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巴魯克:戰勝市場,就是戰勝人性

巴魯克:戰勝市場,就是戰勝人性

中國投資者非常熟悉格雷厄姆:巴菲特的導師、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鼻祖。而格雷厄姆非常佩服另一個人——巴魯克。

今天,身邊君就和你講講在巴魯克眼中,成功投資的3大秘訣。以下,Enjoy:

01

巴魯克1870年8月出生,19歲進入華爾街,25歲就成為華爾街證券經紀公司的合夥人,在32歲就已通過投資成為百萬富翁。

不要小看當年的百萬富翁,1900年美國實行金本位,當時1盎司黃金價值20.67美元,而現在的金價已遠高於當年的價格,也就是說,當年的百萬富翁相當於現在的億萬富翁。

格雷厄姆生於1894年5月,1914年20歲時進入華爾街,這時巴魯克已經是華爾街的大腕,身價百萬了。可以說,巴魯克是美國第一個通過投資而不是做實業成為百萬富翁的最有名望、最成功的人。格雷厄姆在約26歲時讀了巴魯克自傳的第一卷,對其巨大的成功投資印象深刻。

當時的百萬富翁巴魯克絕對是格雷厄姆的老前輩和偶像,就像億萬富翁老摩根是巴魯克的老前輩和偶像一樣,格雷厄姆稱巴魯克為大人物(Great Man)。

巴魯克一生遺憾沒有和摩根合作過,格雷厄姆對自己沒能和巴魯克合作,不僅僅是遺憾,甚至是悔恨。

這可不是我的猜測,而是格雷厄姆在自傳中親口所說。

格雷厄姆和巴魯克有一點完全一樣,他們都是先從證券經紀公司的小職員做起,後來成為合夥人,再後來都決心獨立管理投資。

1927年,格雷厄姆出人意料地開始和巴魯克交往。格雷厄姆按照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向巴魯克推薦了一些有長期穩定盈利記錄,價值卻被嚴重低估的股票。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位大人物不但屈尊認真聽了他的分析,還十分認可,大量買入他推薦的股票,這讓他深感自豪。從此,兩人有了更多的交往。巴魯克曾經兩次幫助格雷厄姆進入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還把他介紹給當時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英國首相丘吉爾。

巴魯克根據格雷厄姆的建議賺了不少錢,他越來越賞識這個年輕人,於是出現了格雷厄姆在自傳中描述的一幕:

1929年,巴魯克讓人傳信,說他想在辦公室裡見我。我來到他的辦公室……他說,他要向我提出一個他以前從未向任何人提過的建議—希望我成為他的投資合夥人。“我現在已經57歲了,”他說,“是時候了,我該輕鬆一下,來讓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分挑我的擔子,也分享我的利潤。”他又說,我應該放棄自己現在手頭上的業務,全身心地投入我們倆新的合夥事業中來。我回答道,他的建議讓我受寵若驚。

事實上,我對他的建議感到無比震驚,但我認為我不能如此突兀地結束與現有朋友和客戶間的融洽關係。由於這個原因,這件事就告吹了。如果當時我不考慮其他人就接受他的條件的話,我隨後7年的遭遇將會多麼不同,又將會多麼美好啊!

為什麼格雷厄姆這樣說呢?

因為他倆談後不久,股市開始大跌,進入了歷史上最大的大熊市,從1929年9月牛市最高的386點,跌到1932年6月最低的41點,跌幅為89%。

巴魯克及早撤離股市,而格雷厄姆卻沒有撤離,結果虧到幾乎傾家蕩產,7年之後,直到1935 年12 月,才把所有虧損彌補完畢。這7年對於格雷厄姆來說是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也是最痛苦的日子。


巴魯克:戰勝市場,就是戰勝人性

02

為什麼巴魯克會成功逃過1929年的大熊市呢?

有兩個原因,一是巴魯克分析基本面認為股價實在被高估得離譜。

格雷厄姆在自傳中回憶道,在1929年牛市到達高峰前,他和巴魯克有過一次交談,他們都認為股票市場實在高得太離譜了。巴魯克說,銀行為股票投資提供的定期貸款利率為8%,而股票市場的股息收益率卻只有2%,這絕對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二是巴魯克分析市場群體行為,發現投機實在瘋狂得離譜。

巴魯克如此回憶他賣出的經過:當1928年多次賣出股票時,他總覺得行情突發逆轉下跌就迫在眉睫,結果卻發現市場繼續攀升。1929年8月,他在蘇格蘭度假,得到消息,有人提議用若干只老鐵路公司的股票交換新組建的兩家控股公司的股票,這次交換很有可能將相關公司的股票提升至極高的價位。

他發電報給三個關係密切的人,問他們對時下行情做何判斷。一位在美國金融界擁有極高職位的人士在評價整體工商業形勢時說它“就像是風向標,表明將會出現一陣狂風似的繁榮發展”。這種過度樂觀讓他深感憂慮,於是他決定乘船回國。在紐約上岸不久,他決定賣出一切能賣出的股票。

同樣做出了正確判斷,為什麼巴魯克成功逃離大熊市,而格雷厄姆卻沒有呢?只有一個原因,巴魯克在分析人性方面,遠遠超過格雷厄姆。

股票市場產生波動,所記錄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類對這些事件做出的反應,是數以百萬計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這些事件可能會對將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場就是人,是人們在努力閱讀未來。而且,正是因為人類具有這種孜孜以求的特性,股票市場才變成一個戲劇化的競技場,男人、女人在場上拿他們相互衝突的判斷進行較量,讓他們的希望與恐懼相互競爭,用他們的優點和弱點彼此對抗,以他們的貪婪之心與抱負理想進行比拼。

巴魯克在自傳中深刻反思1929年股市崩盤的人性原因:為什麼崩盤之前市場中的人們會不計後果狂熱地高價追漲買入呢?

他總結出群體瘋狂行為的兩個特點。

一是高重複性:“這些群體瘋狂行為在人類歷史上一再重現,發生的頻率如此之高,說明它們一定反映了人類天性中具有某種根深蒂固的特質。人們無論試圖做成哪件事,似乎總會被驅動著做過了頭。”

二是高傳染性:“這些群體性瘋狂行為還有令人奇怪的一面,無論受過的教育多麼高,也無論職位多麼高,都不能讓人獲得不受這種病毒傳染的免疫力。”


巴魯克:戰勝市場,就是戰勝人性

03

怎麼利用群體瘋狂行為這種人性的弱點來戰勝市場呢?

巴魯克提出以下三個投資成功之道。

一是實事求是。

我的親身經歷教會自己的兩大教訓—在採取行動之前獲得關於某個形勢的事實至關重要;獲得事實是需持之以恆努力為之的工作,且需對事實隨時保持警惕。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知之較少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在投資領域比在其他任何領域都更為有效、更加正確。在評估單個公司時,應仔細考察三個主要因素。

一家公司的真實資產、手頭所持現金佔其負債的比例、物質財產價值幾何。

一家公司持有的經營業務的特許權,換個說法就是公司製造某個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人們是否想得到或必須擁有其產品或服務。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家公司管理層的品格和智慧。我重申一遍,關於不同公司的這些基本經濟事實,必須持續不斷地加以檢查、再檢查。有時,我已犯下錯誤,但通過及時放棄自己的立場,仍然能夠賺到利潤,全身退出投資。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投機者會觀察那些預示未來前景的當前事實,並在未來情況出現之前即採取行動。他必須像外科醫生那樣,能夠在一團複雜的肉體組織和相互牴觸的細節中搜尋出有重要意義的事實。然後,他還得像外科醫生那樣,必須能夠以自己眼前的事實為依據,冷靜、思路清晰、技巧嫻熟地進行操作。

股票投機者或分析者始終要面對一個問題:就像解開盤纏錯雜的繩結一樣,需要分清哪些是冷冰冰的確鑿的事實,哪些是人們面對這些事實時展現出的熱烈情感。相形之下,沒多少事情做起來比這更為棘手。不過,主要障礙還在於能否讓我們自己從深陷其中的情感中解脫出來。

當希望高漲之時,我總是再次告誡自己:“二加二仍然等於四,誰也不曾發明過什麼方法,可以做到沒有任何付出卻可以有所收穫。”而當展望前景陷入悲觀之際,我又會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於四,誰也不能讓人類長期消沉下去。”

二是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其實更準確的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中國股市上一波大牛市,從2005年6月的998點漲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那兩年多非常流行一首歌《死了都不賣》。可是股市短短一年就從6124點跌到了1700點以下,在大跌70%之後,也許有些人才明白:不賣都死了。

巴魯克將自己財運長久的原因歸於能夠知足常樂,及時獲利拋出:“我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當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拋出股票,這也是我一直能守住財富的一個原因。”

三是逆向投資。

股市中大部分人是追漲殺跌的盲從者,都是想隨大流賺上一票,結果卻完全相反。順勢而為看起來很容易,但股市大眾的瘋狂之勢永遠無法預料。要想戰勝市場,更好的辦法是遠離市場的瘋狂,冷靜思考投資價值,逆勢而為,在市場瘋狂上漲時及早賣出,在市場瘋狂下跌時及早買入。

巴魯克從不相信逃頂抄底,只相信高拋低吸,不是漲了就買、跌了就割,而是價值投資,過於高估時賣出,而過於低估時買入:“有些人自吹自擂,說什麼可以逃頂抄底—我絕不相信誰能做到這一點。東西看起來價錢足夠便宜,我就買入;看起來價錢足夠高,我便賣出。正因為如此行動,我才成功避免被市場波動中出現的極端狂野的情形衝昏頭腦,才不至於隨波動的大潮一道顛簸起伏而葬身水底;事實證明極端狂熱和極端悲觀的氛圍必將招致災難。”

巴菲特的概括最為精闢: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戰勝市場,就是戰勝人性,就是戰勝自己,難,難,實在是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