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德國戰敗後,技術人才遭到美蘇搶奪,為啥日本專家卻無人問津?

Mis梁


世界大國爭鋒,首先就是科技與人才,在老歐洲大陸,德國統一時間過晚,沒趕上趕上瓜分殖民地的盛宴,但是在藉助後工業革命的後發優勢,對英法等國進行了跨越式追趕,如同後世冷戰,蘇聯憑什麼可以成為冷戰一頭的超級大國?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掌握了佔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五的科學家!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試圖構建自己主導世界的德國,這方面遠超蘇聯,那時候重量級科學家基本集中在歐洲,絕對話語權雖然還是英法為主,但已經無法壓制新銳的德國,當時沒有具體的科學家統計數據,可是德國科學家絕對比後來蘇聯佔百分之二十五的數值大!而且德國科學家身上有一種別國沒有的緊迫感,德國為什麼可以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



要知道當時英國控制了全世界硝石礦產出地,這是當時軍工製造炸藥最重要的原料,同樣還是當時化工基礎三酸兩鹼所需的重要原料!任何國家,想發動一場戰爭,都逃不過具有硝石壟斷地位的英國,對你的戰爭準備進程瞭若指掌,尤其想德國這樣,明擺著衝英國的世界統治地位去的戰爭準備,根本就別想準備得起來!可是德國出了個哈伯,解決了從空氣中收集氮氣和氫氣來合成氨的工業化生產,並憑藉德國化工佔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產量,打破了這一壟斷。得以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戰,光是因為德國反猶,跑出去的科學家,一個愛因斯坦就不是可以靠人堆能贏的,還有德裔美國二代移民奧本海默,這兩個人都和德國的有數學之都之稱的哥廷根大學有重要關係,奧本海默是留學學習,愛因斯坦是海關小職員的民科版狹義相對論,在哥廷根大學重新組織了數學語言的表達。

這學習夠牛吧?可就是這麼一所大學,在德國,有在他後面拼命追趕的海德堡大學,有跟他平起平坐的慕尼黑大學,更有壓在他頭上的柏林洪堡大學。難怪希特勒玩的起那個著名的笑話:愛因斯坦流亡不肯回德國後,他組織了一百名諾貝爾獎獲獎科學家,出了本專門批判愛因斯坦的書,有記者不嫌事大,拿給愛因斯坦看,愛因斯坦隨手丟在一邊,說如果我是錯的,只要一個人就夠了。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個笑話挺有意思,不過有多少人想過,可以像希特勒一樣,有資格鬧這個笑話的國家,到今天都沒湊滿一巴掌的數?這樣一個國家,除頂級科學家外,還有另一個成果轉化層面的工程師、技術工人,比如都拉到斯大林格勒城外,卻一炮未發又拉回去的大朵拉,從總項目的管理,到各分項目各流程,那一項不是頂級人才在做?就是技術工人,都是到美國,到蘇聯去可以救活一家工廠的人,怎麼可能不搶?
反觀日本,二戰前後的日本,在世界範圍也算前列的工業化強國,但總的來說,還處於向先進國家學習的階段,工業具備相當規模,卻跟先進沾不上邊,在亞洲是一家獨大,拿到歐洲去,別說跟英法德比,跟意大利、捷克、瑞士、或者幾個北歐國家比,先進程度上都還差很多。而且戰爭剛結束,大家視佔領為包袱,只有美國一家,不厭其煩跑日本本土去佔領,蘇聯根本就沒有去,也就不存在強,再說日本人整個二戰,有跟德國人一樣開出來可以讓人由衷的感嘆“我勒個去!”的武器嗎?憑良心說,有個伊400,勉強也可以達到,不過說穿了這不是技術,而是徹底的腦洞。另外擲彈筒也是好東西,可這種好東西能指望美國軍隊還是蘇聯軍隊會大規模使用?一句話,日本沒破爛可撿。


李三萬的三萬裡


事實上,日本戰敗之後,也有許多優秀的技術人員被戰勝國瓜分,當年崗村寧次不就被黃埔黨聘請做了軍事顧問嗎?而當時也有一些日本共產黨加入了我黨,為抗擊日本侵略做的貢獻。



而蘇聯和美國之所以沒有瓜分日本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主要還是看不上,二戰時期軸心國中武器裝配最差的應該就是日本了,英國美國根本就看不上日本。當時在整個亞洲地區,工業基礎都不是很好,但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率先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工業化程度在亞洲地區比較高,但是受限於日本的資源匱乏下,鋼鐵,石油等資源的缺少讓日本的工業發展落後於西方,當時二戰時期日本使用的武器,也就是在亞洲地區還能橫行霸道,在歐美國家面前,鬼子的三八大蓋,薄皮裝甲車以及零式戰鬥機根本都不夠看的,這種情況在太平戰場上和美軍對峙時顯得尤為突出,到了後期,日本只能採取自殺式襲擊的方式贏得戰機,然而這只是被逼入絕境後的最後反擊罷了,除了徒增傷亡,沒什麼別的用處。



日本只在個別領域領先,大多數領域和美蘇差一大截,日本的東西搶回來也就是湊個數,在質上不行,況且日本很多技術就是來源於德國,美國,師傅怎麼會要徒弟的東西?當年山本五十六做駐美武官的時候,就被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所震撼到,因此日本也就是在亞洲耀武揚威了。



雖然德國的礦產資源也不豐富,而且還因為一戰戰敗而需要承擔天價賠償,甚至很多機器被戰勝國拉走,但是德國也是老牌帝國主義,工業底子還是在的,加上希特勒上臺之後大力發展德國工業,親自跑去各地視察,進行宏觀細緻的調控,德國經濟迅速恢復一戰前的水平。

在德國有很多猶太人,而猶太人又是一個比較聰明的民族,有很多科學家,工程師,比如愛因斯坦,當然還有其他德國科學家制造了不少的黑科技武器,比如納粹鍾,還有傳說中的飛碟等等,科學技術比日本高了一大截,日本那些技術,美蘇根本看不上。


琅琊利劍


在二戰初期,德國已經取得可用於實際生產的技術,其實同美英蘇等主要盟國相比,並不佔有巨大優勢。直到在1942年以後,德國對戰爭的投入使得德國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得不加快科技的研發速度,企圖依靠科技的絕對優勢,來獲得戰爭的勝利。

那為什麼會出現在戰爭即將結束之時,美蘇兩個不同陣營的大國爭奪德國科學家的情況呢?狼君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配圖為二戰期間德國的黑科技)

第一點,德國科技發達,足以彌補戰爭給本國帶來的損失。

現代導彈的鼻祖V-1,V-2型火箭以及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噴氣式戰鬥機Me-262都是當時德國軍工科技的傑出代表。當時火箭發動機和噴氣發動機的研製,各國都已經起步,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只不過沒有德國發展的迅速,早早的投入實戰。在戰爭結束時,德國在高科技領域所獲得的科研成果,也就成了戰勝國迫切想要得到的資源。

要知道,戰爭投入的資源和金錢都是巨大的,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那麼怎麼怎麼才能在戰爭中獲益呢?答案就是搶劫戰敗國,搶劫資源,生產設備,技術人才,才能讓戰敗國在這筆“買賣”中“不賠錢”。而技術人才,尤其是科學家的價值無疑是最高的,成為了各國爭相搶奪的重要目標。

第二點,美蘇都意識到戰後兩國的對抗是必然的,不把資源搶過來,就是拱手讓給敵人。

當時局勢漸明,美蘇已經明瞭的開始組建和維持自己的陣營,兩大陣營對抗已成必然。那麼自然要囤積力量為日後的對抗做足準備,而當時美蘇分別從德國的西部和東部攻入德國,一塊肉,引來兩匹狼,那麼爭奪也就成了必然。日本則不同,由美國獨享,自然不用爭奪,蘇聯想搶,但沒條件搶。

而戰爭結束之後的和平時期,用於軍事的高級技術,可以經過非常簡單的處理就轉為民用。而一種技術一旦轉為民用之後,那麼這種技術就轉瞬之間進入到了高額回報期。比如我們現在每天都要使用的計算機和互聯網,就是軍轉民的“傑出”代表。而當時的德國就擁有大量擁有廣闊開發前景的高科技,獲得這些高科技,最簡單的就是獲得人才,所以德國技術人才自然成為了搶手貨。

第三點,德國科技精英層對於兩個國家的態度不一。

在二戰爆發之前和二戰中,德國大肆迫害猶太人,迫使大量猶太人,包括眾多的猶太人科學家逃亡。當時的美國,因為其本身移民國家的屬性,對於精英階級的猶太人並不排斥,使得猶太人有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落腳點。所以在這個階段美國接收了大量各領域優秀的猶太科學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了。

但地處東歐的蘇聯就不一樣了,當時對猶太人的歧視可不要以為僅僅存在於德國,當時的整個歐洲都存在對猶太人的歧視,只不過是德國對待猶太人的方式最極端。當時生活在蘇聯的猶太人雖說日子還算好過,但從沙俄遺留下來的歧視,對於蘇聯以外的猶太人還是有距離感,所以猶太人對蘇聯也沒什麼好感(當然還包括西方妖魔化蘇聯的宣傳)。

美國想要橫跨大西洋接過想要赴美的德國科學家,有著大西洋這道天塹的阻隔。而蘇聯要阻止德國科學家逃往美國,一來一往,自然成了搶奪科學家。

第四點,日本整體科技實力不如德國。

當時的日本,整體科技實力較歐美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在整個二戰中,也沒有出現什麼驚人的科技成就,對美蘇的吸引力自然不如德國的大。日本在戰爭中後期,有很大一部分的科技研發,依靠的是德國的援助,而其自己根據自身特點研製的科技,並不符合美蘇的需求,吸引力又下降了一節。

雖然當時的日本雖然軍工科技弱了一點,但是日本的醫學和微生物學卻是十分發達的。這就要提一句臭名昭著的513部隊和731部隊,他們獲得了巨量的無法通過正常方式得來的人體實驗數據。而美國作為勝利者,自然獨享了日本專家和重要的實驗數據,為了使這些專家逃過審判,甚至還協助日本人銷燬證據,不承認其存在,吃相難看至極。

所以日本的專家並非無人問津,只是存在感比較低罷了,而且美國獨佔日本,也沒有和其競爭的對手,畢竟蘇聯在東北已經吃飽了,對於沒什麼重要性的日本專家,興趣也不大。

如果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狼君歷史


誰說日本專家無人問津?

美國不僅搶德國男專家,也搶日本女專家,蘇聯海軍不行,不能到日本搶女專家,只能搶德國男專家。

美國佔領日本後,在日本大搶女專家,搶到日本政府都覺得過分了,特立設了女專家服務處,服務美國軍人,也就制止了美軍的強搶,用文明的手段化解了“搶人”風波。

日本男專家蘇美不要,主要長的都是歪爪劣棗的,搶回去怕被國民抵制,特別是女人的抵制,因為形象不好,底氣不足,天生有缺陷。

德國男專家受歡迎,因為希特勒已為他們篩選了,長的帥又聰明又會打仗的留在國內做種牛,長的帥又聰明又會吹的留在國內做飛行員,長的次又聰明又會打仗的去當指揮官,長的不行的又不聰明的去戰場當炮灰,留在國內的都是有技術的人才。

美蘇當然要搶這些人才了,拿回去也受國人喜歡,特別受女人喜歡。

這就好比《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七個小矮人都無法滿足白雪公主,最後還是王子做到了。

日本女專家就不一樣了,讓美蘇女人恨的牙癢癢的,不僅技術好,不善解人意,七個日本女人能榨乾一個排的美軍精氣神,讓他們失去戰鬥力。

所以不是日本專家沒人要,而是日本男專家沒人要,日本女專家太少了,導致供不應求,一個“蒼老師”就頂一百個日本男專家。


光芒萬丈34957


上面圖是諾門坎戰役中蘇聯繳獲的日本坦克,還沒現在農村的拖拉機大,俄國人估計都爬不進去。不但個頭小,裝甲也薄,大點的機槍就能打透。俄國坦克不用打,直接碾壓。

這是日軍建制武器,中國民間俗稱“王八盒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世界手槍設計史上的奇葩。不光長的醜,最大的特點是子彈打不乾淨,必有一顆子彈留到最後,結果就是走火率高的出奇,以致日軍軍官寧肯撿中國的駁殼槍用。而缺槍少彈的八路繳獲了都嫌棄不願用。


上面還是戰爭時期的重中之重軍工技術,其他技術可想而知日本的水平。

日本在當時的世界列強中就是個小矮人,也就欺負欺負貧弱的中國這些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的差距是很大的。


現在世界的科技中心在美國,而二戰之前的世界科技中心在歐洲,特別是德國。

上面是20世紀的科學巨頭,包括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他們基本是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人。當時的美國科技都不如歐洲。

希特勒上臺後大事迫害猶太人,於是大批猶太科學家逃到了美國,比如愛因斯坦。戰後,美國和蘇聯把德國剩下的科學家又哄搶一空,這樣連帶逃避戰火到美國的科學家,才成就了美國現在的科技地位。


日本的專家在這些歐美列強面前是沒有什麼競爭力的,所以戰後歐美戰勝國不可能去搶日本專家。

相反,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這些專家卻是有用的。戰後很多日本人做為專業技術人員一直留在中國。比如東北野戰軍中就留用了幾萬日本人。這些日本人不是戰鬥人員,而是作為醫生、護士、工程師、技工等專業人員。


故紙匯


二戰中日本不像德國,德國有有世界第一款巡航導彈V-1,第一款彈道導彈v-2,第一款被用於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第一款發射中等威力子彈的自動步槍Stg44,這些裝備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頂尖的技術裝備,而日本在二戰沒有研究出任何高精尖的武器,在技術上沒有任何突破不說還設計出了很多的奇葩裝備,比如歪屁股的“大正11年式輕機關銃”(俗稱歪把子),全身鋁合金蒙皮的“零式戰鬥機”,裝配刺刀的“100式機關短銃”也叫“百式衝鋒槍”等很多匪夷所思的武器裝備。所以,不是說日本實力有多強,其實是周圍的國家比他更弱。

(全身透著邪性的“大正十一式”本尊,可以看到肩託那個奇怪的拐彎)

(崇尚白刃戰的日本人也給衝鋒槍設計了基本不會用上的刺刀)

(電影《起風了》中解體的零式)

另外,並不是日本專家沒有人要,石井部隊也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指揮官石井四郎就是一個受美蘇重視的日本專家,他用多年從事的細菌實驗所掌握的資料與美國政府的私下交易,從而換取了他不會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保證,逃過了他自己應有懲罰。

(石井四郎於1985年最後死於喉癌)


藍色大菠蘿


讀歷史一定要具備全球化視野和歷史觀,不能僅限中國那點文獻,如果懂英語,俄語和德語,很多歷史真相會讓人吐血。二戰結束後,日本的731部隊研究員被美國收納了,特別是每年拿600多中國人做的活體實驗數據,也被美國悄悄拿走。這些數據給剛在1943年成立的美國生化武器實驗室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

哈爾濱731部隊實驗室

731部隊頭目石井四郎Shiro Ishii被美國收納,美國隨後以各種理由洗脫石井四郎罪名,該惡棍死心塌地為美國賣命直到1959年死絕。當時日本人還編造說活體實驗者很多是XX黨員,後來中國內戰爆發,百姓,知識分子疲於奔命,無暇顧及,也就沒有人去追究那段歷史,或者說知道內幕的人不多,但是所幸國外卻記載了下來。



美國生化武器實驗室United States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該實驗室由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弗蘭克林1943年支持建立(羅斯福弗蘭克林競選總統經費來源於他家族Delano 家族遺產,鉅額財產主要是鴉片戰爭時期該家族幫助猶太人給中國老百姓販賣鴉片和物流的受益,所以美國支持猶太人是有經濟基礎的)

當然,美國猶太人在二戰後對美日和好有促進作用,必定猶太人在一戰和二戰給日本貸款消滅蘇聯紅軍賺錢,在中國搞河豚計劃fugu plan。

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 Hideki Tojo的好基友 前以色列總統 哈伊姆 魏滋曼 Chaim Weizmann



現在猶太人又是日本千億美元基金顧問,這倆民族壞而且狠。


Skyworld2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因為日本和德國比起來,科研水平沒有德國那麼高。再者,美蘇兩國都自認為自己的科技水平比日本牛。所以,他們對日本的專家,不大感興趣。

其實,德國科學家特別厲害。

像v1導彈,還有原子彈的設計理念,都是德國人最先想到的。

甚至,德國人制造出來的虎式坦克,幾乎可以摧毀盟軍的所有不同類型的坦克。面對虎式坦克,戰場上如果一對一的話,盟軍的坦克,根本沒啥勝算。

所以,對比起日本,德國簡直就是武器創造大國。

他們研發了各種各樣的武器投入到戰場上,讓盟軍吃了不少苦。畢竟,這些新式武器,盟軍都還沒了解過。像v1和v2導彈,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並使用在戰場上的導彈。當這個導彈出現在英國倫敦的時候,雖然有時候準確性不是很高,但是導彈在倫敦城裡爆炸,也造成了多人傷亡。

另外,像飛碟這種東西,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都還可能製作不出來。

但是在二戰的時候,德國科學家們,都在研製這種碟形飛行器。很難想象,如果他們研發成功的話,到時候這種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會給盟軍帶去什麼樣的威脅。

所以,不難看出,德國科學家,想象力和創造力,真的很厲害。

因此,在二戰後,美蘇之所以要搶德國的科學家,其實,正是看上了德國科學家這種創造力。畢竟在二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美蘇兩國,早就預感到,對方有問題。


所以,戰後,美蘇很快就進入了冷戰階段。兩個超級大國,都把彼此當做對手。那麼,想要力壓對手,用鋼鐵俠的一句話來概括形容就是,和平就是手握著比別人更粗的棒子。

總的來說,就是你想要有話語權,那麼你的棒子要比別人大才行,這樣才會有人聽你講話。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蘇在冷戰期間,一直要進行武器較量。


江水趣談


1945年5月,德國投降之後,美英蘇盟軍的共同敵人消除。面對德國這塊大肥肉,盟軍開始搶奪戰利品。蘇聯當時最看重的是德國的物資,蘇聯希望利用德國的物資彌補自己的戰爭損失,所以蘇聯將德國的工業基礎幾乎一掃而空。蘇聯也不僅僅搶奪德國的工業基礎,也搶奪德國的人才。相比較於德國的物質基礎,美國更看重德國的人才。當蘇聯將重點放在物質基礎上時,美國則全心全意搶奪德國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

幾個月後,日本法西斯也投降。日本投降之後,卻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一方面蘇聯將日本在東北等地的工業基礎幾乎一掃而空。另一方面單獨佔領日本的美國、對日本的人才也缺乏足夠的興趣。同樣都是戰敗國,同樣都有一定人才,為什麼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呢?

二戰以前,日本的科技和德國的科技不在一個側面上,兩者的科技人才也不在一個級別上。

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間,美國和德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科技貢獻和人才輸出絲毫不弱於美國。西門子、卡爾本茨等一大批人才對第二次科技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德國人的眾多發明也影響了當時的世界。二戰前德國依然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比如愛因斯坦、普朗克等人。德國的人才不僅僅侷限於科技領域,二戰前德國在各個領域的人才更是不可勝數,哲學、數學、文學、音樂等各個方面都人才濟濟。

日本在二戰之前的人才則相對較少,尤其是科技人才嚴重不足。日本在二戰前幾乎沒有像樣的科學家,其他領域也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人才。日本人才不僅沒有辦法和德國媲美,也沒有辦法同其他歐美國家的人才相媲美。德國人才在當時世界上則屬於一流水準,美國、英國等國對德國人才垂涎三尺,對日本人才則沒有多大感覺。所以當他們有機會搶奪德國人才的時候,自然不會輕易錯過這個機會,而對於日本人才則持相對“淡定”的態度。

二戰結束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境內和其他國家都大力推動了當時技術進步。

德國人才在戰爭中製作出各種先進、高性能的武器,比如德國的衝鋒槍、手槍、坦克在當時都處於一流水準。二戰期間,德國還研製更加先進的武器。當時德國也在加快核武器的研製,只不過德國最後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完成研製。德國雖然沒有研製出核武器,但是德國卻研製出V2導彈這種非常先進的武器。V2導彈給英美盟軍帶來了極大損失,而且V2導彈也是後來火箭的原型。美國在二戰期間研製出威力更大的原子彈,美國之所以能夠研製出核武器離不開德國裔科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理論是原子彈研製的重要理論基礎。美國已經嚐到了引進德國科學家帶來的種種好處,有一次公開搶奪德國人才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錯過。

二戰結束前,日本人才則鮮有表現機會。日本的武器在美國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三八式步槍根本達不到美國的要求,南部式手槍連自殺都不夠格,日本的坦克典型的薄皮大餡。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也沒有研製出像樣的讓美國心驚肉跳的新式武器。

英美等國對日本人有種族偏見。

二戰之前,整個亞洲只有日本一個列強,其他國家要麼是殖民地,要麼是半殖民地。當時世界上的強國大部分都在歐美。二戰結束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科技成果由白種人創造。所以歐美白人自認為有一種先天的優越感,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最聰明的人。當時歐美白人對其他人種有相當強的人種歧視。一戰以前,這種其實更加嚴重。一戰之後,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提出了關於“種族平等”的提案,以擺脫日本人在國際上被歧視的地位。從巴黎和會到二戰結束也就是二十多年時間,美國、英國等國家對日本人的歧視不可能清除。在英美等國眼中,他們更相信白皮膚的德國人的科技水平與科技能創新能力,他們不會相信日本人的科技能力與創新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伴隨著二戰而來。

二戰雖然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科技革命的到來。當時美英蘇等國已經意識到科技在戰爭的中眾多作用,也意識到已經到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德國與美國的對抗中,促進兩國科技進步。美國若想在科技革命中佔據優勢地位,則需要德國的科學家,需要德國的人才。所以當機會出現後,美國自然會搶奪德國的人才。蘇聯在與德國的戰爭中,也意識到德國科技力量的強大。蘇聯若想在戰後世界擁有更多話語權,自然也需要發展科技,也需要德國人才。

二戰結束前日本的科技相當落後,還沒有完全成為一個工業國家,談不上科技革命,美國自然對日本人才缺乏足夠興趣。二戰結束後,美國一國獨佔日本,蘇聯無法插手日本本土具體事務,也無法再美國佔領區搶奪日本人才。所以即使蘇聯想要日本人才,也無法搶奪。

當時日本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確實比不上德國。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現在日本的科技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不弱於德國。日本的各方面的人才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位。


依稀說史


主要是當時美國和蘇聯的軍工水平遠比日本好,並不需要向日本索取人才。

但德國不一樣,二戰期間,德國人研製的某些武器在當時可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典型的有V-1、V-2火箭、Me-262噴氣戰鬥機。所以在德國戰敗後,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瘋狂的搶人大作戰,瘋狂搶奪德國的科學家。

比如說美國,美軍為了搶奪德國科學家,還專門制定了一個“回形針行動”計劃。

在該計劃中,美軍派遣大量的情報人員前往德國秘密搶奪德國的科學家,這些情報人員分為若干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又分為若干個情報小組,分別負責戰鬥機、火箭、導彈等武器裝備及其相關人員的蒐集工作。

美國人還把目光投向了即將成為蘇聯佔領區的圖林根州和薩克森州,二戰末期,大批的德國研究人員從柏林轉移到這兩個州,而美國人並不希望這一切都被蘇聯接管。

於是,為了搶奪這些德國的科研人員,美國就專門組織了情報人員來到這兩個州,在蘇軍的眼皮底下,暗中鼓動德國的科研人員帶上自己的家屬、行李和文檔乘坐汽車到達附近的火車站,再坐火車前往英美佔領區。

(通過回形針計劃抵達美國的德國科學家)

在英美佔領區,這些德國科研人員及其家屬遭到了美軍的扣留和審訊,審訊時間長達數月之久,情報人員從他們口中得到足夠滿意的結果後,就將一部分人放走,又將1600餘名德國科學家、技術人員帶往美國。

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沃納·馮·布勞恩和他的V-2火箭團隊。馮·布勞恩被稱為德國導彈之父,他被帶往美國後,美國人對他寄予了厚望,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還親自接見了布勞恩。在1969年7月,美國人用他設計的“土星”5號導彈第一次將人類送上月球。

圖:沃納·馮·布勞恩

面對美軍咄咄逼人的搶人行動,蘇聯也推出了自己的搶人計劃——奧薩瓦根行動。

在1946年10月22日,蘇軍一天之內招募了兩千餘名德國科學家,而且將相關的設備全部都運往蘇聯,蘇聯內務部擔心發生意外,還繞過當地蘇聯佔領軍政府,直接動用了92列火車來運送這些德國科學家和相關設備。

總之,在德國戰敗後,德國的科學家和相關的設備確實遭到美國和蘇聯的搶奪。

那麼,日本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呢?

說起來,日本的軍工方面的科學家確實是無人問津,原因很簡單,美蘇兩國看不上。

美蘇兩個之所以搶德國科學家,主要就是當時德國的軍工水平太好了,當時德國有V-2火箭、Me-262噴氣式戰鬥機以及許多正在研發的黑科技,這樣的人才和技術,美國和蘇聯自然愛不釋手,於是就紛紛搶奪。

而日本的軍工水平遠不及美蘇,美蘇兩國看不上,既看不上,自然也就不搶奪了。

當然,日本一些生物和醫學方面的科研人員就被美國人秘密帶走了,還有731部隊的相關數據也被美國人拿走了。只是,當時二戰剛剛結束,人們比較關心的是軍事領域,所以日本的科研人員也就無人問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