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都說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很多媽媽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護在懷裡還怕摔了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很多媽媽卻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從早上的叫起床到晚上的喊他做作業,幾乎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

甚至有的時候,反而還可能會遭到孩子的“家暴”!

你說遇到這樣的糟心事,媽媽跟誰去說理去?

今天,就看到這麼一條新聞,江蘇徐州一女子撥打110報警稱,她讓12歲的兒子寫作業,孩子不但不聽勸,而且還家暴他:“還打我,我是他親媽,不想要他了,把他給弄走吧。”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這條新聞隨即在網上也引起了廣泛熱議↓↓↓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熱議最多的兩個主題是:一、要不要出警;二、孩子從小沒被揍過。

看了這麼多評論後,我發現大家似乎忘記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會打媽媽?

事實上,我去網上查了一下,媽媽被孩子家暴的事情,在我國並不是一起個例,相反近年來更是頻繁發生。

2018年:↓↓↓

朋友圈曾瘋狂轉發一條關於“一個8歲男童當眾暴打母親的視頻”,只見男孩死死地抓住母親的頭髮,嘴裡還吼著“打死你,打死你”。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2017年:↓↓↓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一個10歲男孩陪媽媽逛完商場之後,不停辱罵自己的親媽,在一分鐘之內,用腳踢媽媽五次,嘴裡還嚷嚷著,“你們養不起我就應該一開始就別生我”。

······

之前,有人在網上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其實,並不是長大了才學會了暴力,事實上,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有暴力傾向了: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網友易生有李:我兒子三歲的時候,只要滿足不了他,他就一邊生著氣,一邊打我,倒也不疼,當時看了就覺得有點萌萌的,只是沒想到後來他越大越暴力了。

◆網友陸子藝:我女兒兩歲多,和我在一起時乖巧聽話,但是呢每次見到他爺爺奶奶就忍不住打他們,老人家也沒當回事,我好無奈,真怕以後長大了還打他爺爺奶奶!

◆網友和美一家:我家的正好兩歲半,剛才,他心情正好不好,然後就打我了,我直接打了回去 ,然後他又小拳頭給我還回來,然後我把他打疼了,他就哭不停喊媽媽媽媽要抱抱了。

並且,孩子打媽媽也不是隻有中國熊孩子才能做出來,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最近就看到,英國媒體報道說近年來,尤其是近3年來,英國青少年對父母家暴的案件越來越多僅在英格蘭、威爾士和海峽群島三個地方,從2015年的7224起上升至2018年的14133起。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其實,造成孩子家暴家長這現象的根源,往往和在孩子3歲前,媽媽們沒有意識到界限感有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孩子18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和媽媽的關係開始出現了微妙的關係,孩子越來越多的嘗試挑釁媽媽,不停的觸碰媽媽的底線。

其實,這就是一個信號,在告訴媽媽:我長大了,有了清晰的界限感。

什麼是界限感?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在動物世界裡,一條狗或者一頭成年的獅子通常會通過在地上撒一泡尿來圈佔領地,表示這裡就是它的界限,如果有其它動物膽敢闖入,它們往往會向入侵者發動攻擊。

實際上,我們人類也是這樣的,每一個孩子出生併成長到2歲左右時,往往就會出現自己的“獨立意識”,並逐漸萌生出界限感,一旦媽媽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就可能開始反抗。

其實,這是生物性遺傳性的緣故,幾乎沒有哪個孩子可以避免的。

然而,觀察後,卻發現,在中國人的普遍觀念裡,我們往往是重親情,而缺乏界限感意識!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玩,一不小心摔倒了,他有這個能力再爬起來,而且這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是作為中國媽媽,一看到孩子摔倒了,恨不得自己此時是火箭,立馬衝過去扶起孩子。

善良的媽媽扶起孩子的那一刻,看起來是在愛孩子,實際上就是在侵入孩子的界限,讓孩子原本可以獨立成長的機會,一點點的被剝奪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一頭幼獅還未變得強壯時,他可能最需要獅媽媽的保護,然而獅媽媽卻因為保護孩子,過多的限制幼獅的行動,等到幼獅強壯時,它能不反抗嗎?

隨著孩子媽媽長大,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卻由於和媽媽的界限早已被打破,界限感模糊了,然後就出現這樣矛盾的事情:

當媽媽讓他起床、讓他去寫作業時,他覺得做不做作業、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情時;而當需要媽媽給他買東西時,可能又會覺得這是媽媽的事情。

如此這樣下去的一個後果就是,媽媽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對媽媽的要求也越多,但同時自己的獨立意識卻越強。如此下去,也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劇的發生。

所以說,在孩子的親子關係中,要有清楚的界限感,最好在孩子3歲前,界限感萌芽的時候,就要注意到這點,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那麼,該如何構建起自己與孩子的界限感呢?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1.

孩子自己的事情 讓他自己做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飯等,孩子已經具備這個能力了,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不要整天追著孩子餵飯,那樣很容易剝奪孩子的獨立意識,把自己的事情變成媽媽的事情。

2.

孩子不聽話時,要幫他明確界限感

現實中,我們經常發現當孩子不聽話時,做媽媽的往往很容易發怒,很容易出現打罵孩子的事情,殊不知,這恰恰是在模糊自己與孩子的界限感,讓孩子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媽媽的事情,自己是在給媽媽“背鍋”,反而容易心生怨恨。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曾經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3歲之前,每月被打的次數超過2次,那麼等到孩子長到5歲時,其暴力傾向往往比正常孩子要高出50%以上。

所以說,當孩子不聽話時,媽媽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明確界限意識,而不是通過打罵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事情變成了自己的事情。

3.

懂得尊重孩子,不要帶頭破壞孩子的界限感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童年中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來自自己的父母身上。因此作為孩子的媽媽,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動,不要隨便的粗暴干涉孩子的行為。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比如說,孩子現在正在玩一個玩具,而你恰恰這個時候需要帶孩子出一趟遠門,這個時候如果你粗暴的拿掉孩子的玩具,把孩子帶出家門,孩子不僅不開心,而且肯定特別怨恨你。

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要表現出尊重孩子,“寶貝,你能暫時不玩玩具嗎?媽媽需要帶你出趟遠門!”然後慢慢的引導孩子,答應自己的請求!

這樣的話,孩子首先覺得媽媽尊重自己了,也很容易對媽媽的提議表示贊同,下次媽媽再有其他要求時,也比較容易跟孩子溝通。

“喂,110嗎?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3歲前,要教會孩子界限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