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紹興古城上的三座小山,

撐起了紹興2500多年的歷史。

府山,貴氣而文雅;

蕺山,堅韌有力;

塔山,則充滿傳奇、富有俠義。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穿過魯迅故里街區,

到達古玩步行街,

在解放路和延安路口附近

便是塔山公園。

這是在市中心保留的一處綠地

無論休閒踏青,或攜友抒懷,

都是絕佳的選擇。

塔山海拔29.4米,景點星羅密佈

是紹興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

1

有山自天上來

《吳越春秋》記載,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設計完紹興城後,

“琅琊東武海中山一夕自來,

故名怪山。”

翻譯過來就是:天空飛來一座山

人們就叫它怪山。

勾踐在這怪山上

修建了中國史上第一個天文臺:

“怪遊臺”

用以仰望天氣和觀察不明現象。

又因此山形狀如龜,當時也叫龜山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到了南朝,

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三藏弟子惠基法師到紹興城南,

發現塔山是一塊寶地,

於是在山上建寶林寺,

山就稱為寶林山

唐朝把寶林寺改名為應山寺

寺裡有座塔——應天塔,

宋明兩朝重建並續修。

十拱飛簷,建築雄偉。

應天塔,塔……

塔山就這麼叫出來了。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2

撐篙、靈井與奇峰

民間有傳說,

流水環繞的紹興城像一座大船。

應天塔和大善塔是南北兩個撐篙,

牢牢把紹興城停住。

多虧了它們,

紹興風調雨順,

紹興城才沒有漂泊不定,

遭受覆舟之災。

塔山上有口井,

《夢溪筆談》上說:

紹興塔山有鰻井

井中有一條很有靈性的鰻魚。

天氣有什麼變化時,

鰻魚就會游出井外活動,

人們摸它或把它放袖子裡,

鰻魚也不慌張,

故當地人常用它預測災害。

雖然現代人已經知道這是

自然災害與物候變化引起的井水盈虧,

但這隻充滿靈性的鰻魚,

做為古代的觀測儀,

還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

也曾來過塔山。

他非常激動,

覺得此山和自己的官場奮鬥有相似處。

所以寫下《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充分表達了王安石的政治抱負和激情。

3

可歌可泣的奮鬥史

“心事浩茫連廣宇,

於無聲處聽驚雷。”

塔山的傳奇不僅體現在由來和奇景,

一代代故事中,

更可見塔山俠義與光彩

塔山附近有條河,長251米,寬7米。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公園前473年(距今約2500年),

越王勾踐——紹興史上著名的復仇者

復仇者聯盟出師伐吳。

出師之前,越國父老齊聚城南,

獻酒祝越王旗開得勝。

勾踐很感動,

想讓將士們共飲以振士氣。

不過酒不夠喝怎麼辦?

於是他跪在河邊,把酒倒在上游

與將士們迎流共飲

上陣後,將士們感佩越王恩德,

以及鄉親們的信任期待,

英勇殺敵,視死如歸,

終於戰勝吳國。

後人為了紀念此事,

將這條河稱作——投醪河

塔山後面是秋瑾故居。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秋瑾,清末革命家,巾幗英雄。

少女時期,

她在這裡習文練武,

從小便展現出天才和非凡思想。

1906年,

日本回來的秋瑾在國內四處奔波,

並以塔山南麓為革命活動重要場所,

負責革命事宜。

1907年7月,秋瑾準備響應徐錫麟起義,

但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被捕。

有人勸秋瑾暫時躲避,

可她不為所動,

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

被捕後,秋瑾毫不畏懼,從容赴死,

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

表達了對國家民族的深情以及壯志未酬的悲憤。

“莫道女兒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秋瑾踐行了拋頭顱、灑鮮血,

為生民立命的宣言。

斯人雖已逝,塔山還屹立在這裡。

林木蒼翠,清波盪漾。

鑑湖女俠的精神,

百年永舉,千載不滅。

4

中華豪氣,令萬里矚目

塔山的傳奇掩藏在片瓦片磚下,

走在紹興街道上,

感受這座燦爛歷史的城市,

浸透豐富的文化。


人人都背過、王安石詩裡的“飛來峰”,原來就在紹興!

餘秋雨先生曾感慨:

“我每次去紹興,

總會一再驚訝,

這麼一座不大的城市,

怎麼會承載起那麼厚重的歷史精神,

歷千年不衰?

這麼一些南方的巷陌,

怎麼會散發出那麼雄厚的中華豪氣,

令萬里矚目?”

紹興不提供艱深的答案,

紹興它只提供深深的腳印,

從這裡出發,叩開歷史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