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以线描为主要技法表现对象时,还辅以点、染、皴、擦等技法的运用。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点虽不大,却最具凝聚力,最见精神,常起到点睛作用。主要为点花心、点苔和蜂、蝶、鸟、虫的眼。此法秃笔效果更佳,更易取得浑厚凝重感。墨色以焦、浓为主,间以清淡;形状可大可小、或方、或圆、或尖;用笔干、湿、藏、露皆宜,应根据对象特征灵活运用。如点鸟之幢孔,宜用焦墨圆笔, 点石之苔宜干湿藏露并用, 使其丰富多变。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染则处于次要地位,通常是为加强画面氛围, 如在花的周围进行烘染; 增加结构体积,如花瓣较多的花头,适当的分染而不必很具体; 加强画面分量和黑白对比, 如染叶以衬托花等。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皴擦主要用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和石头、坡地。皴和擦虽没有太明确的界限,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皴更有规律和程式, 用笔也更坚实; 而擦则较随意、灵活, 用笔也相对松活 。 其作用有二:一是体现结构, 如凹凸转折; 二是表现质感,如方硬、虚松或湿润、干枯;此处要借鉴山水画之树、 石皴法,其笔法、墨法亦灵活多变 。 如画石头常用的披麻皴,以兼毫、干笔为上,而斧劈皴则适宜狼毫側锋用笔。有时为体现鸟毛的蓬松感, 常在丝毛之后以淡墨干笔轻擦。

线条的练习方法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工笔画用笔中点、染、皴、擦技法的使用


许多初学者觉得勾线是一件较困难的事, 常提起笔就会紧张, 以致手指颤抖, 这属正常现象。了解正确的方法, 循序渐进, 功到自成。 所以正确的认识和方法是很重要的。

“意在笔先”,以意引气,勾勒用笔讲究贯气,即气月永贯通。 “笔断意连”、 “迹断势连”均指用笔要气势连贯, 笔墨未到而意已到 。 勾线时由意念引全身之气力, 由肩至臂, 由臂至腕, 由腕至指,由指至笔端,注入纸中。这样勾出的线可谓有“入木三分”之力。

作画运笔,根据线条的长短需悬腕、悬肘, 一般勾短线和中等长度的线时,肘依桌面,腕部提起,即用腕力;勾长线时,腕依桌面,肘部悬空,徐徐移动腕部,线随肘、腕的移动而逐渐画出。

行笔应有快有慢,快则流畅、活泼;慢则凝重。对于初学者来说,宜慢不宜快,速度太快则线条浮于纸面,所以宁滞勿滑,宁拙勿巧。平心静气、全神贯注、身端笔稳,徐徐勾出,这样的线条才能沉静有力、圆浑饱满。练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功力,便可根据对象的需要,或快或慢,运用自如。

很多初学者都会觉得短线、曲线、粗线好画,而长线、直线、细线难画,顺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好画,反之就难画。开始练线,可从基本的线条入手,如直线、曲线、平行线等;当手上有了一定的感觉后, 就可以从结构简单的线条和变化相对较少的叶片花头练起, 如杜鹃、 桃花等; 有了一定把握后,可练习结构复杂、变化较多或线条较长的花卉,如芙蓉、牡丹、月季、荷花。同时多练书法会对提高线描功力起到很大作用。

前人对线条的优劣提出了 “快而不飘”、 “重而不板”、 “慢而不滞”、 “松而不浮”的标准,可供我们参考。黄宾虹先生对线条的笔法提出 了“平”、 “圆”、“留”、 “重”、 “变”的主张。 “平”是指对作者力的要求, 即执笔平稳、 用力平均而非线条平板僵死; “圆”可谓线条的形状和意态, “无往不复”、 “无垂不缩”,起收有藏锋回笔之意,如此才显含蓄有力; “留”是指作者的意念和线条的状态, 用笔时要以意念控制笔的力度、 运行, 使其力量凝结于纸上不致滑溜而走, 如“屋漏痕”; “重”是指线条蕴含的分量感, 一点一线绝不轻浮,如高山坠石掷地有声; “变”是指作者的情感、线条的轨迹、质感、形态等随对象的变化、画面的需求而灵活变通。

以上所说,需要作者长期实践、细心体悟方可知其中要领,运用自如。我们还要明白的是, 线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差,主要看其是否恰当地表现了对象,是否与整幅作品的气息相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