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途岛海战,日本航母8艘军舰200艘,美国3艘航母军舰23艘,为何日军惨败?

大熊影视


中途岛海战,美军以少胜多,击沉了日本4艘航母,一举夺得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日军从此一蹶不振,损失惨重,一步步走向灭亡。而中途岛美军如此佳绩,也一直为世界军迷所津津乐道。

时值日本刚刚对美国宣战,偷袭珍珠港,重创了毫无防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内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日军还兵分多路,大举进犯东南亚。不到半年,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泛地区几乎全部沦陷。日本海军还在珊瑚海海战中重创了美国舰队,击沉航母一艘,重创航母一艘,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

但是日本人扩张的美梦在中途岛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中途岛战役也成为了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那么,日本究竟为什么在如此有利的形势下输掉了这场战役呢?

首先,盲目自信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取得的一次次的胜利,尤其是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冲昏了日本人的头脑,指定的计划大意而漏洞百出。在舰队出发后,曾经27次汇报发现美军发送紧急电报和调动各方舰队,而盲目自信的日本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行动目的被美国人发现了,固执己见的继续进行行动。但是其实美军早就截获了日军的电报密码,破获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全部情报,其对日军行动的预测只有5海里的偏差,对日军行动了若指掌。中国有个成语叫“骄兵必败”,不可一世的日军被严阵以待的美军击败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日军没能集中所有力量投入到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中2艘航空母舰正在维修,2艘航空母舰被分配到阿留申群岛做毫无意义的佯攻,真正投入到战斗的只有4艘航空母舰,共有261架舰载机。而美国则在中途岛集中了其能集中的几乎所有力量,飞机达到了354架,超过了日本。

还有技术上日本也落了下风,美国在1937年就实验安装了搜索雷达,而日本则主要靠侦察机进行侦查。战役进行中,日本舰队没有进行双相搜索,进行单相搜索的飞机中有2架出现故障,延误了起飞时间,进行搜索中的水上飞机也时常更改战报,造成信息延误,影响了南云忠一的判断,导致作战失败。


利刃号


很遗憾,这个数字对比其实只是一个假象。日本海军的8艘航母、200艘战舰、近700架飞机是用于整场战役的力量,但在战役策划上,日本人犯了经常会犯的毛病——把整个行动计划搞得无比复杂庞大,以至于任何一点失误都会造成行动的彻底失败。在这个计划中,日本海军把自己这支庞大的力量给拆分成了若干个部分,而且每个部分之间相隔的距离少则上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基本无法互相支援,只能各自为战,这就是兵法中典型的“备多而力分”,无意义的分兵。

日本人的作战计划中,要实现的目标也过多,既包括了消灭残存的美国海军舰队,又包括占领中途岛,而且还没有区分主次,这一方面在战时造成南云忠一的举棋不定,另一方面也让各支不同的部队同样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事实上,真正的中途岛战役开打的时候,直接参与战斗的只有南云忠一的第一航空舰队,包括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5艘补给船,一共26艘舰艇而已。实际参战的飞机也只有第一航空舰队搭载的272架舰载机。相对的,美军实际参战兵力包括3艘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2艘油船,一共30艘舰艇。参战飞机除了233架舰载机以外,还有中途岛上的120架岸基飞机,总数达到353架。因此,从实际参战兵力上来看,美军在舰艇数量上略胜,飞机数量上甚至还大大超过日军。这就意味着美军通过集中兵力,使得自己在局部战场上,反而相对严重分兵的日军占据了兵力的优势。

至于其他的日军舰艇呢?跟在南云忠一后面近百公里外的主力舰队有7艘战列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4艘补给舰;预定登陆中途岛的舰队在南云忠一西南方向数百公里以外,包括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14艘运输舰和8艘补给舰;至于远在数千公里以外的阿留申群岛准备吸引美军注意力的北方编队,则包括了1艘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6艘潜艇、5艘扫雷舰、3艘运输舰和3艘补给舰。其兵力分散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当然,除了兵力对比之外,日军在战役前和战役中还犯了太多错误。比如密码被破译、比如低估美军修理船只的速度、比如战前侦察时模糊不清的结论、比如有名的“换弹命令”……但总的来说,至少在战场上,日本海军的优势并不是全局的优势那么大。T


联合防务



此次大海战,真正体现了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话。打一开始,威风八面的山本元帅就犯了战略性错误。把航母兵分二路作诱饵,然后用大和战舰的十八英寸巨炮把尼米兹仅存的三艘航母轰个稀烂。



南路日航母舰队司令南云忠一放飞的八架侦察机有一架起飞晚了,侦察扇形队列少了一块。第一次轰炸中途岛的机队报告,还需要第二次轰炸,可是将返航的飞机刚刚挂上炸弹,延迟起飞的侦察机却报告,发现美军舰只在迎风航行,南云马上意识到,这是美军航母。他马上坚定下令,让机库里,甲板上已经挂上炸弹的飞机卸下炸弹,挂上鱼雷。

再说美军,当由情报得知日本舰队的位置时,从来没有指挥过航母,不是飞行员出身,临危受命的斯普鲁恩斯少将,竭力说服飞行指挥官对飞机油量的疑虑,把三艘航母上的鱼雷机中队,战斗机中队,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中队全部放飞去攻击日军。就在南云舰上乱作一团时,美军三个鱼雷机中队最先到达。他们不顾护航战斗机未到的危险,怀着为珍珠港报仇的意志。强行进攻。结果是三个中队基本全军复没。

可是南云也很糟,护航编队彻底打乱,护航零式战斗机都在低空追逐美军鱼雷机,他刚气急败坏地下令轰炸机起飞时,值班参谋一声尖叫响彻舰桥:俯冲轰炸机!企业号俯冲轰炸机大队长麦克拉斯基少校带着自己的大队赶到了,与其它二个几乎同时到达的轰炸机队立即发动进攻。1942年6月4日上午10点35分,仅仅短短五分钟,日本联合舰队【赤城】【加贺】【苍龙】三艘重型航母包括一线飞行员全部葬身大海,而优秀的海军飞行员是很难得到补充的。


仅存的【飞龙】号在竭力组织反击,重创了美军【大黄蜂号】后,第二天天刚亮,终究独木难支大局,被美军击沉。山本终于明白,战列舰的时代已过,而一线主力航母舰队的被歼,彻底宣告了大日本帝国称霸西太的美梦完全破灭了。日本也从中途岛海战后一撅不振。趾高气扬的【皇军】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


手机用户崔永方



1942年6月4日,日本海军对美国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发起进攻,由此点燃了“中途岛海战”。

航母对航母,看谁是猛虎。

日本方面在中途岛海战中的战略部署中,总共安排了8艘航母,120余艘战舰。美国方面则只有3艘航母,40余艘战舰。自从表面的兵力部署看,日军兵力几乎是美军的3倍,然而在日军碾压性的兵力面前,美国最终以付出1艘航母、1艘驱逐舰与147架飞机的代价战胜了日军,创造了太平洋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奇迹。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开始落到美国人手里,卡住了日本海军伸到太平洋上的触手,并逐渐将它绞碎。



日军拥有碾压性的兵力优势,但是最终为何还是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

事实上,对于日军投入到中途岛海战中的兵力,我们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诚然,日本方面在中途岛海战的战略部署中,确实是部署了8艘航母,但是实际参与到中途岛海战的航母并没有8艘,只有4艘,分别是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美国方面则有3艘航母,因此中途岛海战中日军虽有优势兵力,但是并不足以碾压美军。

更有意思的是,指挥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与南云忠一,正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的指挥将领,这两货偷袭成瘾,所以在中途岛海战中也采取了偷袭的战术。美国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空军还曾于1942年4月18日以牙还牙地偷袭过日本东京,当时将日本吓坏了,这也催发了中途岛海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引起美国人的报复,于是有了美国杜利特尔航空队偷袭东京,然后又引发了日本进攻美国中途岛海军基地。战争便是如此,谁服软谁输。

日本为进一步掌控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成为日本的必攻之地。但是,日本进攻中途岛的计划已经在1942年5月为美军所破解,而日本仍不知道美军已经知道己方的计划,美军也正是利用这点制定了将计就计的计划。因此日本仍然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或者说仍然沉浸在珍珠港事件的美梦里,1942年5月初的珊瑚海海战日本也取得了战术性胜利,殊不知美国已经摆好架势等着他们来了。虽然日军先派1艘航母去进攻阿留申群岛以声东击西,但是美国已经不可能上当了。

这导致日本在战略上已经输了。



山本五十六策划珍珠港事件时很冒险,在中途岛海战的部署中实际上已经显得相对保守,但是保守中又透着对日本海军的自信甚至自负。不过,南云忠一仍然偏向保守,在珍珠港事件中,虽然日方补给跟不上,但是美方的船厂、油厂等并没有遭到破坏性袭击,但是南云仍然以补给不足撤军,放弃对美军航母的搜索。在中途岛海战中,南云犯了类似的问题,过于谨慎,在侦察机发展美军踪迹并有航母时,南云竟然保守地选择让正处于战斗状态或者备战状态的战斗机返航,甚至命令海军舰队向北撤,这无疑是主动脱了裤子让美军打自己屁股。

南云的指挥不当导致日本损失惨重,参加中途岛海战的4艘航母全部被美军击沉,1942年8月5日,山本五十六不得不选择结束这场海战,下令撤军。美国则继续追着日本打,在后续的追逐战中,美军再次击沉日军1艘重巡洋舰。

在南云的指挥下,日军在战术上也输了。



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在这场海战中,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事件所创造的神话被彻底打破,当然日本海军实际上在珊瑚海海战中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碎了日本妄图掌控整个太平洋制海权以完成对南太平洋侵略的战略目标,所以后来日本为了翻盘才有将战略重心转移到瓜达尔卡纳尔岛,试图从瓜岛扼住美国在南太平洋的“脖子”,结果又被美国掀翻了。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日军在珍珠港事件中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但是在美国的航母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这只不过是皮外伤而已,在美国强大的生产力面前,重建太平洋舰队也不过是美国国会上的几张投票罢了。

日本耗资源耗不过美国,比生产力也比不过美国,这也是日本为什么这么重视太平洋战场的原因,想到南太平洋掠夺资源,结果被美国踹出去了。

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失败,对于整个二战战局有着积极的意义,甚至也可以说美军的胜利是二战的转折性胜利。


宁糊涂


日军的惨败完全是自找的,从一开始就是犯了多个错误,整个计划制定的一厢情愿。

日军根本没有想好,为什么要发动中途岛战役?日本的思路相当小组乱,一场以攻占一个岛的目标的行动,最终变成了一场战略决战,几乎将自已的全部兵力都投入进去,而且制定的计划几乎就是一个混乱来形容,看似安排周密,其实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差错,都会让整个计划失败。

日军给自已编了一个剧本,先在阿留申方向上发动进攻,引美军主力舰队整体来援,再突然在中途岛开新战场,把出援的美国舰队吸引进来,从而进行一场决战。如果这中间出点问题,日本就没有胜算了,美军行动不在日军计算之内,那怕出点误差都是大问题。

为了演好这大剧本,日本进行周密的安排,其实是怎么不利,怎么来,原本强大的舰队被分开了,相互间根本支援不了。而且给各部的任务也相当复杂与混乱。中途岛要派航母主力去攻击,其实这个岛本身的防御力量并不高,这有点杀鸡用牛刀,可是日军的航母编队还有一个歼灭美军舰队的任务。

没等开演,日本先在情报战中失败了,作战意图,甚至大体的作战方式为美军所知,这让美军有了机会按自已的剧本开战的机会,而不是日军的计划。日本一系列作战安排,在日舰队发现美军航母之前,全部是失败的。美军舰队在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现,然后对日军发起致命的进攻。既便当时,日本侦察机及时发现美舰队也一样,因为美军的舰载机群的出击不会被改变,日本舰队被一通轰炸的命运不变。

由于双方的航母兵力相当不大,以4 :3,日本依然没有胜的把握,既便日本指挥官没犯,对于战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南国军情


中途岛海战,从军舰的势力来说,日本海军比美国海军稍微占有优势。但日本海军为什么战败呢?

大致原因如下:

1、战争目标。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和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都是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坚持下发生的。中途岛海战之所以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偷袭珍珠港的偷袭效果并没有能够彻底摧残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活动能力。因此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战后对战争效果进行了检讨:


头六个月或一年大约是可以顺利进攻的。但对于第二和第三年的战事,我就毫无信心了

即山本五十六认为,偷袭珍珠港只能组织美国海军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但在第2年、第3年日本面临美国海军攻击的风险大幅度增加。

这是日本海军没有能够在偷袭珍珠港彻底摧毁美国海军基地从而迫使美国海军撤回到美国西海岸的后果。

因此,为了再次重创美国海军,为日本赢得更多时间,山本五十六再次制定计划,发起中途岛海战,意图再次伏击美国海军。

即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的目的还是伏击美国海军,以彻底摧残美国太平洋舰队,完全掌控太平洋航海权。

日本海军在1909年所制定的和美国作战的《国家防卫策略》中就认为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决战的地方就是在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海域。

在1911年罗杰斯少将制定的和日本作战的《橙色计划》中,美国就认为一旦日本攻击自己,美国将会失去太平洋地区,退回到美国加州等西海岸。在保存实力后,美国海军将收复菲律宾,然后北上和日本海军展开作战,最后封锁日本本土。

二战前日本和美国两国对于决战地点的不同预测:

红色是日本预测和美国海军决战地点

蓝色是美国预测和日本海军决战地点。

由于山本五十六坚持偷袭,改变了日本和美国两国原本制定的决战地点,变成了中途岛。

二、日军中途岛作战计划分散。在偷袭珍珠港之后,山本五十六和参谋宇垣缠为了对付美国的航母,就策划攻占夏威夷瓦胡岛,诱使美国海军出击并歼击。山本五十六的目的是在美国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和独立级航空母舰服役前,摧残美国太平洋海军,让日本海军独霸太平洋。

但山本五十六攻打夏威夷的计划,被陆军部和海军部否决,最后大本营决定南下策略。1942年3月6日美国的列星顿号、约克镇号航母空袭日军,导致了日本认为这是美国海军反攻的预兆。

4月2日,山本五十六再次提出进攻中途岛计划,以并离职来威胁大本营,最后大本营统一了山本五十六攻打中途岛计划,但条件是:

攻打中途岛计划(MI作战),必须同时执行攻打阿留申群岛(AL作战)、攻打莫士比港(MO作战)。

也就是说中途岛海战并不仅仅是伏击美国海军的中途岛这个地方的战斗,还要同时进行攻打阿留申群岛和莫士比港。

一场战争,有三个目标。这就注定了中途岛海战成功的机率大大降低,因为这会减少作战计划的资源和精力,同时增加计划泄露的风险。

事实上,正是美国海军破译了日本攻打莫士比港的作战密令,才在珊瑚海击败了日本海军,导致日本海军有三艘航母无法参加中途岛海战,即MI作战。

当时美国海军有5艘航母,分布是列星顿号、萨拉托加号(回国整修)、约克镇号、企业号、大黄蜂号。

日本当时有6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

珊瑚海之战后,美国损失1艘航母,日本损失2艘航母。致使原本的6VS4变成了4VS3。

MO作战先进行,然后同时进行MI作战和AL作战,让美国海军在破译MO作战后,先发制人击败日本海军,在以逸待劳在中途岛反包围日本海军。

同时进行三个作战计划,这也是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败的重大原因。因为日本海军如果没有在珊瑚海之战的损失和阿留申群岛的分散兵力,日本海军即便被美国海军反包围,还是占据优势的。从1909年日本海军就开始准备和美国海军的决战,而美国海军虽然从1911年就开始和日本海军的作战,但在偷袭珍珠港之战后,气势上已经遜了一筹。

也就是说,没有MO作战和AL作战,日本和美国不约而同设想的两国海军正面决战将在中途岛进行。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胜算比美国海军高。美国海军被迫彻底到西海岸将成为1911年罗杰斯少将预想的事实。

三、因为MO作战密令暴露,让日本海军的伏击变成被伏击。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是用陆军攻占中途岛来作为诱饵,让夏威夷的美国海军来攻打,从而伏击他们。

山本五十六的计划:

1、由田中赖三率领5000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攻占中途岛;

2、近藤信竹空袭并支援登陆部队,在美国海军在中途岛南面出现时,撤退诱敌北上到中途岛北部;

3、南云忠一的第一舰队在中途岛东北偏东500英里海域埋伏,在美国海军进入中途岛北面海军时出击;

4、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在南云忠一以西300英里埋伏,

5、高须四郎部队作为MI作战和AL作战的支援。


美国海军反埋伏计划:

美国的计划很简单:16和17特遣队专门攻击日本海军航母,中途岛驻守的飞机和潜艇专门攻打航母之外的其他日本船只。

这个计划看似简单,其实和山本五十六发动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击沉对方的航母。

就打航母,就打航母,就打航母。这也是为什么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4艘航母后从战略上由进攻转向防守的根本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太平洋战争的构建就是航母。谁有航母,谁就占有攻击的主动权。

四、日本中途岛海战和攻打阿留申群岛的战斗机会规模太大,行动准备时间有不足,导致不少军舰准备不足。南云忠一在5月25日汇报,登陆机动部队因为补给问题而无法按期出发,迫使山本五十六不得不把作战计划时间推迟1天,这也让美国海军在当天扑了个空。第六舰队的潜艇因为维修和避开美国空军的监察,也不能按时到达夏威夷海域。K计划也因为美国增派水上飞机而无法执行。珊瑚岛海战导致2艘航母无法参战。

这些都是大本营要求山本五十六攻打中途岛必须执行MO作战和AL作战的缘故。如果只是单纯的中途岛海战这个作战目标,相信日本海军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

由于美国海军提前准备好,先伏击前往伏击区的南云忠一的第一舰队,打乱了山本五十六原本的伏击计划。


总结,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原因:

日本陆军部、海军部、大本营并不重视山本五十六击溃美国航母的建议,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都是在山本五十六的辞职威胁下才得以进行;

中途岛海战在MO作战之后和AL作战同时进行,导致了作战计划泄露和作战计划准备不足,让日本海军从伏击变成被伏击,从准备充分到匆忙上阵。

事实证明,日本在中途岛损失4艘航母后,直到1944年才有大凤号航母服役,但当时美国已经有大量的艾塞克斯级和独立级服役。日本再无不能和美国争夺太平洋航海权,也无力东山再起。

山本五十六一心坚持偷袭并摧毁航母的计划并没有错,但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之前重视的是海军战列舰,而非航母。

山本五十六在给他姐姐的信里表达了对偷袭珍珠港效果的看法,也可以看出他为什么坚持要发动中途岛海战以消灭美国海军的原因:


战争终于要开始了,虽然现在到处充溢着热闹喧哗,但这一切都会消失……珍珠港的胜利微不足道,不适合用来大肆宣传,这样会使日本人民忽略了事情的严重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中途岛海战计划的制定者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他以大胆甚至冒险决策的能力而著称。同时山本五十六还具有十分浓厚的樱花情结,宁可在短时间内凋谢,也要开的十分灿烂,而中途岛海战这项大规模的计划无处不体现着这位指挥天才的情怀。

在攻打中途岛的计划中,山本五十六共调动了206艘水面舰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舰)、约470架舰载飞机、214架岸基飞机、1.68万人登陆部队和建立基地的部队,几乎将海军的全部精锐包括在内,可谓浩浩荡荡,大有一举中途岛的意味。而事实上,日美这次海战的实力对比,日军方面却占有绝对的优势,可结果却出人意料。

其实,这次作战计划包括三项独立的但需要协同作战的军事行动:

第一:对西阿留申群岛进行攻占;

第二:对中途岛进行攻占;

第三:决战于美太平洋舰队。

这三项独立的军事行动,导致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分兵作战,实际攻打中途岛的海军力量被大大减弱。由南云忠一率领的第一航母舰队担任中途岛的主攻,包括4艘航空母舰,运载着26架飞机。另外,4艘航空母舰上分别装载36架基地空军的驱逐机,准备将中途岛占领以后到岛上进行布置。另一只入侵舰队有12艘运输舰进行护送,载着5800名官兵,准备登陆。这么看来,日军相当于是主动放弃了自己巨大的优势,日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就被进一步缩小了。

此外,美国海军在之前袭击威克岛时,截获了1艘日本巡逻船,得到了一本日本海军电报密码,所以这次海战美国海军方面对日本舰队的舰队实力、作战计划和指挥人员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而日军方面则对此一无所知,只是按着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实则是被美国舰队实实的玩了一把。

另外,南云忠一的指挥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首先是忽视了侦察任务,南云舰队没有专门的侦查机飞行队,而且日本舰队没有进行双相搜索,单相搜索导致对美舰队动向产生迟误。而且在关键时刻,南云没有采纳山口多闻的建议,导致舰机同沉,损失惨重。山本五十六大将则亲自坐镇战列舰队出战,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自动放弃了战役的指导。几个因素加起来,山本不得不接受中途岛惨败的现实。


历史长流水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6月,美日海军在太平洋中途岛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经过1天的海上激战,日本损失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各2艘、战列舰1艘,飞机332架,还有3700名舰员及飞行员;美军仅损失航空母舰与驱逐舰各1艘,飞机147架,阵亡士兵307人,美国完胜,日本惨败。如此的兵力悬殊情况下,美国获胜是通信技术的胜利,是情报获取的胜利,是战场指挥艺术的胜利。那么日本为何会惨败?请往下看。

(南云忠一)

先看看美日双方兵力对比

日本海军:拥有7艘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5艘水上飞机母舰、11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66艘驱逐舰、29艘潜艇、21艘补给舰、17艘运输舰、5艘扫雷舰、390架舰载机及100架水上飞机,总指挥为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战场指挥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斯普鲁恩斯)

美国海军:拥有3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19艘潜艇,238架舰载机,其他军舰15艘,总指挥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战场指挥为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美日这场海战力量悬殊如此之大,大家看了都不相信日本会惨败。

再看看作战过程有无瑕疵

1942年5月20日,美军在战前已确定了日本袭击的目标为中途岛,而此时的日本并不知情。5月27日,美军仅用4天就恢复了在珊瑚海遭受重创的“约克敦”号航母的战斗力。日本在阿留申的佯攻,美军并未理睬,将所有航母埋伏在中途岛以北200海里处,准备伏击南云舰队。

(日本加贺号航母)

南云忠一开始了拙劣的表演

6月4日凌晨4时30分,南云的航母舰队抵达中途岛西北240海里处,派出5架侦察机搜寻美军航母,并派出180架战机对中途岛进行首轮轰炸,轰炸间隙,有10架美国鱼雷轰炸机独自飞向了南云的航母,7架被击落,有3架突破防线对南云“赤城”号投下了鱼雷,但均被躲过。南云发现岛上飞机还能起飞,急忙发出第二波攻击命令,航母上乱作一团,忙着拆掉飞机上已装载好的鱼雷,换上高爆炸弹。

(美国企业号航母)

所有飞机更换完毕高爆炸弹后,一架侦察机发来讯息,在中途岛以北200海里发现敌舰10艘,型号不详。南云担心有航母,立即下令拆掉高爆炸弹,更换鱼雷。估计此时的地勤处于崩溃中。航母再一次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

正在混乱之时,从中途岛飞来16架美军轰炸机,但全部被击落。又有15架美军空中堡垒,也没有命中目标,被击落。8时20分,日本侦察机发现疑似航母,此时,日军第一批攻击的飞机已返回舰队上空,等待着舰;第二批还没起飞;保护舰队的战斗机群燃料也即将耗尽。南云无奈的命令暂缓第二批起飞,腾出地方,让第一批飞机降落,甲板上堆满了高爆炸弹和鱼雷。

(中途岛海战图)

斯普鲁恩斯开始了优秀的表演

此刻,斯普鲁恩斯已确定了南云舰队位置。9时30分,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的15架战机发起第一轮攻击,均被击落。接着,从“企业”号航母上飞来的14架被击落了10架。10时15分,从“企业”号上起飞的37架战机悄然出现在南云舰队西南方上空。他们发现了堆满炸弹的“赤城”号和“加贺”号,投下了重磅炸弹,“加贺”号率先爆炸,迅速沉没。“赤城”号也被击中,迅速起火,南云下令弃舰。几分钟后,日本航母“苍龙”号也被从“约克敦”号起飞的17架美军轰炸机击中,缓缓沉入大海。

(中途岛海战)

日军唯一剩下的“飞龙”号航母尾随返航的美机,向“约克敦”号航母投下炸弹,不得不弃舰。“飞龙”号也被美机击中,淹没在火海中。日本丢掉4艘航母后,急于报复,诱使美军追击,但美军没有上当。次日佛晓,山本五十六明白没有航母的舰队太过危险,下令撤退,撤退途中又被美机击沉巡洋舰1艘。日本海军一败涂地。

(中途岛海战)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很清楚日本一败涂地的原因了。首先,是日军南云忠一中将绝对是纸上谈兵之辈,指挥水平有待商榷;其次,日军舰队过于分散,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再次,日军战前准备、侦查不足,过于自信、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对战场形势的把控实在不敢恭维;最后,通信技术及雷达技术的落后,导致目标迟迟定不了位。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母实力对比。

(中途岛海战)


野史也是史


不请自来!


从宏观来看,日本中途岛海战的战败是必然;总结了7点,算是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的7宗罪吧!


失败之一:部署了8艘,实际中途岛海战只有4艘航母


整个中途岛海战的战略方面,日本部署了8艘航母,但实际参与到交战的只有4艘;也是南云忠一的四艘航母,分别是: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而美国有3艘航母,虽然兵力有差距,但日本不足以形成碾压之势。

而其他四艘中,有2艘在维修,有2艘被分配去阿留申群岛做无意义的佯攻了。


失败之二:信息不对称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美国就截获了日本的电报,知道了日本在中途岛的战略战术思路,及军力的调动情况;这就形成了美军提前做好准备在中途岛伏击的状态,而真因为美军提前截获日军动态,所以提前在中途岛部署了122架飞机,这大概相当于一艘航母满载的舰载机数量;所以从交战的数量而言,美军并不处于下风。


失败之三:战术过于复杂

虽有8艘航母,近百艘战舰,但由于同时进攻阿留申岛和中途岛多地,进行多编队攻击;战术过于复杂,兵力过于分散,反倒没有了重点。

日军在珍珠岛战争之后核心目标是摧毁美军的太平洋舰队战斗力,所以打击航母是关键;但在中途岛战争中一会攻击岛上飞机,一会攻击航母;战略目标混乱。

而反观老美,则是集中兵力一举歼灭(符合兵法中的重点打击)


失败之四:忽视防御且掉链子

硕大的航母,在航母上空长期保留的飞机竟然不足10 架;而且攻击重点不明确,一会要攻击对方飞机,一会要攻击对方战舰,最后导致舰船上的弹药经常更换,一会是鱼雷一会是炸弹,导致甲板上堆满了弹药,被击中的时候引起连锁反应也就是不奇怪了;

而且南云不愿意分散进攻力量,组织侦察机编队,而采用老式的水上飞机侦查,并且在起飞前有2架飞机出现故障,延误了起飞时间,导致发现美军的时间较晚。


失败之五:将帅不和

日本作为东亚国家,受东亚文化熏陶,都同样有着派系斗争;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是不和的,山本是少将属于航母支持者,而南云属于巨舰大炮的支持者;而南云往往桀骜不驯,不听指挥;在日本海军内部永野修身虽然是海军部的幕僚长,但属于实际掌权者,而南云作为永野修身的小弟,他俩人都是巨舰大炮派的支持者;

机动部队作为日本的重要部队,谁能成为司令官,意味着以后官运亨通。按照山口的思路,最佳的机动部队司令官是山口多闻;

在两派常常会有争斗的情况下,永野修身让鱼雷战和航海专家南云中一来当,而且南云和山本军衔差别在素来讲究等级的日军中,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失败之六:海战观念落后

日本从一战前到二战,海军基本没吃过败仗;战术也因为长期胜利没有进行革新;而美军在珍珠岛被日军击沉战列舰之后反倒是放开了手脚,以航母为核心,对战列舰和航母进行混编;这直接可以对航母形成对空掩护;而反观日本则将【大和】号留在驻岛,等待决战使用,由于没有进行混编,南云只能用巡逻机对航母保护,力度不够。


失败之七:科技实力落后

关键的一点就是,两边在交战前,美军的航母都配备了雷达,日军还没接近就已发现,而日本基本还处于靠目测的阶段;这个在美军借助云层进行俯冲式轰炸的时候特别明显。

其次就是维修能力,珊瑚岛海战后日本的【翔鹤号】修理需要一个月,而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战,集中3天3夜抢修,这就是科技硬实力的体现。


所以,日本战败一点都奇怪;而珍珠岛海战虽然胜利了,但从根本上并没有达到日本战前的目标(也就是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母集群),而只是打沉了大批的战列舰,而后也没有立即找寻美军航母踪迹进行打击。二战末期,海军战术已向航母转型。


以上供参考!


DQ视角


中途岛海战,日本投入航母8艘、军舰99艘、潜艇21艘,飞机约700架。而美军只能出动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3艘舰只,飞机354架。实力悬殊,分析原因:多的不说,就说两点,估计也是大多数人赞成的三点:1)情报,这个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就是在大战前夕,美国屡次截获日本不加密电文,而在电文中,最经常提到的就是AF,美国情报官于是上报当时舰队司令--尼米兹,于是情报机构决定恢复中途岛上淡水系统冷却器有问题,让派人来修为由,成功确定情报里所指的AF就是中途岛,于是尼米兹在这里调集重兵,势必要拿下这一战。

中途岛地形

2)技术,这个可能有人不知道,那就是关于雷达技术,二战期间,东京工业大学的八木教授研制出一种雷达,未受到日本政府重视,连申请日本国家专利也未获批准,因此八木教授很生气,后来美国邀请他赴美讲学,得到的"八木天线"技术,投入的太平洋战场,使美军舰队的雷达优于日军舰队,虽然当时的雷达技术只能探测30海里,当着已经不错了,相当于明眼人打瞎子,因此美军的胜利与这种雷达有很大关系。

3)指挥,众所周知,南云中一在换弹问题上,一直很凌乱,一会挂炸弹,一会挂鱼雷,致使甲板上大量刚卸下的炸弹没有收回,在遇到美军攻击时,无异于自杀。当然这也不能怪南云,因为他也是根据侦察机反馈的消息,做的判断,只能说是指挥上立场不坚定,判断失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