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千古之谜“红崖天书”,曾悬赏100万求破译,至今无人能解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关岭县晒甲山上,距黄果树大瀑布约7公里。山岩上那些的古怪符号,蕴藏着无穷怪异,这些似字如画、如篆如隶、诡谲神秘的文字,数百年来无人能懂,为此贵州特意悬赏100万重金解此谜团,但“天书”让人破费心机却终不得解。四百余年来,无数人尝试破译,都没成功……

“红崖天书”位于一块巨大的浅红色绝壁上,壁长100米、高达30多米,绝壁上有许多铁红色颜料书写的碑文,字体大小不一,大的和人一样高,小的只有几厘米,似篆非篆,也非甲骨文,参差排列,仿佛上古书法家在谋章布局,大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磅礴之气。历经四百年的风雨剥蚀,却能依然如故,色泽似新。

自从红崖天书被发现之后,几百年来各种猜测盛行。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贵州举人邵元善作《红崖诗》,这是红崖天书的首次文献记载。诗中认为红崖天书是诸葛亮南征时的“图谱誓约”。而红崖天书所在之地被当地人称作“晒甲山”,据说是三国时期蜀军与孟获打仗的时候,蜀军曾在此休整并晾晒兵甲,因此就有了这个名字。 由此而始,从明至清数百年间,皆认为红崖天书乃诸葛公碑。


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为破译“天书”纷至沓来,对“天书”的解释也层出不穷。据说郭沫若、丁文江等著名学者也曾尝试破译,但一直没有定论。历史专家林国恩三上贵州,实地考证,经过九年考证,林国恩认为,“红崖天书”成书约在1406年,是明初逊国建文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

他的破译说认为:“红崖天书”是明建文四年,建文帝被朱棣篡夺了皇位,逃到了贵州后,使用变体组合文字所书写的讨伐朱棣篡位的檄文。全文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丙戌甲天下之凤皇。

有一位叫周继厚的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后在《贵州文史丛刊》上著文指出,关岭晒甲山的“红岩碑”上的斑斑红迹不是什么人类所写的文或字,这些在变化中的斑斑红迹是碳酸盐沉积岩风化的自然花纹,但经有关部门对岩石和字迹作科学鉴定,认为确系人为所致,并非风化。


在晒甲山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这民谣虽然有些玄虚,可它却似乎又暗含着某种颇有意味的东西。专家们认为没有古文献作参考,那些符号太玄了,根本就无法辨认。为早日破译神秘的“红崖天书”,关岭县悬赏100万元,征集破译解释,但至今仍无人能解。虽然有不少海内外专家的破译之说,可真正能得到专家、学者认可的破译还没有出现,至今仍无人能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