢的行車體驗讓她感覺非常棒。“現在的馬路越修越好,路面平坦、寬闊,開車的人都有感覺,相比以前更舒服了。”

道路越走越寬,像吳珊珊一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這得益於近年來我市加快城市的改造與提升,城市道路也在不斷提質完善。道路黑化、實施雨汙分流、儘量拓寬路面、機非一體設計、透水磚的運用,這些無一不使我們的城市道路越來越“高大上”。

過去一年,市重點工程局共實施市政道橋項目44項,其中續建21項,新開工23項,規劃一路、市府路、環城東路、沿江路西延伸段等23個項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織密了城市內網的同時,更貫通了城市外環。

市住建委城建辦主任張成告訴記者,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區將擴大到155.8平方公里,為加強城市組團間的聯繫,路網還在不斷完善中:斷頭路逐步打通,進一步實現城區道路互聯互通;勇進路及勇進路大橋修建,貫通山口鄉與城區聯繫,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龍珠路計劃修建,連接外環北路西延伸線,暢通北部城區的道路;機場大道北延伸線正在加緊推進;第一條高架——中興大道高架抓緊建設……

如今,隨著城市道路的不斷完善,“外成環、內成網”的整體格局漸漸形成,人們出行更加便捷了。

城市蝶变|安庆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貫通水系 打造一城活水

“半是山城半水城”,安慶是一座山、水、城相依相傍的濱江城市。從地圖上看,除了菱湖風景區內大大小小的湖泊,北有破罡湖、石塘湖兩大水系,西有石門湖聯通長江。水是城市起源和發展的命脈,根據“東進、北括、環山發展”的發展方向,貫通城市水系對於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增添城市靈性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河水清澈、兩岸堆綠,春節假期,康熙河景觀帶一步一景的自然風光讓歸鄉遊子吳迪大呼“太美了!”吳迪說,在她的記憶裡,康熙河是黑臭的,如今的華麗轉變不得不讓人驚歎。據瞭解,昔日的康熙河是一條淤塞嚴重的老河道,“一湖九河”項目實施後,對河道進行清淤治理、種植水生植物淨化水體,在河兩岸建生態停車場、景觀橋、木棧道,康熙河舊貌換新顏,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一湖九河”項目包括白澤湖、晴嵐溝、港口溝、懷湖河、秦泉河、港橋河、泉潭峽、小港、窯溝和破罡湖泵站前引河十條水系工程,建設內容為清淤疏浚、生態護坡及堤防填築、沿河景觀綠化、道路和橋樑等。張成告訴記者,“一湖九河”完工後,城東、城北水系貫通,主城區水系就此相連,恢復了城市初期自然的水系統。

“秦潭湖公園項目建成後,東西水系將相互連接,神靈潭公園項目建成後,城區水系將基本得到聯通。在打造城市活水方面,我們正在組織實施石塘湖入湖口、備用水源取水口南岸周邊的治理工程和開展長風港項目,作為活水來源,項目建成後將會增強中心城區活水調配能力。”張成介紹說。

生態環境好了,人居環境自然改善,人們生活更加幸福了。

發展快速 新地標拔地而起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在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迎江寺、振風塔是當之無愧的城市地標,如今,隨著美好大宜城建設步伐加快,公共服務設施、現代商業區在城市四處開花,新的城市地標好似雨後春筍一般在這座城市中拔地而起。

安慶市體育中心、人民路步行街、市立醫院東院區等,漸漸成為城市新地標。安慶會展中心、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和皖西南快遞產業園正在建設,安慶一中龍山校區建成,市一院龍山院區主體工程完工,市博物館新館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附屬工程正在按計劃推進……這些,未來都將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做貢獻。

2019年春節假期,安慶人消費熱情高漲,各大商業綜合體成了人們吃、購、遊的首選之地,逐漸成為新的城市地標。不論住在老城區還是住在新城區,市民們都能就近“逛吃逛吃”,吾悅廣場、匯峰廣場、百聯、八佰伴等大型商綜可謂是賺足了人氣。

融商業、文化、創意、藝術與生活為一體的商業文化時尚中心;涵蓋購物中心、商業街、酒店、辦公等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不知不覺中,“大宜城”正在悄然蝶變,人們的生活將越來越好。

城市蝶变|安庆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縱橫通衢暢八方 長路放歌築夢行

長路放歌築夢行,便捷交通好還鄉。

近些年,隨著我市交通框架的進一步拉開,現如今安慶高鐵四通八達、內暢外聯;城市道路脈絡分明、不斷延伸;農村公路到村到戶、城鄉無縫對接……

機場航班航線不斷增加、港口碼頭擴建快馬加鞭、高架建設如火如荼……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從“夢中圖景”變成真實呈現,越織越密的交通網在廣袤的安慶大地上繪就出一幅秀美壯麗的畫卷。

城市蝶变|安庆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高鐵催生髮展新格局

2019年春運,安慶站人流如織。下車、取票、進站、安檢……一切有條不紊。穿過大氣敞亮的車站,和諧號、復興號等列車在站臺上蓄勢待發,將出行人員送往各自要去的目的地。

高鐵作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在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市正式進入“高鐵”時代後,“高鐵”更是成為安慶交通建設的關鍵詞。

寧安城際鐵路打通了我市與沿江城市的大動脈;安慶至北京高鐵正式通車,全程僅需6小時……一條條線路順利運營,蹄疾步穩。

前進的腳步不僅於此。

2019年初春,乍暖還寒。但在合安高鐵安慶段,整個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

合安九高鐵是全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安徽省、安慶市重點調度項目,項目建設對提升我市鐵路樞紐地位意義重大。建成後,安慶到合肥僅需半個多小時,安慶到廬山也只需要半個多小時。

記者從市發改委鐵路辦獲悉,目前合安高鐵安慶境內全線架樑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開展無砟軌道施工,項目進度在全省範圍內領先。安九高鐵沿線控制性工程也在快速推進中。各方面均在全力以赴爭取合安、安九高鐵於2020年底同步建成通車。

公路延伸帶來城鄉大變化

2019年春節,嶽西縣河圖鎮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一派熱鬧景象。

“嘀嘀嘀”的汽車喇叭聲在小鎮裡此起彼伏。這些小汽車有的僅行駛到鎮裡,而有的則將去往更偏遠的地方,比如葛曉晨的老家南河村。

“我們村裡過去這麼多年都沒一條像樣的路。就是因為交通不便,村子幾十年沒什麼變化。但是現在不同了,路修好了,村民外出、我們回家都很方便。”葛曉晨說。

葛曉晨所說的路是全長13.36公里的嶽西縣妙道山公路。作為安徽省境內海拔最高的高標準鄉村公路,它的修建和貫通,不僅連接起嶽西縣五河和河圖兩個鄉鎮,而且還串聯起妙道山和天峽兩個AAAA級景區。

妙道山公路只是我市公路工程的一個縮影。

從2016年起,我市大力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18年我市公路工程列入省交通建設計劃的有18個,其中續建項目13個(含3個已完工計劃補差項目),新開工項目5個,建設規模503.65公里,計劃完成投資40.55億元,其中一級公路33.89億元,二級公路6.66億元。2018年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佔總計劃的80%。其中:一級公路2018年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佔總計劃的76%。二級公路2018年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佔總計劃的90%。

道路通、百業興。2018年,我市全面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239.10公里建設任務。廣大農村地區因為“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大力促進了產業基地、旅遊景區、各類園區的協同發展,以路興業、以業增收,農民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城市蝶变|安庆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港口、機場並駕展新篇

全年安全起降4962架次,旅客吞吐量47.76萬人次,貨郵行吞吐量4057.15噸……這是安慶天柱山機場2018年的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背後所折射的,是眾多市民通過安慶天柱山機場的“空中走廊”實現往返。

無論陸路交通還是空中交通,近些年在“大交通”的領航下,都實現了快速發展。

去年,安慶天柱山機場改擴建項目可研報告順利通過華東民航局審查、省發改委批覆,初步設計在專人跟蹤情況下,也即將獲得華東民航局和省發改委的聯合批覆。同時,我市多部門共同努力,推進機場防洪、環評、徵遷等工作,11月份機場民航工程將正式開工建設,12月份非民航工程正式開工。

往“水上”看,去年年底,國務院正式批覆安徽安慶港口岸擴大開放,同意安慶港口岸擴大開放長風港區和皖河農場港區。

其中,皖河農場作業區規劃港口岸線3公里,作業區主要為後方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集中區的建設發展服務,發展集裝箱、散貨、件雜貨運輸。長風作業區規劃港口岸線3公里,主要以散貨、件雜貨運輸為主,兼顧發展汽車滾裝、集裝箱運輸。長風作業區和皖河農場作業區積極發展鐵水聯運。

安慶港口岸在我市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下實現擴大開放,這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安慶港國家一類口岸的開放功能,促進安慶市乃至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

安慶港口岸擴大開放不僅能改變五里廟集裝箱碼頭的超負荷運輸壓力,還是申報建設各類專業進境指定口岸的必備前提,必將推動安慶市構建“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推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

來源:安慶晚報 談天 黃洵 項珍 祝志強 李淵/文 徐勇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