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有這樣一句話“12-17歲的孩子讓父母衰老20年”,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12-17歲是孩子的叛逆期,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讓父母最操心,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著急上火老得比較快。

但是,衰老20年還是有些誇張,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父母的這段時期確實很難做。如果能有一個懂事的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那就慶幸吧!可是,對於張波來說就沒那麼幸運了。

張波是個生意人,夫妻二人比較忙,對孩子來說管得少,但從來不慣孩子,孩子惹禍往往不是打就是罵。就因管孩子的事,有人也沒少勸他,可他還是認為孩子不打不長記性,會蹬鼻子上臉,並且,還頗有感慨地說,自己小時候就是被父親打著長大的,這也印證了那句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其實,張波的兒子在小學的時候就不省心,老師三天兩頭就找家長,孩子也沒少挨父親打。那時,孩子小,張波心裡還有個分寸,對孩子下手不是很重,嚇唬一下,孩子也就能老實幾天。等孩子上了初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有時竟敢和他吹鬍子瞪眼。明顯感覺到翅膀越來越硬了,不好管了。前兩天,孩子又惹禍,事情終於鬧大了。

老師打來電話,孩子又和同學打架,父親憤怒之下忘後果,值得反思

張波正在忙碌的時候,突然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告之孩子又和同學打架,而且下手挺重,同學被打壞送往醫院了。張波聽聞,氣急敗壞地撂下老師電話,馬上趕往學校瞭解情況,等他到了學校,氣勢洶洶地直奔老師辦公室。

來到老師辦公室,看到自己的兒子,憤怒之下不容分說,就開始對自己的兒子大打出手。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感覺自己特別沒面子,就和父親發生肢體衝突,由於當時在場的是女老師,看到這種情況,也試圖阻止,還是沒有阻止得了。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由於這父子倆當時都特別激動,張波一看兒子還和自己動了手,他下手也就無所顧忌了。畢竟孩子還小未成年,哪裡能打得過父親,一個大巴掌扇過去,孩子傾倒在地,即使這樣,張波還要踢自己的兒子,幸虧老師一攔,沒有踢到。待老師把孩子扶起,孩子說腦袋不舒服,這時,張波還不以為然,以為是孩子裝的。老師說,這可不是小事,快帶孩子到醫院看看。後來,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是耳膜穿孔伴輕微腦震盪。

在前些年,父親打兒子應該是比較多見的,但隨著人們對孩子教育觀念的轉變,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可是,仍然有一些家長還在執迷於傳統教育方法,在對孩子管教時仍然採取非打即罵的辦法,給孩子帶來心靈和身體上傷害。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地叛逆,父母與子女關係出現的裂痕也無法修補。

美國研究者曾對6000多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跟蹤觀察,50%受過體罰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有抑鬱、自殺、酗酒、虐待兒童等不良行為。

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管教時,採取暴力手段,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家長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將來這樣吧。這一研究,也讓我們看到,張波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他從小是在父親的打罵聲中長大,對兒子採取的管教手段正是虐待兒童的表現,這也充分說明美國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還是讓人信服的。

近日,網絡上又曝光了一例母親在電梯裡毆打孩子的視頻,原因是孩子在同學家玩耍,不願意回家吃飯,就被母親在電梯裡暴打1分鐘。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如此看來,專家學者雖然一再呼籲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打罵自己的孩子,但事實上,家長依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教育專家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醞釀著孩子的悲劇命運,爭分奪秒地製造著孩子的成長苦難。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戰,用自己的奮鬥來擊毀自己的目標。”“只要你是警察式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地下黨’。你的教育越簡單粗暴,孩子的錯誤和謊話就越多。” 

從教育專家孫雲曉的這段話中,我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前面張波父子的情況正如這段話中所描述的那樣,你的教育越簡單粗暴,孩子的錯誤和謊話就越多。事實證明,說得太正確了,那些使用暴力管教孩子的家長應該醒悟了。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何避免使用暴力,對孩子進行正確管教

家長必須要認識到,孩子犯錯首先應該進行自我反思,因為,孩子出生後什麼也不懂,他們是在模仿中一點點長大。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如果孩子哪裡做得不好,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也就是說,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認知和判斷。要想讓孩子做得好,父母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

1、再忙也要做個好爸爸、好媽媽

有時候,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糾結,原因就是父母要掙錢養家,不可能總陪伴在孩子身邊,這就讓父母錯失了很多影響教育孩子的機會。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忙工作忙事業,等孩子長大出現問題了,家長又開始放棄工作回到孩子身邊補救,總是想著亡羊補牢。

李嘉誠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

這就說明,作為家長不要等著事業有成,物質條件豐厚的時候,回過頭來再教育自己的孩子,到那時已經錯過了教育最佳時機,而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那就是,不管工作如何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陪伴和教育孩子,想成為好爸爸、好媽媽就總會有犧牲,總會有取捨。

2、父母俯下身子和孩子說話

世界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說:“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會尊重人。”孩子雖然小,但也有尊嚴,也需要家長的尊重。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如果家長高高在上,總是用這種上下級的姿態去管教孩子,那麼,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會很難。作為成年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一個單位,領導和職工之間總感覺會有種距離感,特別是有架子的領導,親和力不夠,領導和職工之間距離感也就大,交流就會自然減少。

那麼,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是如此。如果不放低姿態,孩子也不願意和父母交流,這樣在管教孩子時就很難聽進父母所說的話,對孩子的教育自然是不利的。

3、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實際上,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不會犯錯,比如答應孩子的事情忘記了,孩子在做某些事時誤解了。如果證實自己做的不對,一定要向孩子承認錯誤。

“惹事的孩子,糊塗的爹”,一巴掌拍下付代價,衝動的懲罰

曾經就有一個孩子,母親拿了大小兩個蘋果,讓孩子選一個,就想試探孩子有沒有從孔融讓梨故事中受到教育,結果孩子把兩個蘋果都拿到手裡,然後,每個梨都咬了一口,母親看到這一幕心裡很難受,正要對孩子批評教育時,孩子卻說:“嚐嚐哪個甜,把最甜的給媽媽。”

由此可見,父母還需要進一步去了解孩子的行為和想法,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這樣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讓自己犯錯。假如真的錯了,也一定要敢於和孩子說聲對不起。

事實證明,孩子的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程序,家長必須高度重視,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去教育孩子,這樣,很容易讓程序出現紊亂,最終造成的結果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只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才能讓新生代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