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天祝銅犛牛的發現:銅馬何來?

天祝銅犛牛的發現:銅馬何來?

武威文體廣電旅遊

郝厚璋

出土器件相互佐證,這是文物考證的起碼常識。我們在對銅犛牛研究的時候,眼睛卻只盯著銅犛牛,似乎把同坑出土的2件銅馬給忘記了,這是對常識的不自覺違反。違反了常識,結論鮮少不荒謬。

天祝銅犛牛的發現:銅馬何來?

雖然2件銅馬因為過分鏽爛被丟棄了,但其承載的歷史信息是引導我們進入銅犛牛歷史隧道的重要旁證。

前面已經說過,2件銅馬、1件銅犛牛屬於大型祭祀禮器,宮廷製造,非一般性首領不能當此配享,這是漢文化輻射圈特有的禮制規矩,沒有例外。這一條,就足以支持我們“抓大放小”,避開許多不必要的瑣碎糾纏。2件銅馬、1件銅犛牛的同祀,又足以支持我們將可能範圍進一步縮小至青藏高原的遊牧民族。如果再反究個大型禮器,那可能的範圍就只剩得在青藏高原稱王稱霸過的遊牧民族了。青藏高原很大,但歷史上在青藏高原稱王稱霸過的遊牧民族卻寥寥可數。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吐蕃王國之外,也就是吐谷渾王國了。

前面我們已經排除了吐蕃王國的可能性,那我們就看看吐谷渾王國。

《列傳第五十六•鮮卑吐谷渾傳》:阿柴虜吐谷渾,遼東鮮卑也。父弈洛韓,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別為慕容氏,渾庶長,廆正嫡。父在時,分七百戶與渾。渾與廆二部俱牧馬,馬鬥相傷,廆怒,遣信謂渾曰:「先公處分,與兄異部,牧馬何不相遠,而致鬥爭相傷?」渾曰:「馬是畜生,食草飲水,春氣發動,所以致鬥。鬥在於馬,而怒及人邪?乖別甚易,今當去汝萬里。」於是擁馬西行,日移一頓,頓八十里。經數頓,廆悔悟,深自咎責,遣舊父老及長史乙那樓追渾,令還。渾曰:「我乃祖以來,樹德遼右,又卜筮之言,先公有二子,福胙並流子孫。我是卑庶,理無並大,今以馬致別,殆天所啟。諸君試擁馬令東,馬若還東,我當相隨去。」樓喜拜曰:「處可寒。」虜言「處可寒」,宋言爾官家也。即使所從二千騎共遮馬令回,不盈三百步,炎然悲鳴突走,聲若頹山。如是者十餘輩,一向一遠。樓力屈,又跪曰:「可寒,此非復人事。」渾謂其部落曰:「我兄弟子孫,並應昌盛,廆當傳子及曾孫玄孫,其間可百餘年,我乃玄孫間始當顯耳。」於是遂西附陰山。

遭晉亂,遂得上隴。後廆追思渾,作《阿幹之歌》。鮮卑呼兄為「阿幹」。廆子孫竊號,以此歌為輦後大麴。

渾既上隴,出罕開、西零。西零,今之西平郡;罕開,今桴罕縣。自桴罕以東千餘里,暨甘松,西至河南,南界昂城、龍涸。自洮水西南,極白蘭,數千裡中,逐水草,廬帳居,以肉酪為糧。西北諸雜種謂之為阿柴虜。

這段文字大意是說,阿柴虜吐谷渾,其祖源自遼東鮮卑族。其父名叫奕洛韓,生了兩個兒子,哥哥叫吐谷渾,弟弟叫若洛蝅。弟弟若洛蝅就是後來的慕容氏的祖先。哥哥吐谷渾是奕洛韓的其他老婆生的,弟弟若洛蝅卻是奕洛韓的正妻嫡生。其父在世的時候,雖然分了七百戶牧民給吐谷渾,但這兄弟兩個放牧從來都是混在一起的。有一天兩匹馬鬥了起來,弟弟若洛蝅就派人對哥哥吐谷渾說:“父親早就給我們分了家,你為什麼不滾遠點?”吐谷渾說:“發情的馬相互打鬥是自然現象,你衝我發什麼脾氣?要一輩子不見面很容易,我現在就遠離你一萬里。”說完就率領自己的部落向西而去。

弟弟若洛蝅後悔了,就派堂伯父和長史乙那樓去追吐谷渾。吐谷渾說:“我們遠祖流傳下來這麼個說法,說有算命人預言,到我們父親這一輩會生出兩個了不起的兒子,這兩個兒子能各自開創出一番流傳子孫的偉業。我不是正妻嫡生的兒子,更沒有兄弟兩個擠在一處同時興盛的道理。今天兩馬相鬥,大概就是老天爺啟示我們兄弟從此相別吧。如果不信,那你們就把我的馬群向東趕,馬群如果東走,那我就回去。”乙那樓高興地說:“我們遵從主公。”於是以二千騎士圈轉吐谷渾的馬群。向東走了不到三百步,馬群突然齊聲大嘯,如摧山崩嶽之勢向西奔去。每圈轉一次馬群就向西移動一次,反覆圈轉十幾次,馬群反而西移得更遠了。乙那樓跪著說:“可汗,看來真是天意,確實非人力所能改變。”吐谷渾面對他的部落起誓,說:“我們兄弟兩個的子孫理應一併昌盛。我弟弟若洛蝅繼承我祖上遼東的家業,若從他這一輩算起,傳到他兒子,傳到他孫子,傳到他曾孫,再傳到他玄孫這一輩,大約需要一百來年時間。我今天就遠走他鄉,等到我玄孫這一輩,差不多也應該有遼東這麼一番基業了。” 於是率領他的部落啟程向西,依靠陰山發展。正趕上晉朝“八王之亂”,就順勢佔據了上隴一帶。

弟弟若洛蝅後來想念哥哥吐谷渾,就經常唱一首歌曲,這就是《阿幹之歌》。“阿幹”,鮮卑語的意思就是“哥哥”。弟弟若洛蝅的子孫後來當了皇帝,就把這首歌改名為《輦後大麴》。

吐谷渾佔據上隴一帶後,又向罕開、西零一帶發展。西零就是今天的西平郡,罕開就是今天的桴罕縣。從桴罕向東一千多里,包括甘松,西抵黃河之南,南達昴城、龍涸,這都是吐谷渾創下的基業。他的子孫後來又從洮水向西南發展,一直擴張到白蘭。在這幾千裡的範圍內,他的子孫過著“逐水草,廬帳居,以肉酪為糧”的遊牧生活。因為西北少數民族把吐谷渾部落稱為“阿柴虜”,所以史書也稱這支遊牧民族為“阿柴虜吐谷渾”。

天祝銅犛牛的發現:銅馬何來?

因為兩匹馬打鬥,吐谷渾負氣從遼東出走陰山一帶,趁西晉“八王之亂”崛起,在青藏高原建立起了一個早於吐蕃王國300年的吐谷渾王國。值得注意的是,吐谷渾起初佔據的地方是陰山、上隴。他以陰山、上隴為根據地,然後才逐步擴張到今天的河西走廊、藏北高原,其子孫甚至擴張到四川、新疆幾千裡遠的地方。就如大清滿族把遼東、蒙元把斡難河作為龍興之地一樣,陰山、上隴就是吐谷渾的龍興之地。陰山、上隴、河西走廊、藏北高原,難道能撇得開祁連山東端的天祝牧區嗎?

弟弟若洛蝅後來的興盛是繼承了父親奕洛韓傳下來的祖業,哥哥吐谷渾建立吐谷渾王國卻幾乎是白手起家。隆恩祭祀是遊牧民族的習俗。吐谷渾王國的崛起,追根溯源是不是應該感謝啟示“天意”的“二馬相鬥”呢?

再看2019年10月3日的一條消息:天祝縣召開祁連鎮岔山村浩門組古墓保護髮掘工作安排部署視頻會議。據瞭解,9月27日,祁連鎮在岔山村浩門組土地整理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座疑似古墓葬。目前,全國、全省有關文物專家已到達現場,文物的考證、發掘等相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據知情的朋友們介紹,這次出土的是吐谷渾家族的一個墓葬,其中一張墓室圖片中有2匹彩雕馬,作齊頭排列。

這2匹彩雕馬,難道還不能證明吐谷渾王國對“二馬相鬥”的崇祀嗎?“二馬相鬥”的記載,2匹彩雕馬的實物,難道還不足以支撐這2件銅馬與吐谷渾王國的關係嗎?如果說這三者大有關係,試問,這2匹彩雕馬的出土地與這2件銅馬的出土地難道是毫不相關的兩個地方嗎?

作者簡介:郝厚璋,生於涼州,學於蘭州,居於福州。文學作品發表於《中華時報》《讀者》及新華網、廣播電臺等刊物媒體。經濟社會研究成果發表於《新華文摘》《人民文摘》《國內動態清樣》《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等刊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