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肉牛品種最多的國家,根據牛品種志的記載,我國共有地方黃牛品種54個。此外,通過引進國外優秀的肉牛品種與我國地方黃牛進行雜交改良,培育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肉用(兼用)品種,包括新疆褐牛(1983)、草原紅牛(1985)、三河牛(1986)、中國西門塔爾牛(2002)、夏南牛(2007)、延黃牛(2008)、遼育白牛(2009)、蜀宣花牛(2011)和雲嶺牛(2014)等,這些品種的育成對我國肉牛種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根據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牛肉市場缺口日益增加,肉牛育種在肉牛業中舉足輕重。然而,由於肉牛養殖模式複雜、養殖品種多元,在世界範圍內,肉牛育種的難度更大、困難更多,肉牛育種長期落後於奶牛育種。


在2019年牛業科學學術研討會——遺傳育種專場上,河南省鼎元種牛育種有限公司、北京聯育肉牛育種科技有限公司汪聰勇先生向參會人員分享了我國肉牛育種現狀、當前育種面臨的問題以及肉牛育種發展目標及思路這三部分內容。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我國肉牛育種現狀

我國的肉牛遺傳改良工作已進行了50多年。農業部先後兩次公佈了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確立了14個國家級保種場和2個國家級保護區,這些種質資源為開展肉牛遺傳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體基礎。截至2018年,我國共有種公牛站37個、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38家,覆蓋肉牛品種37個(包括地方品種13個、培育品種8個和引進品種16個),種公牛存欄3396頭,育種核心群共13729頭。2018年,全國種公牛站存欄肉用採精種公牛共計2364頭,共生產凍精2618.9萬劑,銷售凍精2020.9萬劑。

另據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估計,全國每年本交種公牛的需求量約為10萬頭,年產值超10億元。2018年,肉用(兼用)西門塔爾公牛存欄佔比達60%以上,西門塔爾牛佔引進品種凍精生產和銷售的比例分別為70.0%和78.4%,西門塔爾牛是我國肉牛養殖和肉牛種業中的主要品種。

在肉牛遺傳育種方面,選擇指數法、BLUP(最佳線性無偏預測)法、基因組選擇技術等已得到了發展和應用,肉牛生產性能測定和後裔測定正有序開展。2012年農業部頒佈的《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11-2025)實施方案》為近年來的肉牛育種指明瞭方向,我國肉牛育種工作正圍繞著該方案持續開展工作。

目前我國肉牛的繁育體系主要是由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商品牛繁育場組成的三級繁育體系,採用開放核心群繁育模式,種畜的評定由政府畜牧推广部門組織行業專家進行登記與鑑定,種畜的推廣仍沿襲傳統的指標管理,主要適用於區域性的群體改良。

2011年,我國成立了肉牛遺傳評估中心,開展全國肉牛生產數據收集、肉牛遺傳評估和結果發佈工作,並建立了國家肉牛選擇指數(CBI)兼用牛選擇指數(TPI),每年定期發佈全國肉用種公牛的遺傳評估概要。結合我國肉牛育種現狀,陸續成立了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安格斯牛育種協會等育種聯合組織,金博肉牛後裔測定聯盟等種公牛後測組織,統一制定選育方案、體型外貌鑑定標準、良種登記和性能記錄制度,逐步推進肉牛聯合育種,對國內肉牛種業的發展和繁育體系的完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國肉牛育種正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肉牛育種工作流程,肉牛育種技術體系已初步建成了包括種牛登記技術體系、生產性能測定技術體系、後裔測定技術體系、遺傳評估技術體系、肉牛分子育種技術體系、人工授精技術體系等。我國肉牛的本品種選育提高工作正在各品種內不斷開展,用於肉用種公牛遺傳評估的牛群規模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2617頭增加至2018年的4958頭,肉牛育種的水平正逐步提高。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肉牛育種的問題

我國肉牛業良種化程度低,良種覆蓋率低,個體單產低。目前我國肉牛良種覆蓋率僅為45%左右,平均胴體重僅為148千克,與發達國家的350千克相差甚遠;個體單產低導致肉牛養殖經濟效益差,肉牛業的最基礎環節-基礎母牛養殖受到嚴重影響,母牛存欄下降,進而制約我國的肉牛業發展。

我國肉牛種業科技落後,品種對外依存度高,供種受制於國外。肉牛業自主品種缺乏,種業優質產能不足,生產效率低下,影響了肉牛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肉牛種業不能滿足產業需求,供種受制於國外。除西門塔爾牛外,引進品種幾乎不能自主供種,每年花費大量資金從國外進口公牛、胚胎和凍精。品種對外依存度高,肉牛育種自主性較差,這不僅限制了我國肉牛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也是肉牛業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因素。

肉牛育種體系不夠完善,育種基礎薄弱。我國肉牛養殖的品種多元,單個品種核心群規模小,品種內各核心場規模更小且群體較為分散;我國目前仍然沒有健全的全國層面的肉牛聯合育種機制,各核心場各自為政、單打獨鬥,商業化育種進程滯後,沒有形成肉牛種業的優質優價體制,造成育種工作的持續性不高,肉牛遺傳改良的進展緩慢。

目前,肉牛育種中的品種登記、體型外貌鑑定和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由各核心場自行開展,育種的原始數據缺乏監督和規範,數據質量較差,後裔測定和遺傳評估流程有待規範,造成育種選種的準確性較低。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肉牛育種發展目標及思路

肉牛育種是肉牛養殖的關鍵環節,也是核心技術環節。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而推動肉牛產業興旺,種業必須先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持續實施《國家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11-2025年)》。重點做好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獲得完整、可靠的生產性能記錄,擴大可用於選種育種的牛群規模,為開展肉牛的遺傳改良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對生產性能測定、數據記錄、數據收集、遺傳評估等環節的監督和規範,改善數據質量,提高遺傳評估的可靠性,加快遺傳改良的進展速度。

2.實施肉牛良種聯合攻關。積極響應2019中央1號文件,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建立以品種特色為區別的肉牛育種聯盟,建立肉牛育種大數據平臺,開展區域乃至全國的聯合遺傳評估,實行聯合育種。品種創新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聯合育種體系,鼓勵整合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力量及資源,構建肉牛分子育種技術平臺,相對集中聯合攻關。

3.進一步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增加投入,完善種畜場的設施設備,改善育種條件,強化核心育種場的功能和作用。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格篩選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作為開展肉牛育種和提供優秀種公牛的主體力量。場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新品種選育,不斷增強肉牛新品種選育培育能力。推廣品種改良技術。

本文根據2019年牛業科學學術研討會汪聰勇先生報告整理,感謝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的資料支持!受作者知識水平限制,文中內容及表述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諒解!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中國肉牛種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