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我最先知道 中國 的名山就是東嶽 泰山 了,那是在上小學的時候,《為人民服務》裡面“人固有一死,或重如 泰山 ,或輕於鴻毛”的一段話。 泰山 的記憶一直伴隨著自己長大。最近幾年,登過黃山 、 華山 、 峨眉山 、 廬山 、 武夷山 ,唯獨沒有登過 泰山 ,所以這次到 山東 旅遊,專程登來登泰山 。

泰山 ,又名 岱山 、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 山東 省中部,隸屬於 泰安 市,綿亙於 泰安 、 濟南 、 淄博 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泰山 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 泰山 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 泰山 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 泰山 為“仙山佛國”,神化 泰山,在 泰山 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出發之前做了關於 泰山 之行的攻略,瞭解到登山的路線有4條:

第一條:紅門路線(經典路線):是 泰山 人為和自然景觀最豐富的經典路線,全程大約9.5公里,大約7000多級臺階,山腳至山頂沒有平路都是臺階。該路線被稱為 泰山 御道,途中樹木鬱鬱蔥蔥,階梯盤旋而上,山峰奇秀俊美,人文古蹟眾多,可以充分體驗傳統文化韻味。路徑:岱廟(30元/人)、岱宗坊、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中 天門 、快活三里、雲步橋、五大夫松、十八盤、南 天門 、天街、碧霞寺、摩崖洞、五嶽獨尊、日玉皇頂、拱北石、日觀峰。

第二條:桃花峪登山路線(浪漫路線):該路線以桃花峪為起點,位置在 泰山 西麓。春天桃花盛開的時候,漫山遍野尤其俊美。本路線登山位置距市區較遠,適合自駕。路徑:桃花峪、釣 魚臺 、碧峰寺、彩石溪、赤鱗溪、紅雨川、桃花源索道(單程100元/人)。

第三條: 泰山 西路(最輕鬆):起點為天外村廣場。登山路線分為兩段,一段是從天外村到中 天門 ,大約14.35公里,乘坐景區區間車大約30分鐘,沿途可隨車欣賞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第二段從中 天門到山頂,可以選擇步行(約2小時)或者乘坐索道(約15分鐘)。路徑:天外村、龍潭水庫、白龍池、黑龍潭、竹林寺、黃溪河水庫、扇子崖、傲徠峰、中 天門 、南 天門 、碧霞寺、玉皇頂。

第四條:天燭峰路線(最古樸自然):該路線起點天燭峰,位置在泰 山東 北麓的掃帚峪,長達5.4公里。這裡奇峰俊秀,松石多姿。天燭峰其峰頂有一顆松樹,遠望像蠟燭的火焰而得名。此路線是 泰山人工開發程度最低的景區,原始樸拙,風貌保持完好自然,是 泰山 奧絕所在,適合自助遊的遊客,不僅避免走回頭路,而且可以更加全面的欣賞 泰山 美景。路徑:天燭峰、望 天門 、姊妹松、小天燭峰、娘娘廟、索道(單程:20元/人)、玉皇頂。

以上四條路線進山門票都是125元,區間車30元。

2018年10月20日下午我和我愛人游完“三孔”後,從 曲阜 乘高鐵前往 泰安 ,20分鐘就到。這裡要說明一下: 泰安 站為高鐵站, 泰山 站為普鐵站。從 泰安 站可乘坐68路公交到 泰山 站, 泰山 站距離天外村廣場不足兩公里(天外天村為 泰山 的登山入口),從火車站乘坐3路公交可前往(2元),打的10元左右。如果從 泰安 站到天外村可乘37路公交車,或坐62路( 泰安 站—— 泰山 景區)旅遊專線直通車直達天外村,打的40分鐘,35元左右 。為了第二天登山方便,我們在 泰山 火車站附近的賓館住宿。

由於我們已經連續12天在 蓬萊 、 威海 、 青島 、 濟南 等地旅遊,身體已有些疲憊,所以我們選擇第三條路線,即 泰山 西路(最輕鬆的路線)登山。上山:從天外村廣場乘區間車(計劃30分鐘)到中 天門 ,然後徒步(計劃2.5小時)到南 天門 ,從南 天門 到玉皇頂(觀景、拍照計劃1.5小時)全程計劃4.5小時。 下山:從玉皇頂到南 天門 (計劃30分鐘),然後乘纜車到中 天門 (計劃15分鐘),從中 天門 徒步到景區出口(計劃2小時45分),全程計劃3.5小時。

10月21日早上7點,我們從火車站乘3路公交車去天外村廣場。

遊聖徐霞客曾經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 歸來不看嶽”。 中國 有五嶽,東嶽 泰山 觀其雄,西嶽 華山 探其險,北嶽 恆山 品其幽,中嶽 嵩山 嘆其峻,南嶽 衡山 贊其秀,又有“ 恆山 如行, 泰山 如坐,華山 如立, 嵩山 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由此可見,五嶽名山早已聞名於世,“五嶽歸來不看山”,霸氣十足。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山以嶽遵,嶽為東最。海拔1545米的 泰山 在五嶽裡並不算高,但卻被尊為五嶽之首,我想 泰山 之所以如此被推崇,不僅僅是因為我國曆代共有72個皇帝在這裡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嶽 泰山 之神”加冕封號,更是因為 泰山 以她獨特的麗、幽、妙、奧、曠這些唯美的姿態征服了無數墨客騷人,令他們流連忘返,俯首稱歎,就連毛澤東同志也不得不屈服於 泰山 的雄偉拔萃,降下身姿,潑墨揮毫,甘為 泰山 添光增彩。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凡是登過 泰山 的人都有一種感受,不想再登山了。不得不承認,連綿的 泰山 之路,九曲八折,忽上忽下,令人望而生畏,爬完後更是心有餘悸,力不從心,那蜿蜒若蛇,愁煞旅人的十八盤讓登山人吃盡苦頭,從此便望而卻步,膽寒不已,發誓決不再輕易涉足,挑戰這非人的千萬石階。

雖然已是深秋,但登 泰山 的遊客還是不少。八點半我們進入山門排隊候車,等了15分鐘就坐上區間車。區間車沿 盤山 公路而上,因為天氣不太好,雲霧迷濛,窗外的景色很看不清,30分鐘左右就到了中 天門 。下了車眼前豁然開闊,人聲鼎沸,霧已散去,所看到的景色不是想象在的 泰山 ,不盡有些失望。小憩片刻,整理行囊,便匆匆趕路。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從中 天門 起山勢越來越陡,沿途要經過雲步橋、斬雲劍、五大夫松、五松亭、飛來石等景緻。

中 天門 的代表性建築是一座單門石坊,上寫“中 天門 ”。傳說古時 泰山 多虎,人們在石坊東邊建起“二虎廟”,祀黑虎神,以鎮山獸。坊北有虎阜石,如虎橫臥。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雲步橋在快活三里北首,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裡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橋畔常有云氣瀰漫,人行橋上,宛在天際,故名“雲步橋”。橋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題刻遍佈,飛瀑直下,景色絕佳,遊人行都要駐足小憩。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斬雲劍在雲步橋南側。所謂“劍”,不過是一長形山石而已。天工巧奪,石在處在一個特殊的地形上,故而“斬雲”。 據說,每年夏秋季節,此石就如一柄利劍,將烏雲斬作兩半,使得其下有雨,其上則只有雲而無雨。斬雲劍之上的盤道旁還有眾多石刻,如“雲路先聲”“天下名山第一”“從善如登”等。此處上有高山,下有深谷。向上看,四面環山,唯西南開有小口;往下來,下臨深谷,唯在 東北 有一狹道。山上的雲霧沿山谷而下,受下邊氣流的逆衝,行至斬雲劍即渦流返折;下邊山谷的雲霧沿狹道而上,受上邊氣流的阻擋,行至斬雲劍也折而復回。面對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人們編制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講曾有一青年,在此驅雲趕霧,救了老百姓,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此長石稱為“斬雲劍”。

繼續往上走是五大夫松。五大夫松是一棵松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 泰山 ,中途突遇大雨,就趕緊找了一棵 大樹 來避雨。後來顧念此樹護駕有功,就將此松樹封為五大夫(五大夫是秦朝官爵中的九品官,是最低的級別)。不遠處有一小亭子,叫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五松亭上不遠又有古松一株,長枝伸出,似向遊人招手致意,這就是 泰山 有名的“望人松”,又名“迎客松”。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過了東嶽廟,是“對松山”石坊,便可看見南 天門 。只見此地 雙峰 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鬱,層層疊疊,雲出其間,天風莽蕩,虯舞龍吟。李白曾有“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乾隆則有“岱宗窮佳處,對松真絕奇”。

在對松 山南 面,登山盤道西側是對松亭。此處兩山對峙,山峰多古松,青翠蔽日,因此叫對松亭。

過了對松亭,就進入十八盤,有詩證曰: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十八盤好像很陡很難走,但在我們眼裡十八盤的石梯和其它石梯沒有什麼區別,驚險程度比不上 黃山 的石梯。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此時山勢漸高,山風日盛,但身上的外套還是穿不住了,我們走走歇歇,體力就在忽冷忽熱之間慢慢流逝,剩下遙不可測臺階慢慢減少。

從對松山到南 天門 ,行程不過1000米,卻要攀登石階數千級,相對高度幾百尺,幾乎垂直上下,這就是登 泰山 的最艱險之處——“十八盤”。十八盤始懸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當地有一名俗語:“到了十八盤,遊人心裡寒。”

十八盤不因它長,不因它險,而是因為它給人帶去遐想,卻又總是憑添惆悵。有登過 泰山 的遊客編了一首詩:“十八盤呀十八盤,走了一盤又一盤,每次以為它走完,次次卻又現眼前,一盤一盤數出聲,到了十八還沒完,要問到底多少盤,數過十八又幾盤。”

結束了十八盤百轉千回的辛苦路,我們終於登上了南 天門 。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南 天門 又名三 天門 ,創建於元代初年,海拔1460米。上得南 天門 ,一身輕鬆,回首俯視,“天梯”高懸,雲霧繚繞,涼風徐徐,我們似覺悠悠欲飄,彷彿進入了“仙界”。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走過天街,便到了碧霞祠。碧霞祠位於 泰山 極頂南側, 泰山 天街東邊,初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觀,明弘治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碧霞祠裡面供奉的是碧霞元君, 泰山 之女神。據說她“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庇佑眾生,靈應 九州 ”。兩側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碧霞元君是道教全真教尊奉的女神,宋真宗時封為“天仙玉女 泰山 碧霞元君”,民間俗稱為“ 泰山 奶奶”。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 九州 ”,“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也是 中國 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眼光娘娘則護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送子娘娘則掌管生兒育女之事。因此碧霞祠一直香火旺盛,凡是爬 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 泰山 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捨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 泰山 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進香許願。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離開碧霞祠後,我們去日觀峰。日觀峰位於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巖,因可觀日出而名。峰西側為唐宋封禪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設壇祭天。峰頂舊有迎旭亭,民國年間建 泰山 氣象站。1984年在東側依崖而築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豔奪目。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峰北有巨石橫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上有“絕妙”、“船石巖”、“醉石”及明人題名,如:臧克家的“與天地永大”、方毅的“雄峙 東海 ”、劉海粟的“雲海”、陳毅的“泰嶽高聳萬山叢”等。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昇的壯麗場面,亦可晴覽山色、陰觀雲海。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峰東為東 天門 ,峽口陡險。下為鷹愁澗,水 東北 流入鶴灣。澗東岸北崖古洞深敞。元初女道冠孫清靜曾在此修真。此處川林僻曠,塵跡罕至,俗稱“仙人場”,其北為空明山,中穴通明,午時 日光 穿照。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峰南玉皇頂,因可觀日出而聞名。有觀海石,長6.5米,與地面夾角30度。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昇場面。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離開日觀峰,我們去玉皇頂。路途中石刻、碑碣到處都是,當然最著名的就是“五嶽獨尊”了,因為它被印進了五元人民幣的背面,是 泰山 的標誌。七百里魯望,北瞻何巖巖。諸山知峻極,五嶽獨尊嚴。因此,在此拍照的遊客是水洩不通,需排隊等候。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再往上走就是“孔登巖”。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 泰山 而小天下。登高望遠,山河盡在眼底, 泰山 俱在腳下,誰都會豪情萬丈,氣宇軒昂。然孔子一生壯志未酬:登彼邱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回顧,題彼 泰山 。鬱確其高,梁甫回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嘆,涕落潺爰。想想孔子志尚不得抒,況我輩乎!

在玉皇廟前,立有一碑,稱為“ 泰山 無字碑”,據說是秦始皇所立。有詩證曰: 東海 長流石未枯,山靈愛 寶隱元符;縱教烈火焚經史,致使秦碑字也無。歷代帝王均喜 泰山 封禪,原因是:天高不可及,於泰山 上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故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不管是秦皇還是漢武,都曾至 泰山之巔封禪。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玉皇頂,是五嶽之首 泰山 的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 天柱 峰,始建年代久遠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相傳最初秦始皇曾到此祭天。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 泰山 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玉皇廟裡面供奉著玉皇大帝銅像。東亭可望“旭日東昇”;西亭可觀“ 黃河 金帶”; 泰山 共有四大奇觀,還有兩個是“雲海玉盤”、“晚霞夕照”。四大奇觀我們今天一個都沒有看到。但:男兒自負喬嶽身,胸中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頂,豈復猶如世上人。

泰山 看日出,古人楊圻曾寫《 泰山 玉皇頂》:雞鳴日出接天關,絕頂疏鍾雲漢間。氣合大荒心似海,身臨上界目無山。 九州 寂寂孤僧睡,片石峨峨萬古閒。便欲摳衣通帝座,手扶碧落看人寰。更有姚鼐,不畏“大風揚積雪擊面”、“道中迷霧冰滑”,“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在除夕日晨到日觀峰觀日出,“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把 泰山 日出描寫得美輪美奐,令人神。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許多人到 泰山 來就是為了看日出,而我們是當天往返,一早上山,到山頂的時候天氣不好,連陽光都沒有,但這樣的天氣,使得氣勢雄偉磅礴的 泰山 又增添神秘的感覺。

站在“惟天在上”碑旁,感覺自己好像與天地同在,日月相連,似乎群山非山,萬物非物,心中極為空曠。此時,已是下午二點,該下山了。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我們從南 天門 乘纜車(單程每人100元)到中 天門 ,然後徒步下山。從中 天門 往下走,山勢陡險,峽谷彎彎,在這裡,有一座橫跨兩崖的石橋,名叫“步天橋”,單拱石橋,橋頭石壁上刻有“月色泉聲”四字。站在回馬嶺(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封禪 泰山 時騎馬上不去的地方)仰望,橋如在天上,因此而得名。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過了步天橋是藥王殿,殿內供奉的是藥王孫思邈。如果你相信神的力量,那不妨燒燒香、拜一拜,保佑全家人身體 安康 。藥王殿西是三大士殿,內祀觀音、普賢、文殊三尊 菩薩 。

繼續往下走是“壺天閣”。門洞上所鑲石匾額“壺天閣”,是乾隆皇帝登 泰山 時所題。從門洞旁的對聯“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可看出壺天閣的地理位置。壺天按道家的說法是神仙住的地方,壺天閣即仙山瓊閣之意,從門洞旁的另一副對聯“壺天日月開靈境,盤路風雲入翠微”又能看出此處的環境之優美。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壺天閣不遠處,有4株古槐,相傳為唐代魯國公程咬金率眾來 泰山 ,中途休息所植。形體最為高大的一株高達24米,胸圍達4米,1978年7月10日,古槐因連降細雨,樹杆枯腐部分全部浸溼,加之重心偏移所致而折倒,橫臥盤道。古槐處於盤道兩側,遮天蔽日,攀登者留步暫憩品茶,發人思古,茶館以古槐而得名“四槐樹茶館”。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繼續往下走是總理奉安紀念碑,1929孫 中山 先生遺體由 北京 碧雲寺移往 南京 時,路經 泰安 火車站並停留靜安, 泰安 人民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驅者,於6月1號孫 中山 靈柩在 南京 中山 陵下葬之日樹立的。

接著是三官廟,由山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殿組成。三官廟建在主峰半山腰絕壁上,氣勢宏偉。裡面供奉著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山門臺階共有53級,俗稱五十三參。

過了三官廟就是鬥母宮。鬥母宮古名“ 龍泉 觀”。臨溪而建,分北、中、南3院,山門面西,從南門進去是後花園,建築佈局有別於傳統宗教建築。鬥母宮在古時曾是道觀,後由僧尼住持。劉鶚的《老殘遊記•續集遺稿》中曾生動地記述了鬥母宮年輕貌美的尼姑們的生活與情思,當年所描寫的鬥母宮景物至今有一些仍一一可指。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鬥母宮門口有一株槐樹,樹杆平臥山坡,側枝平臥生根,南北相距8米餘,根際盤曲,樹冠仰起,婉如臥龍翹首,古拙離奇,形體若飛,俗稱:“臥龍槐”,系明代嘉靖年間所植,至今已300多年,被雷擊傾倒,杆端著地生根,足見適應能力很強,至今生長良好。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鬥母宮的路旁是烈士紀念碑,1946年7月建。是 山東 人民為了紀念第一次解放 泰安 時犧牲的新四軍烈士而立的。

繼續往下走是萬仙樓,又名望仙樓。明萬曆年間(1620年),萬曆皇帝為紀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癒,感念 泰山 聖母有功而敕建的。青山綠水之間,矗立著這座門樓式建築,雕樑畫棟,莊嚴雄偉,白雲藍天映襯著黃色的琉璃瓦,一派皇家風範。萬仙樓相傳是 泰山 群仙聚會、議事講經的地方。

過了萬仙樓便是醉心園。醉心園,因園內有著名的醉心石而得名。醉心石,一種舉世罕見的 泰山 地學景觀,醉心石學名稱作“輝綠玢岩渦柱構造”,是許多呈東西向,大小不一橫臥在谷底的圓柱體。

再往前走就到了 泰山 紅門,因 西北 懸崖上有兩塊紅石如門而得名。創建時間無考,明清時重修。紅門宮為攀登 泰山 之起點,宮前建有“一 天門 ”、“孔子登臨處”、“天階”三重石坊;宮內分東西兩院,東為彌勒 院,西為紅門宮,中由飛雲閣相連。

“飛雲閣”,閣下為拱門,登山 通道 穿行其間。整個宮內冬青滴翠,牡丹豔麗,紅綠掩映,古意盎然;舉首遠望, 泰安 風光盡收眼底,每日晨曦輝映半山,景色極為壯麗,被稱之為 泰山 “紅門曉日”勝景。


一 天門 坊位於紅門宮南的盤道上,古藤掩映,典雅端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參政龍光題額, 清康 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撫都察院李樹德題額“一 天門 ”。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 府同知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 山東 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岱宗坊是 泰山 的山門,一 天門 則是天梯的開始,人們由人間已漸漸進入天堂,6600級石階直上岱頂。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孔子登臨處坊為四柱 三門 式石坊。額板上書“孔子登臨處”,落款“巡撫 山東 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萬安 朱衡、欽差總理河道都察院右僉督御史 南昌 胡植、巡撫 山東 監察御史 襄陽 劉存義同立,嘉靖三十九年歲次庚申冬月吉旦羅洪先謹書”。

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泰山有什麼過人之處?


“天階”為兩柱單門石坊。明嘉靖年間建,巡按 山東 監察御史高應芳題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巖第一山。


過了一 天門 ,不遠處就是 泰山 遊客中心。從南 天門 到遊客中心我們走了三個半小時,上、下山全程歷時8個小時。人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從南 天門 一路走下來我們目睹很多小青年,表情痛苦、步履蹣跚,輪流抱著兩條腿一步一步的往下移。當然,我們後半程走的也很艱難。

登完 泰山 之後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痛苦並快樂著。希望以後還會有機會再登 泰山 ,看日出,找一找當年的那些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