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推動兩業深度融合 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下簡稱“兩業”)深度融合發展,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渠道。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發揮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作用指明瞭正確方向和實施路徑。

“建設製造強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建議,要以《意見》出臺為契機,進一步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優化環境,支持、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探索兩業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不斷增強我國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重塑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

釋放巨大經濟增長效應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和要素資源條件變化,我國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低價格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重供給輕需求、重生產輕服務、重規模輕品質、重擴張輕升級帶來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經濟增長亟待由傳統的粗放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意見》明確,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範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業內專家認為,兩業融合將釋放巨大經濟增長效應,有助於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

“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建立與消費結構升級相適應的生產組織模式和市場營銷模式,通過智能化生產、供應鏈協同等方式緊密對接生產消費兩端、供給需求兩側,將生產性服務業嵌入製造環節,能夠提高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破解低端無效供給過剩和高端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改善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體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洪群聯表示。

此外,洪群聯認為,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可以拓展我國製造業發展優勢,補齊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管理等短板環節,加快提高產業鏈水平,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同時,還可以促進傳統制造模式向兩業融合的新型製造模式轉變,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培育持續發展新動能,釋放轉型發展新空間,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融合發展的業態模式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產生並經市場檢驗才形成的。” 黃漢權表示,近年來,國內一些企業率先探索、走在前列,形成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如華為的整體解決方案、上海電氣的總集成總承包模式等。此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共享工廠、工業文化旅遊等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釋放融合發展紅利,成為諸多製造企業、服務企業實現轉型的重要抓手。

為促進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意見》梳理提出了10種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典型業態和模式,包括推進建設智能工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發展共享生產平臺、加強全生命週期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發展服務衍生製造、發展工業文化旅遊以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等。

需要明確的是,兩業融合發展包括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製造化兩大方向。推動兩業融合,必須鼓勵企業根據行業領域特點,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自主探索和選擇。

對此,《意見》針對製造業重點行業、服務業重點領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製造業、汽車製造等重點行業雙向融合發展的10項可能路徑。

發揮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作用

《意見》提出,要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骨幹企業、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平臺型企業和機構等重要作用,釋放各類主體融合發展潛力。

在黃漢權看來,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也是推動融合發展的主導力量。推進兩業融合必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資源要素、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的有效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型主體融合發展作用也不盡相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分析稱,各類不同的市場主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優勢,比如產業鏈龍頭企業處於價值鏈頂部、具有全產業鏈號召力;行業骨幹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示範效應突出;廣大中小企業貼近市場、管理靈活、適應能力強。因此,推動兩業融合發展必須發揮好各類市場主體的獨特優勢。

此外,兩業融合實踐探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提出了新要求。融合發展雖然是企業自主行為,但也需要政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孟瑋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著力解決一批制約兩業融合發展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強化政策性創新,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的支持和引導力度。

本文轉自中國金融新聞網(11月22日報道,記者:馬玲,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