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雪豹》裡提到的國民黨軍隊派留學生去德國學習,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化骨綿掌6


電視中的劇情是真實發生的,甚至作為蔣介石次子的蔣緯國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曾參與對波蘭發動的閃電戰。這些都是因為中德在抗戰爆發前有一段蜜月期,在這段時間中德國給予了我國巨大的幫助和支持,下面我就從一下幾個方面說一下一段歷史。

一,德械師的組建

在抗日戰爭中,唯一可以和日軍抗衡的國民黨軍隊,就是幾個德械師。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支裝備了德國武器的中國軍隊,而且每支德械師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當時的德械師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即所謂新式中央軍。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4門37毫米戰防炮)、1個高射炮連(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1個通信營 (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二)師轄2個步兵旅: 旅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炮)、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 連轄3個步兵排: 排轄3個班(每排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三)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全部清一色的德國裝備。

(至1937年7月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計20個師,第三期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實際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其接受德式裝備和德國顧問的訓練程度也各有不同,實際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下述各師: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二,軍事顧問

在1934年到1938年5月的中德蜜月期間德國為

國民政府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顧問,前後共有135位德國顧問在華任職。幫助工作的軍隊現代化建設,同時這些軍事顧問也隨同自己所在的中國的部隊參與了淞滬會戰,甚至一些日本人稱淞滬會戰為德國戰爭,作為軍事顧問的法肯豪森參與並指揮了淞滬會戰以及臺兒莊戰役,他將臺兒莊戰役與德國統帥興登堡指揮的塔恩堡戰役相提並論,併為中國未能按照他指定的追擊計劃進行追擊而懊惱,並協助張治中建立了中國的興登堡防線。可惜後來在日本盟友壓力下所有的德國軍事顧問回國了。

其中第88師營級軍事顧問馮·施梅林少尉1937年10月在淞滬會戰中陣亡

滯留在中國的霍布里希中尉1943年11月陣亡於常德。

三,人員的培養

在法肯豪森將軍為蔣中正的總顧問後,負責絕大部分軍事訓練計劃以及中國的防線設計。馮·塞克特的原本計劃是將整個軍隊大幅縮減為60個師,僅留下經過德國教範訓練並配發良好裝備的部隊。但實際執行起來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哪些派系的部隊要先被裁減等。

總體而言,由黃埔軍校(1927年結束)與陸軍大學訓練出來的軍官團僅僅比軍閥的軍官好一點,不過這些軍官由於對蔣中正委員長的完全忠誠而被認為是有價值的。 在國民政府的努力下,約4萬人接受了德國教官之訓練並率先改變部隊編制,編成了教導總隊、87、88、36師四個部隊,也就是俗稱的德械師(另外有四萬人左右之部隊也採用了德國武裝訓練,不過那是隸屬於財政部之稅警總團而並非真正屬於蔣中正控制的武裝力量)。這些部隊被視作是蔣中正委員長軍隊中的精華。這些部隊也許部分地增強了七七事變後蔣中正進行全面抗戰的決心,但事實證明中國還未準備好與日本在同一個水平上交鋒。蔣中正不顧他的幕僚和法爾肯豪森本人的反對,將這些德械精銳師投入到淞滬戰役以及南京保衛戰中。經過幾場初期戰役後,這些經過多年訓練的精銳部隊損失了二分之一以上。

馮·法肯豪森建議蔣中正與日本人打一場消耗戰,他通過計算認為日本無望取得一場長期戰爭,他建議蔣中正應該守住黃河一線,但不應在戰爭的初期和中期向北出擊,同時應該放棄一些北方省份,包括山東,但撤退應該是緩慢的,日本將會為他們的每一步付出代價。法爾肯豪森同時建議在礦山、海岸和江河地區等處建設一些防禦設施。其他的建議還有在敵後組織一些游擊隊活動。這些行動有助於削弱日本的軍事優勢。

馮·法肯豪森同時認為國民革命軍將難以在抗戰中期待裝甲部隊和重炮的全面支援。中國工業才剛剛開始現代化,這要花上一段時間讓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達到德意志國防軍的風格。因此他強調培養部隊基於輕武器的機動化,多多運用滲透戰術,類似於德國在一戰末期創制的突擊群戰術。

當然在這段時間德國對我們的幫助遠遠不止於此,同時我們也為此付出了相應利益。希望我的回答能為大家帶來幫助

(多多關注,每天為您帶來不一樣的軍史信息)




大壯1102


電視劇《雪豹》裡的周衛國在黃埔9期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被派往德國留學。很多人在質疑這個事兒的真實性,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國民黨軍隊派留學生去德國學習,這個事肯定是存在的。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歸根結底只有利益。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

九一八事變之前,中日關係走得比較近,所以派遣留學生的方向主要是日本。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很多人都是從日本留過學的,包括大軍閥閻錫山,孫傳芳等,連老蔣本人都在日本留過學。

後來中日關係逐漸緊張。國民黨公派留學的方向就轉向了德國,這也是當時大環境決定的。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蔣青睞德國武器裝備,準備打造60個德械師。所以從德國購進了大批的武器裝備,當時還與德國簽訂了貸款協議,用國內的礦產資源來換。

有了這樣的新式裝備,還得請德國人做顧問。在這樣的環境下,派遣留學生到德國學習軍事,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中德之前的關係也都是不錯的,晚清重臣李鴻章出使歐洲時還專門去拜訪了德國首相俾斯麥。

那時候派往德國的留學生好像不是很多。資料上也沒有明確的數字,但有幾個代表人物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蔣緯國。俞大維。邱清泉。桂永清。黃維。

這幾人的資料我就不再贅述了,個個都是厲害角色。黃維被派到德國留學後,因為抗戰爆發,所以被老蔣中途就給招回國了。


劇中周衛國留學德國的事情是有跡可循。但就周衛國的資歷和上述幾人差的有點懸殊,國民黨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跟上述幾人比他還不夠格。

也許這是劇中出的一個bug。


都知道黃埔精英出在前六期,而黃埔9期畢業的周衛國,從時間上推測,他和邱清泉留德時間差不多,但是他不可能和黃埔2期的邱清泉同時留德,這是說不通的。


說史聽濤


在電視劇《雪豹》中,主角周衛國因為個人能力優異而被從中央軍校選派到德國軍校進行學習。

很多人都認為國民黨軍人赴德國學習是電視劇虛構的,但是事實上,這種事情在歷史上確實存在。

國民黨曾經派出過大量的人才前往德國學習深造,在這些人當中不乏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將領。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這麼幾位。我們按時間順序來看一看。

第一位,國民黨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俞大維。他曾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長、國防部長等職。1951年到臺灣後也是身居高位。他曾在1928年和1930年兩度赴德國考察學習,將大量的德國軍事軍工經驗帶回國。

第二位,黃埔軍校二期學生邱清泉。1934年,邱清泉以黃埔軍校第一名的成績被選派德國進入柏林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回國後,邱清泉有大量著作來描述自己在德國的所學,受到蔣介石讚譽。

第三位,蔣介石次子蔣緯國。蔣緯國在1936年中德合作期間前往德國,擔任當時訪問德國的蔣百里的少尉侍從。

1937年,蔣緯國在德國參軍,並進入德國陸軍慕尼黑軍官學校學習。在畢業後,蔣緯國繼續在德軍中服役。

這一情況直持續到了1939年德意日三大軸心國聯盟才結束,這一年蔣緯國返回中國參與抗日戰爭。



第四位,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這個人我不多介紹,大家都熟悉。1936年,當時已經是陸軍少將的黃維被派到德國學習軍事,原定學習一年。結果因為抗戰爆發,黃維提前回國參戰。

當然還有很多國民黨高級軍官或將領都在德國學習過,在此我們只看這四個有代表性的,這些已經足以證明國民黨軍隊人才和政治人才都有去德國留學。

當然了,電視劇裡的周衛國級別遠遠不夠,這一點確實是電視劇劇情需要導致的穿幫。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我國和德國分別屬於兩個敵對的陣營,那麼德國怎麼會幫助訓練我國士兵呢?

首先,中德關係在歷史上都沒有太差,即使是在晚清,德國也是對中國保持了尊重。李鴻章訪問歐洲時還順路拜訪了時任德國宰相的俾斯麥。

1933年希特勒上臺,網傳希特勒本人對中國歷史比較尊重,而且他還曾經在落魄時受到過一對中國夫婦的幫助,所以他對中國的態度不甚偏激,不歧視中國人。(這部分資料網傳,說到底還是有利益可圖。)
▲希特勒與孔祥熙

另外,當時的蔣介石反蘇情緒還是很重的,希特勒也希望和蔣介石結盟共同對抗蘇聯。

因此中德兩國之間友好的關係也得以繼續。在那時,中國與德國處於蜜月期。蔣介石從德國購入了大量軍事裝備,希望武裝數十個德械師。

並且還有大量的德國顧問在國民黨軍隊中發揮重要作用。大環境如此,德國接納國民黨派出的留學生就不難理解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德日結盟。在日本的壓力下,德國開始撤回在中國的顧問,甚至以沒收財產和取消國籍為威脅要求德顧問回國。

儘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德國顧問繼續留在中國工作。巴倫斯班格、赫茲伯格都是當時在抗日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德國人,甚至還有大量德國顧問戰死疆場。

丘吉爾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網都是由利益的線來編織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更不必說了,國家行為的唯一準則就是國家利益。



▲德械師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民黨派遣留學生去德國這件事,就不難理解了。


史之策


事實如此,黃埔一期畢業生就有好幾個在德國陸軍大學或指揮學院鍍過金,比如後任海軍總司令的桂永清、號稱“書呆子”的第12兵團司令黃維、因長沙文夕大火被槍斃的酆俤、以及胡宗南的軍事副手李鐵軍等等,其中黃維未及畢業便被緊急召回國內,在淞滬會戰中火線接任第十八軍67師師長。



李鐵軍可能諸位不太熟悉,其實是胡宗南軍事集團的重要角色,在第一軍系統內胡宗南每升一格,接班的必然是李鐵軍,一如陳誠和羅卓英的關係,解放戰爭中任第五兵團司令,在豫西戰場慘敗於陳賡將軍之手,從此一蹶不振。

黃埔二期比較出名的留德生自然是“邱瘋子”邱清泉了,在選送留德學生體檢時,由於相貌過於醜陋被刷了下來,大約是怕有辱“國軍形象”,急得邱清泉致信蔣介石親自過問才得以獲准。

(蔣緯國和德國教官)

自1927年蔣介石與蘇聯翻臉並中斷軍事合作後,留學日本軍校曾經時髦過一段時期,但1928年的“濟南慘案”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讓蔣介石深感日本的威脅和不靠譜,轉而尋求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德國為了自身利益也積極配合(秘密擴軍),在軍事思想、制度和武器裝備等領域開始深度交流,中央軍部隊配備德國顧問,中央軍校改為德國教官,“德械師”逐漸編成,自然而然的,國民黨方面也開始選拔嫡系部隊的少壯軍官赴德學習軍事。

最先選派的是黃埔前三期的精幹人員,尤其是暫時沒有作戰任務的骨幹軍官,以作為高級軍事人才儲備;在黃埔軍校遷來南京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後,從1933年起正式選送優秀畢業生赴德深造,曾經一次性派遣20名學員,當然,這種公費留學國民政府承擔的開支也不小,不可能數量太多。



《雪豹》中周衛國從中央軍校畢業後再去德國留學,就是借鑑了這段歷史,在德國還遇見了後來的對手竹下俊,確實,日本也選送了一批軍官去德國深造,比如那個在黃土嶺被幹掉的阿部規秀。

也有部分非黃埔系軍官被選送德國進修,比如胡宗南手下“天下第一旅”(整編旅)的旅長黃正誠中將,原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被推薦前往德國陸軍炮兵學校留學,號稱“百戰百勝將軍”,1947年同樣被陳賡圍殲並生俘,再加上淮海戰役吃虧的黃維,陳賡大將簡直就是“留德生”殺手。



來頭最大的當然是蔣介石的二公子蔣緯國,1936年西安事變之前作為蔣百里副官訪問德國,第二年進入慕尼黑軍校學習,學制總共三年,期間曾經三次被納粹狂人希特勒接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加入德國軍隊實習參加了入侵捷克。

不過蔣二公子1939年又留學美國,接受了一年的裝甲兵學習和訓練,知識都學雜了。



(蔣介石和蔣經國)

但是從反饋的情況下,留學德國的黃埔生和後面的中央軍校畢業生並不怎麼刻苦,兩國軍隊巨大的文化、科技和理念差異,也使他們所學不能很好地應用於國內戰場,反而喪失了最寶貴的實戰鍛鍊機會。比如桂永清在蘭封會戰中驚慌失措、酆俤當個警備司令都不合格、黃維在戰場上一味教條等等,表現都差強人意。

倒是邱清泉作戰還有些特點,戰績也算不俗,但勇猛有餘而計謀不足,解放戰爭中幾個兵團同在中原逐鹿,相比始終在一線作戰並未留洋的胡璉,反而落於下風,打仗這玩意兒,絕不是拼學歷的。


度度狼gg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在電視劇《雪豹》之中,主角周衛國是在1936-1937年之間前往德國軍校進行學習的。那麼電視劇中的情節現實中可能出現嗎?首先我的回答是完全可能。德國曾經與中華民國有一段蜜月期,在這段蜜月期中,兩方多有交往,下面就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中德蜜月期

在遊戲《鋼鐵雄心》中,當你選擇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時候,你便可以觸發歷史選項,即選擇“德日結盟”或者是“德中結盟”,這一點說明在第三帝國時期,德國其實是和中華民國有著比較良好的關係的。

這種關係是如何出現的呢?在很多人的YY中,希特勒一直對中國人抱有非常友好的心理,因為希特勒在落魄的時候,曾經受到了一對華人夫婦的幫助,因此一直感激中國人,不得不說,這一點是假的;而在另一種說法之中,則是認為希特勒有與中華民國平分世界的想法,額,這一點就更是以訛傳訛,無稽之談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一段中德的蜜月期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國人垂涎中國豐富的資源,想要通過結交中華民國來儘可能地掠奪中國資源以彌補德國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

這個計劃早從1935年便開始了,在1935年,德國政府便開始計劃擴大與東亞國家的貿易以彌補國內不足,其中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1935年,德國人克樸率領代表團到達中國,開始進行考察。克樸說:

“惟德國對中國貿易極易推廣,因中國所產之原料如棉花礦砂等皆為德國所急需,而中國發展工業亦需德國之製造品。俟中國建設計劃完成後,中德貿易前途尤覺未可限量。”

從克樸的話中我們可以得到幾個重點:德國的工業原料很缺;因為缺原料所以才到中國進行貿易。因此德國人來到中國主動與中國交好,其實是有著自己的“小九九”的。此後因為垂涎東三省所產出的大豆、礦石等原料,德國與日本簽訂了《德滿貿易協定》,在簽訂這個協議的前一天,德國人還跟中華民國打包票說這個只是貿易而不牽扯政治。實際上當德國人簽訂了這個協定之後,即表示著德國人承認了滿洲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您說說,若真的德國人將中華民國當盟友,他會簽訂這麼一個條約嗎?

因此德國人對中國示好,還真的不是出於什麼好心。不過說實話,畢竟這都是國際政治,“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只要利益到了,什麼都好說。那麼德國與中國有什麼交往呢?

二、德國與中國的合作

為了從中國貿易以儘可能地補充國內資源,德德國同時與中國進行了經濟、貿易、軍事方面的合作,例如說賣給中國德國軍械、派德國顧問到中國、允許中國軍人到德國留學等等,看起來是為了給中國人著想,實際上目的還是為了其戰略而服務,為了佔領中國市場,儘可能掠奪中國的國家資源。

在遊戲《鋼鐵雄心》中,中國可以點國策最終可以用一個叫法肯豪森的德國軍事顧問,其實這個正是德國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之一。除了貿易協定之外,德國還對中國出口了大量的軍備物資。如在1936年,德國對中國出口了2374.8萬馬克的軍事物資;在1937年,德國對中國出口了8278.86萬馬克的軍事物資。這一批軍事物資對於中國抗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看很多抗日電視劇,在前期國民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是德械師,這便是德國出口給中國的這一批物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實德國出口給中國軍械,對於德國來說也是一件頗有受益的事情。德國在一戰之後被制裁,國內經濟不興,通過出口軍械,德國便可以拉動內需,給國內提供更多的結業崗位,發展國內經濟,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德國還派遣了顧問團參與制定國民黨在華北、淞滬、臺兒莊的作戰計劃,我們上文提到的法肯豪森在淞滬戰場上也頗有出力。

除此之外,去德國留學的軍人數量也大大增多。我們看《亮劍》裡面,國民黨有一個將軍叫做常乃超,便是德國留學回來。在德國留學的軍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真的在德國學習軍事技術,學習如何打仗的,例如說周衛國、常乃超這樣電視劇中所出現的人物。

我們都知道,這個時候中國正在和日本開戰,而德國則和日本交好,德國這種“腳踏兩隻船”的行為自然引起了日本人的反對,因此日本人要求德國改變對華態度。最終德國人在經過了政治考量之後,決定放棄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在1937年10月,德國單方面宣佈暫停與中國的軍火貿易。雖然官方上暫停了,但是軍火商們還是幻想著掙錢的事情,因此此時暗地裡其中還是有和中國的交易的。後在1938年3月,希特勒宣佈禁止接受中國派往德國學習軍事的留學生,也就是說這之後,德國就不再接受中國留學生了。最終在1938年7月,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代表團離開了中國,1938年11月,中國召回了駐德大使程天放,中德之間的軍事合作便結束了。

因此綜上來看,周衛國外出德國學習的事件尚在中德蜜月期內,因此完全成立。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電視劇《雪豹》裡周衛國被國民政府公派德國留學的劇情直到今天居然仍然有人在議論,可見其影響之深。那麼,國民政府真的向德國派出過軍事留學生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派出過軍事留學生,而且“蔣二公子”就是其中一員!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期間,“蔣二公子”就曾經就讀於德國慕尼黑軍事學院。



在一九三九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前,尤其是一九三七年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中國與德國之間有過一段較長的“蜜月期”。這段“蜜月期”甚至被後來一些人說成了是阿道夫認為中華民族是優等民族,對中國另眼相看!更有甚者,居然挖掘出所謂阿道夫幼年時的華人鄰居對他友善,所以他對中國投桃報李云云……似乎阿道夫對於中國而言,就如同無私的“國際友人”一般!



狗屁!請容許本人說一句粗口。不可否認,德國當初的確給了國民政府不少軍事援助。不僅接納國民政府派出的軍事留學生,還向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幫助國民政府訓練軍隊、培養軍官。而且,還對中國出口了大量武器裝備。其實,國軍最初的精銳並不是後來的美械師,而是德械師!



但是,這些東西可不是阿道夫施捨的,更加不是無償援助!這些武器裝備、甚至軍事顧問團都是中國用彼時德國緊缺的戰略物資換來的,上至稀土、下至豬鬃,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實際上,國民政府與德國方面很早便有接觸,彼時西方世界為了遏止德國的膨脹,對德國採取了各種限制、甚至禁運。而德國畢竟國土面積有限,資源也有限。最終,德國政府、包括後來掌權的阿道夫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剛剛“一統天下”的蔣某人。與此同時,二戰爆發之前,因為中國的長期內戰,西方世界對中國也實行了武器禁運。這時候,阿道夫對蔣某人拋出的橄欖枝恰巧滿足了蔣某人這方面的需要。於是,二人一拍即合,中德之間迅速進入了“蜜月期”,電視劇《雪豹》中周衛國被派往德國留學就發生在這一時期內。



除了各取所需之外,阿道夫和蔣某人也是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其實,阿道夫骨子裡並不太看得上地窄物薄的小鬼子!他最想拉攏入夥的東方國家其實是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中國。阿道夫之所以向蔣某人拋出橄欖枝,除了換取緊缺的戰略物資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把蔣某人拉上自己的戰車。



蔣某人也是個“實在人”,他既想要德國的武器,又想德國人在中日之間充當“和事佬”進行斡旋。同時,又想借助“倒向德國”向美國、蘇聯方面施壓,迫使美蘇對中國轉變政策、甚至提供援助。退一萬步講,真要是美蘇玩不過德國,蔣某人還可以順勢倒向德國。而他蔣某人,則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因為美蘇最終向中國拋出了橄欖枝,而且中日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德國最終放棄了中國,而蔣某人也最終放棄了德國,投向了美蘇的懷抱,同時抱著美國和蘇聯兩個“狗大戶”的大粗腿要票子、要武器……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尤其是德國閃擊波蘭之後,中德之間的“蜜月期”也宣告結束。一九三九年,所有在德國的中國軍事留學生被撤回,“蔣二公子”也從德國回國。



除了蔣二公子之外,在淮海戰役中陣亡的國軍將領邱清泉也曾經是國民政府公派德國的軍事留學生。還有“蔣大公子”的親家俞大維、國軍的海軍司令桂永清……等等,總之都不是等閒之輩!


農民工歪說歷史


確實可能發生。

從1928年到1940年間,南京方面和德國納出於利益考慮,在經濟軍事方面有大量深層次的合作,中德關係處於蜜月期。

當時的南京方面向德國出售了大量的德國軍工緊缺的鎢礦石等稀有金屬。作為交換,獲取了大量的德制武器和技術裝備,比如說原裝進口的德式鋼盔,毛瑟步槍,克虜伯榴彈炮等。同時也聘請了大量的德國軍事顧問,比如說德軍的總司令馮·塞克特,法肯豪森等德軍將領,他們幫助蔣氏訓練了一批精銳部隊,即大名鼎鼎的德械師,甚至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期間還指揮這些部隊進行對日作戰。

那有沒有派出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呢,答案是有的。

比如說,蔣的二兒子緯國就是前往德國軍事院校學習現代軍事,並且作為基層軍官,參與了德軍入侵捷克的戰鬥。除了像蔣二公子那樣的皇親國戚外,更多的是像教導總隊司令官桂永清,號稱打仗不要命的邱瘋子邱清泉,我們熟悉的書呆子黃維,國民黨軍工奠基人俞大維等等

但是由於經費有限,不可能有那麼大規模地派遣留學生學習,只有少部分幸運兒獲得了這麼個機會。這批留學生戰績平平,還醜態百出,例如桂永清在河南會戰中當逃兵,蔣公子邊打仗邊做買賣,大發國難財,唯一拿得出的邱清泉,比起留美的孫立人將軍,留法的廖耀湘將軍,留蘇的王叔銘差的不是一步兩步。


兵說


可能,而且還不少,中國從近代以來一直都用派遣出國留學的人員,各個列強都有德國也不例外,比如將緯國就在德國的軍事院校學習過,而且在抗戰爆發之後都還在德國學習,他學的就是德國最新的裝甲兵戰術。


開著皮卡打坦克


電視劇中的中國軍人到德國留學是有著真實的歷史背景的。而且居中一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崩潰,國內出現蘇維埃革命,但是沒有成功,而是魏瑪共和國成為了德國的合法政府。而作為戰敗國德國受到協約國的嚴格限制,特別是在軍備上,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大陸國家,對德國實行非常孤立的政策,於是德國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尋得合作伙伴,而在希特勒上臺以後,德國軍工產業也需要一個出口渠道,來擴大規模。

國軍中的德械師

而中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仍然受到日本的欺辱,特別是西方人居然將德國原來中國權益轉讓給日本,而中國不僅沒有獲得戰勝國任何利益,即使本國利益和尊嚴也難以保全。因此導致的中國和日本矛盾的加劇,此後在第一次大革命之後,蔣介石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與蘇聯分道揚鑣,此時的中國也需要一個靠譜的外國夥伴能夠解決由於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而需要解決的軍事產品進口等問題。

蔣介石次子蔣緯國在德國留學時穿德國國防軍軍服照片

於是德國和中國在此時一拍即合,各取所取。兩國建立了非常親密的國家關係,國民政府大量進口德制軍事裝備,比較著名的就是蔣介石中央軍換裝德械裝備,成為著名的德械師,同時在蘇聯軍事顧問撤走之後,蔣介石的軍隊開始出新大量德國軍事顧問,幫助蔣介石進行現代化的軍事建設,此時中國和德國軍事交流是非常頻繁的。

《雪豹》電視劇中的德國將軍馮·拉特將軍,真實的原型是德國將軍漢斯·馮·塞克特,他曾在蔣介石軍隊擔任軍事顧問,並協助蔣介石在第五次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之中,給予紅軍重大殺傷。

《雪豹》電視劇中德國將軍原型為德國一戰期間的總參謀長馮·塞克特

而電視劇中周衛國在德國受訓期間,德國教官訓練特種作戰,也並不是空穴來風,二戰中德國日常推崇特種作戰,1943年盟軍登陸意大利,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政府逮捕,於是德國組織一支精幹的特種部隊,居然將墨索里尼從重兵把守的囚禁地點,將墨索里尼救走。

而在當時國民政府也確實派出了很多人員到德國學習軍事,其中最有名就是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他在德國學習的是裝甲兵,還有一位就是國軍高級將領邱清泉,他作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也曾被保送到德國進行軍事學習。

著名的國民黨將軍邱清泉就是德國軍校留學生

但是隨著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日矛盾徹底激化,而德國與中國和日本同時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面臨著二選一的選擇題時,作為勢力較弱的一方,希特勒最終選擇了日本而拋棄了中國,後來更是直接承認汪精衛的偽政權,中國與德國關係最終破裂。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上世紀90年代,中德有過一段合作時間,雖然清政府時期德國在中國犯下了種種罪行,但是後來隨著1921年《中德協約》的簽訂,中德兩國開始平等外交。

中德協約

而德國在一戰後進入了“魏瑪共和時期”,國力削弱,經濟蕭條,德國國內很多產業都面臨倒閉。而此前德國主動放棄在華權利(中德協約內容),贏得了中國的好感,德國在華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

上世紀30年代,在所有西方列強中,德國對中國最友好,因為德國和中國既沒有領土爭端,通過貿易也能達到合作雙贏,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1933年,納粹上臺後,中德也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因為納粹發展工業需要大量的稀土,而中國正好有。

中國在1939年之前,是德國遠東最大的貿易伙伴,只不過後來德意日法西斯聯盟,德國不得不終止這些合作。

中德合作期間,德國從中國購買大量稀土資源發展工業,而中國購入大量軍事裝備。1938年時,中國有80%的武器來自德國,德國進口中國的稀土量佔79%。

不僅如此,除了貿易來往,中德方面還有軍事交流。中國派遣了大批人才前往德國深造,如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國民黨第五軍軍長邱清泉,國民黨第十八軍軍長黃維、蔣緯國等。另外還有一批技術軍官學習炮兵等技術,這種一般都是短期學習。

而德國則派遣了許多軍事顧問幫助中國發展現代化的國防軍事,有德軍上將塞克特、法肯豪森,中將魏採爾、上校鮑爾、中校克里拜爾等。

這段時期的中德合作算是中德蜜月期,所以《雪豹》裡面國民黨軍隊派人去德國學習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我覺得周衛國的資歷比不上邱清泉等人,怎麼會去德國學習呢?而且他在劇中也不是技術軍官,這也許是《雪豹》的一個穿幫劇情。

不過在1939年時,德國迫於日本的壓力,與中國終止了合作,撤回了德國所有在華顧問,不過還是有一些如霍斯特·巴倫斯班格等人留在中國,幫助中國抗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