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今日視點:11月份經濟數據喜人奠定明年中國經濟“六穩”

袁 元

從今年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到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對2020年中國經濟工作作出了明確的部署,那就是全面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務實舉措,確保經濟穩中有進,守牢發展底線。

穩字當頭,這將是貫穿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為什麼在這個時間節點強調”六穩”,主要是緣於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判斷。從國際經濟形勢看,全球經濟走勢呈現錯綜複雜的態勢;從國內經濟走勢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尚需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種背景下,強調“六穩”有著極為明確的指向性意義。

明年中國經濟能否走上“六穩”的道路,國際財經界還有些雜音,但是從12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今年11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已經為明年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剛剛發佈的11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從生產來看,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從需求來看,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時隔4個月重返8%的平臺。

11月份喜人的經濟數據凸顯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這也使得我們對於明年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抱有更大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於新基建和新科技兩大基石。

一是新基建動能的催生。在2019年確定為5G元年之後,2020年將是5G基站建設全面鋪開的關鍵一年。隨著5G手機價格的逐漸平民化,5G通訊消費規模將會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這種製造與消費共生共長的態勢將會有力地推動明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除此之外,以充電樁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將會大大改善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短板,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

二是智能化、工業互聯網化帶來的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5G技術的全面商用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奠定了基礎。隨著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製造的智能化水平和萬物互聯水平隨之提高,其產業化和商業化運營場景迅速擴展,為中國製造從傳統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提供了可能。這種從點到面的技術突破讓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逐步落到實處。

從新基建到新科技,明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更接地氣,這才是我們看好明年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底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