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事業單位職工的前途在哪裡?最詳細分析

事業單位職工的前途在哪裡?最詳細分析

事業單位職工的前途在哪裡?最詳細分析

很多人進入事業單位之後,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其實事業單位還是很有優勢,可以說是進退自如,只要自己有努力方向,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主要可朝以下方面發展。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1】提升行政級別

事業單位當中,有一部分是參公事業單位,這部分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單位的模式設置的崗位,工作人員也基本上套用的公務員的職務級別。對於這類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行政級別,因為這類事業單位也是可以與其他事業單位,或者是行政單位之間進行交流任職的。其餘的事業單位當中,有不少也設置了管理崗位,這些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往提升級別上努力。同時,在事業單位工作,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也可以積累自己的人脈關係。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2】專業專業技術

事業單位的主要群體,還是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是事業單位的主流。例如,事業單位最多的是學校和醫院,學校和醫院裡面做多的又是醫生和老師。而且按照現在的社會分工,醫生和老師要取得認可,在公立醫院和公立學校工作經歷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具有平臺優勢,對於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術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性也是非常強的,例如規劃設計方面等。

一、

事業單位的職工有好幾類,正式分類,我在文章中有介紹,今天就說前途不同的類別:

1、參公事業單位。這主要是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中大多數事業單位,這類單位職工待遇、晉升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職能以公共服務為主,收入不高,但勝在穩定。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2、類似機關全額供給的純事業單位。

公益一類、公益二類中未參公的事業單位,工作也是服務類型,工資待遇按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三類類型執行,專業技術人員中級以上職稱工資頗為可觀,工作穩定收入高。其它類別工資待遇也不差,工作也穩定。

3、縣級以上差額供給的公立醫院和高等院校。這類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取消編制,收入重點有三條:多勞多得,同工同酬,績效考核。統一實行聘任合同制,嚴格按《勞動會同法》管理,實現能上能下,能出能進。這類人員中專業技術強、管理經驗豐富的佔優勢,選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4、教師。教師單列一條,因為這類人員基數太大,管理問題太多。教師職稱改革方案四川、廣東等省已出臺,放開諸多限制。教齡津貼、鄉村教師區類差補貼等問題都已提上日程。教師工資要求不低於同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不是工資水平,而是實際收入),為避免因地方財政困難影響工資發放,將教師工資直接由省級財政發放。

5、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肯定會在2020年前改制,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雖然不會簡單推向社會,但事實情況是大部分人員會推向社會,自主擇業。一部分會隨職能劃歸事業單位,一部分交由社保保障。

6、合同工、臨時工、派遣工。靠“五險一金”保障,特定政策會越來越少,唯一的保證就是《勞動合同法》,督促單位及時足額繳納“五險一金”最重要。

二、

事業單位改革將事業單位分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類事業單位,企業類事業單位三大類,又將公益類事業單位分為一類事業單位,二類事業單位,三類事業單位。當然國家這樣劃分是有自己道理的,分類改革是為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做鋪墊的。所以這些單位前途也是不一樣的。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行政類事業單位是這次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大贏家,面臨參公或者轉行政單位,車補、職級並行、公務員目標考核獎都會一樣不拉享受。但是行政類事業單位劃分標準相當嚴格,其實好多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都沒有被劃為行政類事業單位,比如路政,基層站所,各縣局監察隊所等。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像承擔義務教育中小學和承擔基層公共醫療衛生衛生院及其他科教文衛事業單位,基層站所,混編混崗事業人員等都被劃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雖然待遇沒有行政類事業單位好,但是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結束,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工資肯定會有調整,待遇直逼公務員。

事业单位职工的前途在哪里?最详细分析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像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雖然面臨去編,但是國家資金投入和單位人員收入不但不會降低,還會有提高可能。

比較悲劇的就是公益三類事業單位和企業類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要麼轉企,要麼就是面臨轉企。其實以前這些單位好多都是自收自支,這次只不過是摘掉了編制這個帽子,徹底和財政剝離。

三、

事業單位不同於公務員,不止是工資待遇達不到公務員水平,未來的發展前景有忽明忽暗!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進行,有人擔憂有人愁!

一、高校、醫院的改革。這幾年呼聲很大,普遍觀點認為應該取消教師和公立醫院的事業編,如果醫院和高校不再是事業單位,變成企業,那麼可能我們的學費和醫藥費就會上漲,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壓力,而對於所屬職工,將會帶來可觀的收入。

二、二類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這類性質單位改革,很大程度上會變成企業,那麼就要求競爭上崗,多勞多得,對一部分上年齡的老職工來說,面臨的就是賺不到錢,隨時有下崗的危機。而對於年輕職工,危機和機遇並存,可能他們會更期待有發展的空間。

三、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這類事業單位改革,大部分人可能轉變身份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管理人員,待遇會變好,晉升空間也很大,所以這類單位在事業單位中,是最有發展前景的。

四、評級漲工資。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靠職位和職稱漲工資,即使考上了一定職稱,也要等單位有空缺能聘用才能漲工資,雖然每個月多幾百塊,但是面對僅有的死工資,也是很可觀的。

五、晉升空間。公職行業要晉升並不容易,除非有人幫你,不然有可能一輩子都是一個樣,但是有背景的升的挺快,所以根據自身情況,看看升上去的機會大不大吧!

四、

事業單位職工分參公事業單位工勤崗,事業單位工勤崗,身份均為工人。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參公事業工勤崗比事業單位工勤崗多五佰元車補,晉升職數不受限制!目前受政策制約,工勤崗無法轉換身份!做為一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我個人認為如要轉換身份,只有二個途徑。

1、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考,考取專技崗和管理崗,取得事業編幹部身份,完成身份轉份。

2、參加公務員公開招考,考取行政幹部編身份,完成事份轉換!

五、

事業單位改革,哪一類崗位更有前途?下面就讓小編

一一給你們道來吧!

在事業單位中,崗位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特設崗;然而待遇不相上下的就是所謂的管理崗和技術崗,哪一類才是更有前途?哪一類又是不被看好?

1、從工資方面說

專業技術崗,工齡越長、職稱評得越高,工資更高。有網友說在鄉鎮事業單位,職稱到10級很容易,工資比管理崗不曉得高到哪裡去了。

還有績效工資,專技崗的績效工資更容易衡量、量化,而管理崗的績效工資評定主觀性強,所以專技崗比管理崗的績效工資發放更公平一些。

2、從晉升發展說

每個事業單位的等級崗位指標是固定的,只有空崗的時候才會聘用,前面的人升了你才能升。而大家都曉得,事業單位中專業技術崗佔大多數,這也就意味著在專業技術崗中,晉升的機會多一些。

很多醫院院長、學校校長都是走技術,工資高。有人說:技術崗才有追求,管理就是安胎崗位,管理級別很難升,在縣裡7級基本到頭,還不如專技崗中級的上等層次高。

3、從事業編制看

近來國家發文,說要扶持醫、教人才。近兩年不少地區招聘的事業單位有編制的,大都是招高層次人才和基層事業單位人員的,這裡面,多是專業技術崗。

事業單位改革處於"進行時,其中誰受影響最大、最直接呢?那當然就是正處於事業單位中的“你”嘍!我國大概有三千多萬事業單位職工,改革的每一個細節都與這三千多萬職工息息相關,那到底對你有哪些變化和影響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編制改革

與以前相比,現在的事業單位按照三類進行改革,所以,編制上的改革也分為三種:

1、承擔行政職能的單位會在改革中轉為行政機構,這樣一來,這部分單位的職工就會轉為公務員行政編制。可以說,在改革過程中,這部分單位的職工是最“划算”的了,但其實這部分單位也都是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本身工作內容和職能上也是與公務員工作相關的。

2、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這部分單位會在改革中轉為企業,那麼原有的事業單位職工會隨著單位的改革轉為企業員工,從原來的編制管理,改革為簽訂勞動合同管理,也就是說徹底失去了事業單位的編制。

3、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這部分單位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從事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衛生以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單位,二是高等教育、非營利性醫療服務單位。這兩種將分情況進行改革,第一部分將會繼續持續事業單位的編制管理,只不過是由是原來的事業編轉為聘用合同管理,雖說表面上看也是非固定管理模式了,但是聘用合同和事業單位的臨聘人員所簽訂的勞務派遣合同,以及企業管理中所簽訂的勞動合同是不一樣的;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服務單位也將取消編制。

編制數量

在事業單位的編制數量上也會進行縮減、合併,將由各省內自主統籌。例如黑龍江省前段時間就針對事業單位編制進行了整改,縮減、取消、合併等,這也將是事業單位改革的一個趨勢。

事業單位改革的實質是將原來的公共服務由國家提供轉變為由社會提供,改革的目的在於激發事業單位活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高服務意識,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不管是工資增長的問題,還是社保繳納的問題,不過是改革的枝節,而非事業單位改革的核心。目前的改革將事業單位按照職能劃分為行政類、生產經營類和公益類三類,而實際上大多數事業單位的職能都是交叉的,沒有明顯的界分,這也給分類改革帶來了很多挑戰。

但是在改革的不斷推進中我們明白了事業單位改革不是獨立的,而應該與系列改革銜接進行,事業單位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而不是“甩包袱”。在我國,擁有近幾千萬事業編制人員這個群體,且不少還手握公共權力,掌握公共資源。任何一項改革都在觸碰利益,改革的深入一定會觸碰到越來越核心的利益群體和階層,改革不是目的,是為了讓事業單位更加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