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绝望,来得越早越好

绝望,来得越早越好

8年前,我给一家较大的休闲快消品企业做全案咨询,恰逢他们要面向社会(做得很大的土豪老板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人力资源储备永远欠缺)招一个全国营销总监,当然,条件苛刻待遇优厚。经过一番筛选过后,留下三个,并且这仨都各有千秋。于是,企业的HR无法定夺,老板也举棋不定,最后想叫我给面试并裁定。我从来讨厌任何形式上的KP,一来抹杀个性,二来对于被淘汰者是极为不公的。不过没法,这也是职场规则。我挨过跟他们个人沟通,而我的问题也很简单,就两问:

1.你饿过饭吗?

2.你绝望过吗?

我的体会是,真正饿过饭(无论天灾抑或人祸)的人,多明白生存的真谛;而真正绝望过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见地。

当然,经过一番真诚的“对话”过后,结果选出了还算如意的全国营销总监。

希望本身从来就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

失望一直就是希望的孪生,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而绝望则不然,他是获得觉悟的最强武器。

人的成熟在于合理的舍弃,人的幼稚在于狂热地占有

绝望,来得越早越好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上说——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其实可以把最后一句话说得直接点,就是大底圣贤“绝望”所为作也。

诚然,司马迁也是在彻底绝望之后,才用心去对标上述这些大人物的,而且循着这绝望的脉络,终于直追到文章千古事。我经常思考,设使司马迁没有被处以臭名昭著的“宫刑”,会有《史记》吗?至少,其史论会写得那么客观吗?相比之下,范晔终究因为没有绝望过,本来《后汉书》已让其可堪经典了,但他却偏偏去参与宋文帝叔叔的政变,落了个身败名裂。

老子肯定绝望过、释迦牟尼绝望过、耶稣绝望过、王阳明绝望过、曾国藩绝望过、叔本华绝望过、尼采绝望过、爱因斯坦绝望过、鲁迅绝望过、毛泽东绝望过……至于经过绝望而明了出世之道再做入世之行的,则又另当别论,反正前提是——必须绝望过。

自由的前提确实靠自律,但,自律如何修得?

答案只能是——绝望!

疯狂地找钱,然后弄个官来过过瘾,还不满意,还要继续弄更大的官,玩更多的女人,一直到彻底完蛋;

当了官,自然要搞钱,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最后身陷囹圄;

做学问的,耐不住寂寞,半桶水整天晃,在半梦半醒之间,只能靠兜售毒草过日子……

我从来对任何未发生的好事都不抱希望,因为我知道它的孪生“失望”一直是在候着的,但我始终选择绝望之后再本分并勇猛地精进着的。

绝望什么?绝望于人性的动物性。

如何绝望?自然形成绝望。

用尼采的话来讲,叫——克服。

只可惜,世人接近九成还多的人,却始终是在“希望——失望”之间活着。这在已经绝望过的人看来,这些人如同灯影里的木偶。

绝望,来得越早越好

古往今来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都曾绝望过。

绝望得过早的,叫早慧;

失望得较早的,叫早熟。

这一切,只遗憾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只看到其表象,而不及其里。可以说,所有鲜花掌声的背后,是靠一个个绝望堆砌出来的。因此,每每当我看到一群群眼神呆滞、牛气冲天的年轻人们在高呼“向XX学习做一个几千亿的企业”时,我都有立马棒喝他们的冲动。

没有绝望的人,无外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或者认为傍了个大树、抱住了一个大腿、背依到一个靠山……其实,这些都是幻影。

希望,不过是事前的求全责备;

失望,也不过是事后的委曲求全。

总之,都是不可取的。

绝望,是芥末,辣得一塌糊涂之后就是“灵通”;

绝望,是良药,一阵苦口之后往往就能药到病除。

绝望,并活下来,才叫真的活出来了;

绝望,来得越早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