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以線描為主要技法表現對象時,還輔以點、染、皴、擦等技法的運用。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點雖不大,卻最具凝聚力,最見精神,常起到點睛作用。主要為點花心、點苔和蜂、蝶、鳥、蟲的眼。此法禿筆效果更佳,更易取得渾厚凝重感。墨色以焦、濃為主,間以清淡;形狀可大可小、或方、或圓、或尖;用筆幹、溼、藏、露皆宜,應根據對象特徵靈活運用。如點鳥之幢孔,宜用焦墨圓筆, 點石之苔宜乾溼藏露並用, 使其豐富多變。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染則處於次要地位,通常是為加強畫面氛圍, 如在花的周圍進行烘染; 增加結構體積,如花瓣較多的花頭,適當的分染而不必很具體; 加強畫面分量和黑白對比, 如染葉以襯托花等。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皴擦主要用於木本植物的枝幹和石頭、坡地。皴和擦雖沒有太明確的界限,但也有一定的區別,皴更有規律和程式, 用筆也更堅實; 而擦則較隨意、靈活, 用筆也相對松活 。 其作用有二:一是體現結構, 如凹凸轉折; 二是表現質感,如方硬、虛松或溼潤、乾枯;此處要借鑑山水畫之樹、 石皴法,其筆法、墨法亦靈活多變 。 如畫石頭常用的披麻皴,以兼毫、幹筆為上,而斧劈皴則適宜狼毫側鋒用筆。有時為體現鳥毛的蓬鬆感, 常在絲毛之後以淡墨幹筆輕擦。

線條的練習方法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工筆畫用筆中點、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許多初學者覺得勾線是一件較困難的事, 常提起筆就會緊張, 以致手指顫抖, 這屬正常現象。瞭解正確的方法, 循序漸進, 功到自成。 所以正確的認識和方法是很重要的。

“意在筆先”,以意引氣,勾勒用筆講究貫氣,即氣月永貫通。 “筆斷意連”、 “跡斷勢連”均指用筆要氣勢連貫, 筆墨未到而意已到 。 勾線時由意念引全身之氣力, 由肩至臂, 由臂至腕, 由腕至指,由指至筆端,注入紙中。這樣勾出的線可謂有“入木三分”之力。

作畫運筆,根據線條的長短需懸腕、懸肘, 一般勾短線和中等長度的線時,肘依桌面,腕部提起,即用腕力;勾長線時,腕依桌面,肘部懸空,徐徐移動腕部,線隨肘、腕的移動而逐漸畫出。

行筆應有快有慢,快則流暢、活潑;慢則凝重。對於初學者來說,宜慢不宜快,速度太快則線條浮於紙面,所以寧滯勿滑,寧拙勿巧。平心靜氣、全神貫注、身端筆穩,徐徐勾出,這樣的線條才能沉靜有力、圓渾飽滿。練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的功力,便可根據對象的需要,或快或慢,運用自如。

很多初學者都會覺得短線、曲線、粗線好畫,而長線、直線、細線難畫,順筆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好畫,反之就難畫。開始練線,可從基本的線條入手,如直線、曲線、平行線等;當手上有了一定的感覺後, 就可以從結構簡單的線條和變化相對較少的葉片花頭練起, 如杜鵑、 桃花等; 有了一定把握後,可練習結構複雜、變化較多或線條較長的花卉,如芙蓉、牡丹、月季、荷花。同時多練書法會對提高線描功力起到很大作用。

前人對線條的優劣提出了 “快而不飄”、 “重而不板”、 “慢而不滯”、 “松而不浮”的標準,可供我們參考。黃賓虹先生對線條的筆法提出 了“平”、 “圓”、“留”、 “重”、 “變”的主張。 “平”是指對作者力的要求, 即執筆平穩、 用力平均而非線條平板僵死; “圓”可謂線條的形狀和意態, “無往不復”、 “無垂不縮”,起收有藏鋒回筆之意,如此才顯含蓄有力; “留”是指作者的意念和線條的狀態, 用筆時要以意念控制筆的力度、 運行, 使其力量凝結於紙上不致滑溜而走, 如“屋漏痕”; “重”是指線條蘊含的分量感, 一點一線絕不輕浮,如高山墜石擲地有聲; “變”是指作者的情感、線條的軌跡、質感、形態等隨對象的變化、畫面的需求而靈活變通。

以上所說,需要作者長期實踐、細心體悟方可知其中要領,運用自如。我們還要明白的是, 線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差,主要看其是否恰當地表現了對象,是否與整幅作品的氣息相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