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迴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今年流行房企破產多少家,這跟房地產行業大環境有關,面臨著房地產調控的不斷深入,隨著信貸、信託、發債等政策的不斷收緊,市場調整在所難免,房企被洗牌也在情理之中。房企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確切說普遍好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當然市場再差,也有過得好點的,有些人完全依賴於市場,也有一些是可以自我造血,所以對市場的變化不是太敏感。

我今天再次登陸人民法院網站,截至到12月19日,破產文書已經達到512份。在之前的報道中,稱平均每天有1.5家房企破產。實際上,真正倒閉的還不止這麼多家。很多房企雖然沒有垮掉,可是已沒有新增業務,俗稱植物人,這種狀態的企業已經為數不少。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對於房企破產,官方終於出來說話了。

12月18日,經濟日報發表文章《房企破產是市場正常現象》正面回應了房企破產現象。最近,一條房地產新聞成了輿論熱點。有報道稱,今年已有446家房企宣佈破產,平均每天1.5家房企破產,80%開發商將會淘汰掉……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經濟日報表示,這則新聞並不準確。446份破產文書並不等於446家房企破產,用“房地產”“破產文書”等關鍵字搜索出來的文書,很多都不是房企的破產裁判文書。粗略估算,446家房企破產的數據至少要打個八折,並不像報道的那樣危言聳聽。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不僅實際情況沒有那麼嚴重,而且即便上百家房企破產也不足為奇。據統計,我國有近10萬家房地產企業,即便其中446家破產,也只佔0.46%。哪怕在房地產市場最火爆的時候,每年都會有上百家房企倒閉。

此前,馬光遠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他認為,“中國目前有開發商10多萬家,淘汰掉80%,還剩下差不多2萬到3萬家,仍然是全球開發商數量最多的。房企破產並非壞事,而且還是好事。”

所以,以行業視角來看,上百家房企破產屬市場正常現象,據此判斷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缺乏依據。那是不是開發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然而經濟日報表示,不可否認的是,房企正在遭遇資金、債務和融資困難等問題。政策對房地產融資收緊以及債務大規模到期,都成了房企承壓的因素。而且此前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也表示,其實真正倒閉的不止這麼多家。“很多房企雖然沒有垮掉,但是已經沒有新增業務了,就是植物人狀態,這種狀態的企業已經成為多數了。”

胡葆森與經濟日報的言論可以互相抵消,經濟日報說,從網上查到的446家破產文書實際上沒有那麼多房企破產,而胡葆森又說實際上真正破產的還不止我們看到的這麼少。如此算下來,房企破產差不多就是這麼多。但即使有這麼多,經濟日報也認為這實屬正常現象,因為即便其中446家破產,也只佔0.46%。對整個行業構不成威脅。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所以,如此看來,樓市大洗牌也正是一系列問題的集中爆發,優勝劣汰就是準則,房企破產就是遵循了經濟規律市場規律的自然選擇。但並不意味著房地產行業就完了。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和房價穩定大局下,房地產的支柱地位不可能一下子撤掉,因為要保證市場的穩定過渡,但將來一定會慢慢退出。

房地產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起到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是也絕對不會把房地產過度打壓下去。房地產關乎上百個行業,正因為這麼重要,我們才不會像過去一樣過度依賴,正因為這麼重要,我們才不會一下子就放棄。如果懂得了這些,你也就不難理解經濟日報的話了。

今年房企破產已512家?黨報回應:沒那麼多,但也實屬正常現象

一方面,房企破產不用過度解讀,更不要危言聳聽,並不是說房地產行業真的不行了。另一方面,房企破產也是一些中小房企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自然淘汰,市場要進步,自然就有被淘汰的現象,這是正常的。我們的調控不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一個邏輯在落實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嗎?原因很簡單,一切以穩定為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