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丝路视点:新疆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分析乡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环境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促进莎车县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莎车县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丝路视点:新疆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一、莎车县农村环境基本情况

莎车县位于新疆南部地区,面积为8195 平方公里,人口约 90万,下辖 22 个乡,7个镇,6 个街道,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比 75%。

莎车县地貌自山区向平原共分为高山带、低山丘陵带、戈壁砾石带、砾石绿洲带、沙漠地带五个地貌带。县境内大部分为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平原大部分为绿洲,水资源相 对丰富。西南为帕米尔高原东,西部为布古力沙漠,东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地带沙丘分布极广。主要土壤有灌淤土、草甸土、沼泽土、潮土、​盐土、棕模土等。

莎车县属于温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热量要求。

莎车县有农业总耕地面积约209 万亩,耕种率92.9%,人均耕地面积近3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水稻、蔬菜、瓜类等。近年来,莎车县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万寿菊、甜瓜、多种蔬菜等特色农作物,提高种植业的产出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

丝路视点:新疆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二、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莎车县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产业结构等原因,工业企业一般都集中在工业园区,乡村少有工业企业,工业耗能、排放污染在大部分农村比较少见。

近年来,莎车县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脱贫攻坚,出台各项政策、加大资金帮扶,鼓励农民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 通过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等政策,一批规模养殖户、种植户应运而生。但是农民传统的养殖、种植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粗放式种植、散养式养殖不仅技术含量低,而且带来 了土壤、空气、水源污染。加上农村居民生活产生污水、垃圾,共同构成了莎车县农村生态环填污染源。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农村作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其环境治理好坏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在国家、自治区和援疆省市的帮助下,莎车县通过大力实施庭院改造工程,规划引导农民在院内种植蔬菜、花草,搭建葡萄架,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村环境治理。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一些人口较多、毗邻乡镇中心地带的自然村每天产生的垃圾更多。垃圾种类主要包括:果蔬皮、破布纸屑、塑料和树枝树叶,也包括一些不易分解的玻璃、陶瓷、砖块等,如果有房屋拆迁、扩大养殖等,产生的垃圾更多。由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较差,大多数的村都是采用集中焚烧方式,缺乏专业的垃圾回收、处理、填埋系统,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垃圾没有做到分类回收、集中处理。部分田间地头仍然有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有的村采取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远离村民居住地的戈壁滩、盐碱地,让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愈加“岌岌可危”,进一步加重农村环挠 治理难度。

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莎车县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住进了富民安居房,房屋内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配备有基本的卫生设备。但是由于配套的下水排污系统无法使用,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仍然是采用直排,或者排入自己挖的渗坑内,污水处理没有做到集中收集、无公害处理。多数农民仍然使用旱厕,卫生条件差,不利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大部分的村已经实现全村95%以上农民家庭通自来水,但是仍有个别村由于经费等原因导致没有通自来水,农民饮用的依然是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不仅存在潜在的污染,而且地下水口感差、腥味大,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长期过量开来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整体下降,给莎车县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三是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农膜覆盖技术在莎车县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农膜,对于种植反季节农作物和农作物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对环境的破坏效果也日益明显。2018 年莎车县仅棉花、玉米就需要使用地膜4520.3吨。大部分农民地膜回收率极低, 棉花、玉米种植产生的地膜均是一次性使用,这些地膜大部分残留在土地中,有一些直接焚烧。地膜不易分解,长期积累会影响土壤结构,遇风沙天气则会随风散落到各处,造成“白色污染”,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直接焚烧则会污染大气,加重乡村环境问题,给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另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避免虫害影响,保障粮食产量,通常会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使用农药确实是一种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农药使用不当不仅会带来 农产品质量问题,还会污染土地。同时,无节制的使用农药还会打破自然界生态环境,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是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莎车县有90多万人口,畜禽肉类需求量大,发展养殖业市场前景向好。近年来,莎车县结合脱贫攻坚积极引导农村居民通过发展养殖增收致富,同时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力争将畜禽养殖发展成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莎车县畜禽养殖多以散养为主,从事养殖的农户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不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小规模的散户养殖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设备,畜禽粪便除少量被用于农耕外,大部分未经过处理的粪便长期随意堆放,气味难闯,容易造成人畜交叉感 染.加之养殖户位置分散,养殖污 染物回收处理难度大,不仅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和水源污染,也加大了畜禽养殖污染监督、管理难度。

五是沙尘型污染。新疆是中国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南疆地区则是新疆沙尘暴的高发区,每年3月至5月沙尘污染尤为严重。作为南疆主要县市之一,莎车县的沙尘污染由来已久。莎车的沙尘污染除自然原因外,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扬沙一般都伴随有大风、降温天气等,极易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影响农村地区交通出行,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害居民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丝路视点:新疆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三、莎车县农村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一是农民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农民缺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尤其对公共区域。在环境质量不会对其经济利益造成直接损害的情况下,农民一般不会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来。有些农村养殖大户、养殖场缺乏环境责任意识,赚取利益的同时,在环境治理方面没有尽到应尽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由于地方财政经费有限,能够拨付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充裕的资金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成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各级部门在环境治理工作中重结果忽视治理过程的投入,导致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匮乏。

三是农村环境治理法制监督、惩罚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在污染质量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城市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逐渐好转,各项指标趋于良好。但相对于城市来说,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滞后,大部分村的环境治理工作还停留在空白或表面的治理状态。由于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覆盖面广涉及部门较多,需要明确农村环境治理的各方责任,制定相应的职责分工,设立监管制度,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才能避免职责交叉导致权责不明, 互相推诿,导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行困难。

四是粗放型、传统型种植模式的影响。

依靠粗放型种植手段,在种植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越来越大。开垦土地带来植被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缺乏自我维持和发展能力。粗放的耕作方式,导致水土流失,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快。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足,焚烧秸秆带来空气污染。农药、化肥、地膜使用不当,污染农村生活环境。

四、莎车县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一是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管理、监督体制。设立标准,制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规范性文件,设置农村环境治理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治理标准,明确治理范围、各级人员职责,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配备、管理规范等。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打破治理-污染-再治理-再污染的不良循环,杜绝环境保护“一阵风”式治理。建立起农村环境治理与绩效资金挂钩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成效与乡、村奖补资金结合。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在乡村设置环境保护投诉架道,及时受理群众在环境保护和泊理等各方面的诉求,树立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公信力。

二是多渠道筹措治理费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中科学合理的做好统筹安排,结合经费需求、财政支付能力预算一定比例的农村环境质量专项资金,同时对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做得好的乡村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有能力的个人捐赠,在公共投入资金的基础上,拓宽筹资渠道,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在能力范围内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团体影响力。引导村民自筹,在农村部分项目的改造、升级中,可以用到农村自筹部分资金,或推行有偿使用服务。农村庭院改造、厕所改造等,均是政府补贴大部分的基础上农民自身承担一部分,这样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减轻了财政压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一举三得。

三是鼓励公众参与。提升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农民主动承担起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可以通过村委会组织、村规 民约规定,同时不断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意义, 让群众对农村环境保护有 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让生态 环境治理观念 深入广大群众的心里。

四是优化环境治理的硬件设施。莎车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和设施缺乏。只有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先解决硬件问题,优化设施条件,才能使农村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面貌才能得到根本改善。莎车县位于冲积扇平原,境内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部分乡镇仍存在缺水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硬件投入不足,所以应该尽快解决供水管网、污水管网铺设,解决水源治理设施从无到有,再到优化的问题。莎车县自身财政支撑能力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高效利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在充分做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与水利、住建部门的沟通,统筹做好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工作,避免充分投入浪费。继续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实施户厕改 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五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莎车县作为农业大县,又面临传统农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种养业绿色发展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针对农村产业升级改造,适当鼓励农民规模化 经营,发展农业合作社、养殖合作社。通过实施规模化发展,引导农民合理化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利用农业现代化技术,开展农业循环利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业种植。推广农艺、生物和机械方法,减少塑料、农药的投入,推进农业绿色、生态、有机发展,实现莎车农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严格控制农村土地开发,对一些荒漠化、盐碱地要适度开发,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农村公路旁、庭院内“见缝插绿”,避免裸露土地荒漠化,减少沙尘来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丝路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