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这个人改变国家的姿势,云淡风轻,只在举手之间。

以最小费效比,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手段,但造成的后果最大,影响最深远。

他才是三国第一个谋士。

是--贾诩!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在东汉末年发生的几次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中,都有贾诩的身影。只要有贾诩,事情就会变得很快捷。

为董卓报仇打进长安,杀了司徒王允,当被击败,退往平凉时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李傕、郭汜围攻长安城,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长安百姓的重大伤亡,汉朝也从此开始进入乱世,衰败到灭亡。后人有''汉室再乱于贾诩''的说法。裴松之在《三国志》作注时写道;“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贾诩片言似乎总在重要的时刻扭转了乾坤。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在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中,许攸献计袭击乌巢,只有荀攸和贾诩力劝曹操率军出击乌巢。结果正如所料,河北平定。后人说''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

建安十六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西凉十部据守潼关,曹操率大军迎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曹操拒绝,急躁的马超因为后续的粮草无以为继,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但曹操坚守不出,弄得马超十分狼狈,但马超神勇,曹操也颇为忌惮。

在正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中贾诩只说了四个字,“离之而已”。后续那就是“曹操抹书间韩遂”,曹操获得了全面胜利,《三国志》说到此处“卒破遂、超,诩本谋也”仅仅用四个字就打败了马超。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贾诩看问题之深远。远在当时诸谋士之上,贾诩的地位也日益稳固成为曹魏阵营举足轻重的谋士,曹操也把贾诩当成魏国的重要人物相待,在关乎魏国未来最关键的立嗣问题上,曹操非常特别的要听贾诩的意见。

贾诩又是只用了一句话“我在想袁绍和刘表他们父子!”一句话就决定了曹操的看法,这句话在最终给曹丕、曹植的立嗣问题一锤定音,其实决定了魏国接下来的政治走向。 曹丕上位,汉献帝禅让,贾诩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可否认,贾诩有很大嫌疑。但以贾诩的精明练达,当然不会在正史中留下只言片语。但从曹丕称帝后的安排,大中大夫贾诩直接升三公中最重要的太尉职位,似乎也可以说明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酬庸。很可能贾诩谋划于暗室,所谓贾诩忠心汉室,不过是他畏惧怂恿李傕郭汜叛乱后果的自我包装而已。

所以《魏略》中明确记载了孙权的讥笑。

孙权笑什么?

三国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坏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和他无法相比


恐怕不是笑曹丕任贾诩为三公,贾诩才德不足(孙权干的缺德事也不少)。孙权的笑,是有一点对贾诩人品的嘲笑,也是对魏国未来的嘲笑,因为,贾诩这把剑太过锋利,他不是个能令人放心的人。

如果一个个人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历史的话,那就是贾诩。

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天下三分,诸葛亮六出祁山,呕心沥血,也没有改变天下大势。司马懿大权独揽,直到司马炎才夺去了魏国的江山,和贾诩相比,在谋略上,在对人情的判断上实在都不如贾诩。

白居易说: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也。

但贾诩的作为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优秀人物标准差的太远,虽然人事洞明远和谋略在诸葛司马之上,但贾诩没有忠诚、私心重,不说李傕郭汜,即使对待张绣这件事上,贾诩做出的判断更有利于自己,张绣死因最后还是因为宛城。贾诩仁义不足,他的每次谋略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和血流成河上的。

虽然智慧超越当时的一切谋士,但根本无法和起建立一个王朝的司马懿及其家族相比,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偶像--诸葛亮更是无法相提并论。贾诩只能算个超凡绝伦的智能之士,是一个精于心计的阴谋家。他算不上好人,但是确是最好的谋士。

''贾诩未设曹操日,自为汉贼已多时''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贾诩自己也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影响,时刻躲避着对他的猜疑和报复。他的每一步都在精准的计算,直到他死去,这种韬晦的策略盘算,应该是贾诩最后一个获得崇高声望的计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