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公元742年1月,同时也是唐开元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一位六十三岁的老者在这天去世。唐玄宗李隆基得知以后,难以掩饰伤心之情,当场痛哭不已。

第二天,唐玄宗便下诏,追谥其为“让皇帝”。究竟是什么人,让唐玄宗如此重视,甚至还给他上了帝号。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

“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

显而易见,这个人就是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原名叫李成器,生母为肃明皇后。李成器第一次被立为皇太子,是在文明元年,当时的他年仅六岁。不过后来武则天废掉李旦,将他降为皇嗣,李成器的太子之位也就没有了。不过他仍然是家族中极受宠的皇子皇孙。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成器剧照

李旦被降为皇嗣后,武则天册授李成器为皇孙,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侄儿李成器是皇孙就不合适了,于是将他改封为蔡王。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成器竟然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担不起这重任,坚持回去做自己的郡王。可是事情的发展,永远出乎意料,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铲除了韦后一党,共同拥护李旦登基。

李旦登基后,就要考虑立储之事了,李成器作为嫡长子,自然拥有优先继承权。可在“唐隆政变”中,三子李隆基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李隆基,就没有自己的皇位了。最终李旦在这件事上犯了难,这时候李成器站出来,帮助父亲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就是李成器坚持不肯接受太子之位,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剧照

如今大局已定,李成器又是皇帝嫡长子,按理来说,封他为太子是理所应当。况且当年在他六岁之时,就已经当过皇太子了,这时候太子之位又向李成器招手,他只要一踏脚,就能迈进东宫,那为何他要坚持不肯接受呢?我认为这和李旦、李成器、李隆基、太平公主四个人都有关。

第一、李隆基比李成器的功劳大。虽说李成器是嫡长子,但唐朝也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立长子为储君。比如李世民就不是以长子继位,李治也不是,武则天就更不是了。李显、李旦也相继当过两次皇帝,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哥哥李显还在,所以他也不是以长子身份继位的。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与李成器剧照

当然唐朝前期的继位制度有些混乱,因为谁也没想到中途杀出个武则天,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明确立下祖训,只能立长不立幼。当时韦后掌权,试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如果不是李隆基,李旦根本当不了皇帝,因此论功劳,李隆基比李成器更适合当太子。

当时李成器是这样说的:“如果在太平时节,就应该以嫡长子为先,可在国家危难之际,就应当以有功者为先。三弟李隆基对社稷有功,他才应该是众望所归的太子。”李旦被儿子这番话打动,也认为没有李隆基,就没有如今的一切,于是就封了李隆基为储君,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旦剧照

第二、李隆基为储君是众望所归。要知道“唐隆政变”主要发起人有两个,一个是李隆基,一个是太平公主。政变成功以后,除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其余人都是拥护李隆基的。李成器从小饱读诗书,他自然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势力,即使能够继位,也不会有多少人顺从自己,因此他不能接受。

第三、李成器的性格使然。李成器个人更加喜欢诗书、音律,对朝廷政事不感兴趣,而他知道李隆基喜欢。兄弟俩从小感情就好,所以李成器希望成全弟弟,也好让自己退居幕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当初他拒绝李显封他为蔡王,就能看出李成器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这样的性格,其实也不适合做皇帝。

第四、李成器为自己将来考虑。当时的局面,李成器就算答应做太子,也会有很多人不满意。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请听我慢慢解释,前面笔者说到,李成器坚持不肯做太子,这和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与他自己都有关。李成器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到了这几个人,才不愿做太子。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成器剧照

试想一下,如果他同意做太子,首先李隆基不会高兴,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拱手让给哥哥。虽然兄弟俩的感情好,但为了皇位,难保李隆基不会与哥哥反目。其次就是太平公主,李隆基当太子,太平公主还能将他视为一个敌人,可李成器明显不是她对手,如果当了太子,太平公主早晚要反。

那么有人说了,太平公主敢反的话,李隆基一定会阻止的。确实如此,就算不满哥哥,为了李唐江山,李隆基也会阻止太平公主谋反。可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以后呢,他是不是会顺势逼哥哥退位,然后自己坐上龙椅呢?因此不管是李隆基,还是太平公主,都是李成器不能当太子的理由。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太平公主剧照

至于李旦,他其实一心想传位给李隆基,他表现出为难的样子,只是做给李成器看。李旦人虽然软弱了一点,但他深知李隆基拥有民心。正因为如此,当李成器拒绝当太子后,李旦会显得很高兴,并立即决定册封李隆基为太子。后来李隆基上表拒绝,可李旦仍然说:

“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

按照李旦的性格,如果真的不知道传位给谁,这时候他应该又会为难才对,可他不给李成器第二次机会,马上就决定立李隆基,最终这件事也就这样定了。所以笔者才说,李成器不肯受太子位,与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都有关系。而且他不愿接受,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剧照

不管李成器拒绝的原因有几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一决定相当正确。李隆基登基后,对大哥当初谦让的行为十分感恩,晋封李成器为司空,后又为太尉,最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开元四年,为了避李隆基生母的名讳,李成器改名为李宪,被封为宁王。

开元二十九年,六十三岁的李宪去世,李隆基得知大哥去世悲痛欲绝,追谥其为“让皇帝”。后来李宪的儿子上表,说父亲万万不敢当帝号,可是被李隆基驳回。李隆基曾说:

“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

他与大哥之前的感情,确实令人动容,在帝王家有如此感人的兄弟情,除了雍正与怡亲王,笔者也只能想到李成器与李隆基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