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她的小说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谈起阿加莎的小说,大侦探波洛无疑是最深入人心的角色。然而,《无人生还》,这部波洛不曾出场的作品,却是她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初看《无人生还》,读者最大的感触恐怕就是,这案子真是太“圆满”了。其一,《无人生还》使用了侦探小说中的孤岛模式,孤岛的封闭性赋予了作品空间上的圆满。其二,《无人生还》使用了童谣模式,作品中的十个人以罪行的大小为顺序,按照童谣给出的方式一一死去,又获得了情节上的圆满。其三,《无人生还》中的被害者都是杀人犯,看完作品,读者心中又会升华起正义的圆满。

然而,《无人生还》看似圆满的外表下,是内核深深的不圆满。

首先,为何十个人会在远离尘嚣的荒岛死去,才有了《无人生还》这个故事?

根源在于凶手——沃格雷夫法官的怪癖。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沃格雷夫法官自童年起,就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虐杀狂。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肛欲期探索世界时,小沃便已经开始了杀戮之旅。当然,作为一个孩子,他只能在自家花园虐杀一些害虫,即使这样,小沃也获得了生理与道德的双重快感。

当小沃渐渐长大,杀虫子已经不能满足他嗜血和正义的欲望。于是,小沃投身司法界,经过努力,他最终当上了沃格雷夫大法官。沃格雷夫法官利用职业之便利,举正义之镰刀,无情的收割罪犯们的生命。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获得了类似高潮的满足。

然而,当沃格雷夫在法官这一职位上干了很多年之后,他又开始不满足了。因为他迫切的想要亲自动手,完成谋杀。沃格雷夫法官还幻想,他的谋杀一定要不同凡响,震撼人心,成为犯罪史上的艺术杰作。

渐渐的,一个计划在法官的心中成型,他甚至还找出了九个谋杀对象。

那么,计划出炉,法官会不顾一切,满足自己的欲望吗?

当然不会!

英国是一个法制社会,九个大活人死于非命,警察局怎么可能不查?这么一来,沃格雷夫法官有很大概率会被发现。然后,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包括社会地位、优越的生活就全部付之流水了。

不过,沃格雷夫法官在欲望和社会规则之间并没有挣扎多久,转机就来了。医生通知沃格雷夫得了绝症,即使积极治疗,结果也将是缠绵病榻,在痛苦和煎熬中死去。法官再也不怕失去什么,便马上启动了杀人计划。

所以说,沃格雷夫法官不是因为正义,才策划了一场裁判者的惩戒。他根本就是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不寂寞。

沃格雷夫法官说,他寻找的九个猎物都是杀人犯,但都因为证据不足,无法绳之於法。下面,小编便依次说一说他们的罪行,分析一下这些人是否应该用生命来抵罪: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一、安东尼·马斯顿

富家子弟

按照沃格雷夫法官的判决,安东尼·马斯顿是罪行最轻的那一个。他因为酒后飙车,撞死了两个小孩。

然而,在十个猎物中,安东尼·马斯顿恰恰是社会危害性最大的那一个。撞死人后他的想法是,两个小孩的命换来吊销驾照一年,自己可太倒霉了。所以,重新获得驾照后,他照样酒后飙车。如果不是孤岛之行把他的生命画上休止符,或许还会有不少人葬身在他的车轮之下。

要我说,这种仗着家里有钱,就把他人生命视为草芥的,才是最罪大恶极的。

二、罗杰斯夫妇

管家和厨娘

按照死亡顺序,罗杰斯太太排在第二,罗杰斯先生排在第四。不过,为了讲述方便,我把他们放在一起说。

作为佣人,罗杰斯夫妇曾经共同照料一位富有的老太太。为了表示感激,老太太立下遗嘱,声明只要自己一死,就把一笔遗产留给罗杰斯夫妇。

不过,心急的罗杰斯先生等不了那么长久。有一次,老太太发病,在罗杰斯先生的主张下,夫妻二人并未给予老太太必要的治疗。老太太含恨死去,罗杰斯夫妇也获得了一笔不菲的遗产。

不错,罗杰斯夫妇的确是杀人犯,但在老太太之死一事上,罗杰斯先生是主谋,他的太太不过是从犯。按照法律,罗杰斯太太并不用以死赎罪。

三、麦克阿瑟将军

退休军官

如果把麦克阿瑟将军比作某种小麦,那必然是青小麦。因为他被自己最爱的老婆和最为宠爱的部下给绿了。得知绿帽压顶,麦克阿瑟将军没有表现的像个绅士。身为绅士,他应该和老婆离婚,再分割给老婆一大笔赡养费,让她和奸夫快快乐乐过日子去。

绿帽老麦表现的像个野蛮人,他利用职权,派部下完成一个必死的任务,结果成功干掉了情敌。

毫无疑问,麦克阿瑟将军是个杀人犯,但为何我对老麦充满了同情?

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是不共戴天的。试问,如果武大郎杀死了西门庆,需要为西门庆偿命吗?

话又说回来,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顶多就是买卖炊饼的关系,并无深交。而老麦曾经对部下象对儿子一样,极为宠爱。老板待你象儿子,而你转头就睡了老板的老婆。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这种行为并不违法。但从伦理道德上说,部下简直是忘恩负义兼乱伦啊!

老麦是因为受害人过错而去杀人的,他不应给奸夫偿命。

四、布伦特小姐

老处女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布伦特小姐剧照

直到65岁,布伦特小姐依旧象圣母玛利亚一样纯洁。也就是说,她是个守身如玉的老处女。人人都爱处女,然而,在“处女”之前加一个“老”字,可就让人爱不起来了。布伦特小姐虔诚的信奉上帝,别说怀孕,连接吻都会认为是罪大恶极。

布伦特小姐的身边有一个小女佣,有一天未婚先孕了。很显然,女佣不是玛利亚,孩子的父亲也不是上帝。于是,古板、恪守道德的布伦特小姐炒了她的鱿鱼。不久,小女佣带球自杀,一尸两命。

沃格雷夫法官认为,正是布伦特小姐冷酷的解雇,才造成了小女佣的死亡。

这我就想不明白了,布伦特小姐无法让同性怀孕,女佣的孩子肯定是一个男人的。布伦特小姐可没先诱奸女佣,再提起裙子不认人。孩子的父亲不是更应该为女友之死负责吗?

而且,据《无人生还》所给出的信息来看,女佣也是有父母的。当她被渣男抛弃,又丢了工作,打算回家时,亲生父母把她拒之门外。

的确,布伦特小姐是缺乏同情心,而且,她道貌岸然的嘴脸也十分惹人厌。但布伦特小姐在女佣之死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她的老板啊!

布伦特小姐恐怕是沃格雷夫法官九个猎物中最冤枉的那一个。

五、阿姆斯特朗大夫

医生

阿姆斯特朗大夫是位医术高超的医生,然而,在他的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罪恶。很多年前,阿姆斯特丹大夫喝醉了酒,手舞足蹈的跑上手术台,拿着手术刀在病人的肌体上瞎划拉,结果成功杀了一个人。

那么,沃格雷夫法官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他是从一位护士那里听来的。

这就有意思了,医生不可能象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单枪匹马上手术台。他的身边,应该跟着一大票护士,或许还有实习医师。看见喝高了的阿姆斯特朗医生准备动手术,他们为什么不拦住他,而任由他胡闹呢?

阿姆斯特朗的确是误杀了人,但他是在众人的配合下完成谋杀的。

事后,医生为自己的误杀忏悔不已,他从此滴酒不沾,并医好了无数患者。很显然,如果把阿姆斯特朗医生送上法庭,他不会被判处死刑。

六、布洛尔

探长

布洛尔探长收受贿赂,作了伪证,导致一个无辜青年入狱死去。布洛尔探长犯了死罪,不再多说。

七、隆巴德

队长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隆巴德剧照

隆巴德与另外一个白人是领队,他们带着21个非洲人在东非丛林里探险。走着走着,小队迷了路,两个白人拿走粮食,把其余人留下,顺利逃脱。被丢下的21个黑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全部遇难。

隆巴德的行为导致了21个人付出生命,而且隆巴德本人也对自己的罪行毫无忏悔之心。然而,隆巴德是否应该以命抵命,是有争议的。

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与隆巴德探险类似的案例。

1884年,“木樨草”号游船遭遇海难,四个幸存者坐上救生艇驶入茫茫大海。因为缺水和缺粮,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男孩生了病,陷入昏迷状态。为了活下去,其余三名船员杀死了理查德·帕克,以食用死者的血肉撑到了救援者来到的那一天。

当幸存者重返文明世界,他们因谋杀理查德·帕克上了法庭,并被判处死刑。然而,英国女王却对他们下了特赦令。这些人仅仅服刑半年便重获自由。

理查德·帕克一案影响十分深远,它确立了危急状态下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

那么,隆巴德是否适用于危急状态下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呢?

很显然,以沃格雷夫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走一个的作风,他的答案是否。

八、维拉

教师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维拉剧照

维拉故意谋杀了一个小孩。很显然,她必须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然而,维拉却很容易在读者心中激起卿本佳人的惋惜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另外一部代表作。其中,一个叫雷切特的人也曾杀害过一个小孩。不过,读者明显会对维拉更为同情。

维拉是个美丽、开朗、直率的妙龄女郎。雷切特则是个六七十岁,一嘴假牙,眼神狡诈的秃头。当雷切特意识到危险,愿意拿出一大笔钱,要求大侦探波洛保护自己时,波洛一口回绝,理由是“我不喜欢你那张脸”。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漂亮的维拉开口,颜控的波洛一定不会拒绝。

维拉是小男孩西里尔的家庭教师,她和西里尔的叔叔雨果谈起了恋爱。按照英国的继承法,丧父的西里尔继承了所有财产。所以说,雨果和维拉一样是穷光蛋。

自从谈上恋爱,雨果便常常在维拉耳边念叨:“我本来会是个大富翁的,如果不是西里尔的出生”。念叨的时间一长,可怜的维拉就开始琢磨,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她将会和雨果迎来多么物质优裕的将来。

终于有一天,维拉无法遏制心中的邪念,她怂恿体弱多病的西里尔游过大海,孩子在中途溺死了。

所以说,雷切特杀小孩是为了金钱。维拉犯下罪行,却是为了爱情。在现实世界里,金钱虽然常常能够左右爱情,但爱情的逼格可是远远高于金钱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这么一分析,沃格雷夫法官的九个猎物中,起码有一半不必拿命来抵罪。

而且,沃格雷夫选择猎物,还有一个问题。沃格雷夫法官说过,他寻找的猎物都是杀过人,但苦于证据不足,无法受到制裁的。

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猎物们犯了罪呢?

答案是他通过种种渠道的道听途说来的。

那么,沃格雷夫法官又是如何核实道听途说的真伪呢?

答案是:“我(沃格雷夫法官)非常仔细地观察了他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凭借自己多年来在法庭上的经验,我确信所有人都是有罪的。”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仅仅靠法官相面,就可以定一个人的罪,那还要司法系统做什么?

幸好,阿加莎·克里斯蒂为沃格雷夫法官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无人生还》这部小说里,她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告诉读者,法官选中的目标都犯了罪。

那么,假如法官的相面法错了呢?如果这些猎物中有人并没有犯下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的罪行,这个故事又该如何结局?

阿加莎·克里斯蒂为我们又写了一部平行世界里的《无人生还》。这就是同名的舞台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无人生还》,实际上有人活下来了

维拉和隆巴德

在《无人生还》的舞台剧中,维拉和隆巴德都是清白无辜的。维拉没有杀死西里尔,是雨果杀了侄子。隆巴德也没有丢下部下,部下是因为另外的事故死去的。

在舞台剧中,当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时候,维拉和隆巴德越走越近,他们设下计谋,终于找出了凶手,并合力反杀了法官。

最后,大幕在维拉和隆巴德的拥吻中徐徐落下。

就在前几天,我刚刚看到一段有关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评论,大意是,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虽然厕身于世界名著之林,但她凭借的是精巧的布局、反转的情节,没有什么太大社会意义。换句话说,从社会层面去看,阿加莎的小说美则美矣,却是没有灵魂的。

然而,《无人生还》虽然把空间设在一个远离尘世的孤岛,却是一篇社会性的寓言。

沃格雷夫法官代表的是上位者,他们制定游戏规则,充当裁判者和惩戒者,视苍生如草芥。九个猎物则代表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他们各有各的罪孽。本来,按照基督教的原理,人生来就是有着原罪的。

那么,当上位者打算草菅人命时,下位者又该如何呢?

很显然,小说《无人生还》的结局是灰暗的。面对不公平的杀戮,下位者无处可逃,只有乖乖送命。而舞台剧版《无人生还》却给了普罗大众希望。而且,它用维拉与隆巴德的无辜,证明了上位者的并不都是正确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阶级划分,维拉和隆巴德在《无人生还》里无疑是最低的。看过英国小说《简爱》的,都知道家庭教师是多么贫穷的一个职业。而简爱的表哥,和她一样贫穷的圣约翰,也打算去英国殖民地发展事业。所以,从东非归来的隆巴德,应该也出自贫民之家。

然而,正是这个两个地位最为低下的男女,他们联起手来,用自卫式的反杀,给了生杀予夺的上位者一个响亮的耳光。要我说,这个不为很多人知晓的,平行世界里的《无人生还》才是个真正圆满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