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好風憑藉力,送我入青雲。當你儘自己全部的努力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中國所有高校裡金字塔頂端的存在,未名湖畔、博雅塔前、荷塘月色和水木清華承載著多少代學生的名校情懷。

對99.99%的學生來說,清北是他們終其一生也遙不可及的夢,可是還有0.01%的天之驕子,是清北爭先恐後降分也要攬入麾下的人。有一個來自四川成都女孩,讓清華大學不惜降60分也要錄取她,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對她心生豔羨,那麼她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什麼造就了她如此輝煌的人生?

天資卓越,智商超群

既然是清華北大選中的學生,那麼肯定不是平凡無奇的無名之輩。張瑩嫇從小就十分聰明伶俐,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學生生涯裡的她從來沒有掉出班級前兩名,身邊的老師、家長還有她的同班同學都對她讚賞有加。

尤其是上了高中之後,她作為一名文科生,數學成績經常獲得150分滿分,英語成績從未低於過140分。她所就讀的成都實驗中學的老師提起來張瑩嫇也是讚不絕口,都說很少見哪個文科生能擁有理科生一樣聰明敏捷的思維,數學成績次次滿分,文綜和語文成績更是讓其他的同學可望而不可即。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不得不承認,人和人生來是帶有差異的,張瑩嫇確實比一般人要聰明很多,她繼承了父母的好基因,又在父母的鼓勵下一往無前,從來不把學習這條道路上的困難看在眼裡,無所畏懼、毫不動搖地奮勇前進。因此,她沒有像方仲永那樣從天資非凡的神童變成泯然眾人矣的普通人,而是繼續在生活的戰場裡所向披靡,奪取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的桂冠。

勤奮刻苦,注重細節

優秀的學習成績離不開聰明的腦袋,但更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先天性智力差異對後天的成就影響並不是非常顯著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影響學習成績或是生活其他方面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習慣。習慣才是對人影響終生的因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講絕非易事。

張瑩嫇的成績源於她的勤奮刻苦和細心認真,拿英語閱讀理解來說,老師會不厭其煩的跟學生講答案來源於原文段落,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會粗心大意而忽視。

只有張瑩嫇一個人無論大小作業和考試,都認真的堅持按老師說的方法做題。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可見,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貴在堅持。我們學習中的壞習慣就像一堵玻璃牆,把我們與成功隔離起來,而養成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像張瑩嫇一樣勤奮刻苦,日積月累。

不讀死書,全面發展

像清華和北大這樣的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所以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在自主招生中反而並不吃香。張瑩嫇之所以被清華錄取,不光是因為她卓越的數學成績,也不止是因為她穩定的成績,而是她所擁有的發展潛力和綜合素質。在群體面試中,她在七個人中間脫穎而出,獲得了唯一一個單獨面試的機會

這來源於她大方的談吐、開朗的性格和自信的表達,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據張瑩嫇父母所說,她從小就熱愛讀書,父母從來都不加以阻攔,因此她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文學知識。另外,張瑩嫇不喜歡死讀書和讀死書,她經常參加課堂以外的文體活動,從來不擔心因為參加活動而耽誤學習時間。

在高中期間,張瑩嫇連續兩年擔任學校的學生會主席,策劃組織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活動,由於她非凡的組織領導能力和事無鉅細躬身參與的謙卑態度,學校領導老師等都對她讚歎不已。正是她這樣開朗活潑,快樂篤定的性格,讓清華的老師都對她印象深刻,甚至有五位老師當場就向她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她學習自己所教授的專業。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非常戲劇性的是,在最後一次高考中,張瑩嫇只取得了626的成績,如果單單靠高考成績,她是根本考不上清華大學的,但是拿著清華大學降分六十分的承諾,她順利的進入清華大學,成為了一個傳奇。張瑩嫇的故事不是獨一無二的,從美女作家蔣方舟,到天才棋手柯潔,清華北大越來越重視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

在當下的自主招生中,這些名校不光要求學習成績優異,還要求學生極強的綜合水平。清華降分六十分也要錄取張瑩嫇,是因為她優秀的成績和極高的素質。這就提醒每一個人,在當今時代,只會讀書的人已經不吃香了,那些各方面都優秀的人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對家長們來說,要向張瑩嫇的父母學習,對孩子信任、鼓勵,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和自信從容的表達能力,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僅僅侷限與學習成績,還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學生們來說,要學習張瑩嫇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和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在學校搞好學習之餘,多多參與課外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中國最牛的高考生,清華降60分也要錄取她,她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21世紀的高等教育已經日新月異,如果還固守陳規、裹足不前的話,那就只能變成一個泯然眾人矣的人,而只有像張瑩嫇一樣從小刻苦學習、日積月累嚴格要求自己、一點一點提升自己,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抓住機會,跳上更高的踏板。她的精神不僅值得每一位學生學習,也值得所有的大人學習。

成功不是靠運氣和開後門,而是日積月累後的水到渠成,看起來的順風順水背後一定是奮鬥的血淚和汗水。希望我們都能像張瑩嫇一樣,不負韶華,不負光陰,不負自己,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