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名樑先生青年时的照片
张名樑先生(1923-1967),沅陵县城张家湾人,系“二甲张”始祖雲春公第十八代裔,贤鍌公第三子。其长兄夭折,次兄名耀为躲壮丁曾过继舅父为子。先生相貌清秀,聪慧勤奋。虽系清贫五口之家(括祖母杨氏和小妹名森),父母仍极力送其攻读。先生幼入乡校,矢志勉学,过目成诵,课后携书放牧牛羊,有“挂角读书”之誉。渐次长成,升入沅陵县辰郡联立中学深造。尊师爱友,成绩出类拔萃,且突显其组织和社交才能。时处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为避敌机轰炸,校址数迁。国难家贫,唯日坚其砥砺报国之志。1941年秋,先生克难而进,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国立武汉大学。武汉沦陷后,校址数度南迁。迁徙流离之中,目睹时艰,先生家国之志弥坚。时任班长,品学兼优,深得校长王星拱及师生青睐。无奈时局日紧,衡阳失守之后,湖南省政府已迁临武。何况国难家忧交加,1943年冬和1944年夏,先生祖母和父亲相继离世,家中只剩母亲和小妹孤苦伶仃。卒业唯剩一期,但不得不辍学回乡。抵家之后,以孝悌为先,毅然决然接回次兄名耀掌理家务(舅父时已离世)。自己参教乡塾以力扶家用,且静观时态变化,婉拒县内外著名中学之邀。直至中日雪峰山会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袁德贞退休照
1947年,在母亲的催促下,先生与相爱多年的堂表妹袁德贞喜结连理。袁府属小康之家,其系袁仲湘三子三女中次女,贤良聪慧,毕业于桃源女子师范学校。1948年初,先生应邀赴保靖县湖南国立八中任教,携妻赴该县迁陵小学任教。年末,生女迁陵(后改名为先陵)。1949年3月,先生母亲廖孺人逝世,一家三口返家料丧。丧期满,受聘为湖南省立沅陵中学教导主任,9月省中并入辰郡联立中学。
袁与四子女合影
解放后,先生深得新生政权重视,1950年12月,被抽调沅陵土地改革委员会任职,1952年调回时已改名的沅陵县第二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先生文理皆通,通晓英文、日文,可代各科课程,兼教中外地理,深受学生欢迎。因校长丁肇海挂职留地区工作,故教导主任又履校长职务。先生知人善任,处处以身作则。二中教员当时不乏名流,有北大生,有曾任中央教育部督学的,有被称为“湘西英语王”的,但都服膺于先生的品性和学问。一次与沅陵一中进行排球公开赛,先生精心组织,并一直充当二传手,配合主攻手李来弘和其他队员,结果没设高中部的二中战胜了完全中学沅陵一中,成为沅陵体坛一段佳话。时人传诵说:“沅陵三大(教导)主任强,历炳、文安、张名樑。”前两者指一中的刘历炳和糜文安。
老沅陵二中(后改太常区中)
先生1956年12月任沅陵教育界第二届人民代表(共17人),1958年5月继任第三届代表(共37人),1964年9月任第五届人民代表(共17人)。(引自《沅陵教育志》)。先生还担任沅陵县政协第二届(1960年12月7日)和第三届(1964年3月)政协委员。
先生伉俪双飞,袁德贞女士1951年任教于沅陵县太常完小,1953年担任教导主任,1955年任该校中共总支部书记兼校长,后历任黄草尾完全小学校长、沙金滩中学校长、太常中学校长直至退休。“曾任中共沅陵县第二次党代会教育界唯一女代表(1960年2月召开)和中共沅陵县第四次党代会教育界代表(女代表仅两人)。”
老沅陵二中(后改太常区中)
先生履教之外,还曾先后被上级派调参加社会政治运动。除上述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外,1963年曾被调参加全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9月被调参加“社教工作团”赴黔阳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接着被派往沅陵麻溪铺公社“四清”。
先生素以家国为己任,解放后,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声誉鹊起,桃李满天下。善待学生,善待亲人,善待乡亲,广结善缘。其扶助贫困生,关心乡里,尊兄爱妹等事传为口碑。先生夫妇所生两儿两女均受到良好教育,而后皆事业有成。如长子会群,任沅陵电业公司领导,又担任沅陵县政协九、十两届常委,是此次修谱的牵头人。
老沅陵二中(后改太常区中)
不期先生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脑部患恶性肿瘤。曾于1966年11月和1967年5月先后两次赴湘雅医院治疗。人百其身,终不能回天,不幸于1967年6月28日病故,正值英年,时年43岁。其妻善扶小妹及四个子女,享年82岁。先生先葬石家桥内韭菜坪,后移靶场下冬瓜岭夫妻合葬。
武陵苍苍,沅水泱泱。
伉俪教化,山高水长。
雲春公十九世耳孙,名樑公从外甥:向晓钟敬撰
2019年11月14日
袁住处(教师宿舍,原国民政府为蒋介石预修的房子——御园)
老二中以上的清风亭
閱讀更多 晨懷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