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山海經》裡上古神船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山海經》裡的“上古神船”在浙江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全書現存18篇,全書內容主要描繪的是我國遠古時期流傳在民間中的地理知識。全書約三萬餘字,包含了共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等四個章節的內容。在書中描繪的內容中,有一些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諸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

《山海經》裡上古神船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從某種層面上來講,《山海經》是一部具有非凡文獻價值的古書籍。它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信史,是司馬遷的《史記》,其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

《山海經》裡上古神船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山海經》純粹屬於古代人對於上古那段歷史模糊的時代臆想。但是在筆者看來,《山海經》中描繪到的內容,無論是涉及到地理學、神話學、歷史學還是科學等學科知識,都是描繪的有聲有色,不太像是憑空捏造的內容,最多算是基於民間傳聞的二次加工而已。比如下邊要給大家講述的一段關於一艘神船的故事,便是出自於《山海經》之中,但讓人震驚的是,這段看似神話的故事卻被證實了。 《山海經》之海外東經一篇中曾記載了一段“刳木削船”的故事,相傳乃是人文初祖伏羲造船渡河的故事。《山海經·海內經》中則提到:“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描述的便是上古天神帝俊的第三代子嗣“番禺”,最早使用刳木的方法造出了舟船。

《山海經》裡上古神船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對於船的記載,《山海經》應該是最早的年代,但是因為一直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證據來證明,所以也就沒辦法確定這個故事是不是僅僅只是個傳說。後來,隨著中國考古的不斷髮展,在華夏大地上出土了不少古代的舟船,但這些出土的舟船雖然年代久遠,但和《山海經》中記載的“刳木削船”所處的時期還相差很遠。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考古隊在浙江蕭山西南郊的城廂街道湘湖村一帶,挖出了震驚世界的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在該遺址中隨之出土了一艘上古時期的獨木舟,這才震驚了整個世界。之所以讓世人震驚,主要是出土的這艘獨木舟,專家用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堪稱“中華第一舟”。

《山海經》裡上古神船出土,距今7000年,領先西方3000年

再來看看這隻出土的“中華第一舟”,船身是用整段的圓木刻意雕刻而成,呈現出尖頭和“v”字形的舟底造型,是比較接近現代的成熟的船體形態的。但因為年代久遠,這隻木舟早已脫離了原始的樣貌,但出土的意義就是直接證實了《山海經》中關於“刳木削船”的神話故事的記載,更讓國人感到欣喜的是,這種古船技術更是領先同時期的西方,長達3000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