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国大都督周瑜,一代英才究竟是如何死的?

Han-DaiJun


周瑜是在36岁时因一场突发疾病英年早逝的,他是一位心胸宽广,有着杰出才能的军事家。这两点上,正史和《三国演义》有相当大的出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在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的热情赞颂。它不仅誉扬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而且对他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风流文雅的儒将风度,雄武俊美的奕奕神彩作了高度的概括。

应该说,苏轼笔下的周瑜,和正史中的周瑜吻合度非常高。

在《三国演义》里,周瑜作为诸葛亮和蜀汉的对手,是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最后被诸葛亮用计气死的人。

而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一个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气度恢宏的军事家。

他外形英俊威武,内心忠诚事主,矢志不移。

他有过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勇冠三军,擒邓龙,战曹仁,“跨马擽阵”,不避矢石。

他重友多情,慷慨好施,曾“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与孙权,鲁肃情同手足。

他“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能“折节容下”,因此程普等新老将领皆对他心悦诚服。

他多才多艺,精于音乐,时人有誉“曲有误,周郎顾”。

孙策称他为“英俊异才”,孙权赞他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陈寿评价他说“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赤壁之战后,建安十五年,周瑜到京口见孙权,向他提出一个大胆的事关全局的计划。他认为曹操新败,正有内忧,无力南下,要求与奋威将军孙瑜率兵西进,消灭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然后留孙瑜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自己则回师荆州,攻占襄阳,进取中原。

从当时情况看,曹操元气大伤,刘备羽毛未丰,刘璋暗弱,张鲁不武,周瑜的计划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让他回江陵准备船粮战具。当他走到巴丘(即巴陵,今湖南岳阳市)时,一场突发的疾病,夺去了他36岁的生命。一代风流,英年早逝,如天假之年,使他宏图得展,也许居荆州一隅的刘备就不再有用武之地,三国的历史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麻辣一加一


一说起周瑜,首先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亡,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吗?


其实这都是《三国演义》丑化了周瑜,把周瑜刻画成一个气量狭小,不容他人的形象。事实上,周瑜是一个气度非凡的人。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成了东吴的大都督,而且还迎娶了小乔那样的娇妻,这样的成果,是不是羡煞旁人? 周瑜除了军事上有杰出的才能外,他还是一位音乐家,他的音律天赋极高,据说一次周瑜喝醉了酒,仍然还能轻易听出别人弹奏的音律的错误。“曲有误,周郎顾”由此而来。

周瑜的气度其实还是很大度的,那时候有个老将叫程普,总是看不惯周瑜,经常羞辱他。然而周瑜并不在意,不与他计较。周瑜死后,留下遗言,告诉孙权,把自己的位置让鲁肃继承。而鲁肃和周瑜的政见,平时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两件事上,也足以看出周瑜的气度非凡了。



周瑜确实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病死的,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这样描写的:(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这种死因比较符合历史的事实。


翠山牧歌


周瑜之死,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在江陵之战受伤;第二,积劳成疾;第三,染病。

赤壁之战后,周瑜乘胜进攻江陵。他亲临第一线指挥,不料一枝冷箭飞射而来,正中右侧胸。这一箭伤得不轻,在之后几天,周瑜卧床不起,情况不妙。当时曹军主将曹仁得悉周瑜受伤,大喜过望,集结一支军队,出城列阵,打算乘机反攻。为了稳定军心,周瑜不顾伤口复发的危险,裹创而起,巡视兵营、激励将士。应该说,周瑜的表现非常勇敢,但是健康状况还是受到影响。



攻克江陵后,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坐镇江陵。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他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筹划一个庞大的战略构想,包括攻取巴蜀、吞并张鲁、联合马超、攻取襄阳,进逼曹操,最终夺取北方的大计划。为了推行这个战略,他不顾身体衰弱,奔赴京师谒见孙权。孙权同意周瑜的构想,周瑜便又返回江陵着手准备工作。

然而,箭伤加上常年辛苦奔波,令周瑜在返回江陵途中不幸染上疾病,竟一病不起。一代伟人竟英年早逝,徒令人扼腕而惜。

他的死,对东吴绝对是无可估量的损失。周瑜战略眼光长远,有卓越的指挥才能。赤壁一战,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周瑜也由是奠定了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周瑜是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对手。如果周瑜不死,巴蜀不复是刘备的地盘,三分天下的格局或许就不存在了。



刘备与曹操都把周瑜当作可怕的对手,两人都曾经制造种种流言,诽谤、诬陷、贬低周瑜。刘备曾向孙权打小报告,称周瑜有文韬武略,实有万里挑一的英雄人物,恐怕不会长久居于人臣的位置。这是捧杀他,暗示周瑜乃帝王之材,岂肯甘心当孙权部下。貌似忠厚的刘备,其实背后搞阴谋也是有一套的。

曹操则相反,大肆散布贬低周瑜的言论,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时,我正好有病,就自动烧掉船只撤退,不想却被周瑜捞到虚名。”尽管曹操说法与刘备不同,却同样是诛心之论,用意歹毒之极,暗示周瑜非但浪得虚名,而且所谓的战功,完全是欺君的谎言。

刘备与曹操阴谋未能得逞,老天却帮了他们大忙。周瑜染病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富有人格魅力,深谋远虑,顾全大局。他少年得志,属于东吴阵营中的少壮派领袖,地位凌架于众多老将之上,这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其中老将程普就经常跟他抬扛,动辄挑衅。周瑜却能忍气吞声,不计较个人得失,埋头苦干,其高风亮节最终居然感动了程普。周瑜通过一系列伟大胜利证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程普最后也不得不服气。这位老将军是一个有错能改的人,颇像战国时代名将廉颇,他主动与周瑜交好。后来,程普遇人时总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意思就是说,跟周瑜这个小老弟交往,就像喝醇香美酒,不知不觉便醉了。


君山话史


大都督周瑜三分天下正式位高权重时,究竟为何突兀而死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活活被诸葛亮气死的,但毕竟只是电视剧,怎么可能跟真实的历史是一样的呢?在历史上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杀死周瑜的这个人可以跟曹操相提并论,但这个人并不是诸葛亮。

周瑜出生在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家庭,所以从小文学功夫就比较好,在一次参加宴会的时候,当时有一个错误的旋律就被周瑜听到了,他这个人不仅文采比较高,也懂得包容之心,早就听说过孙策的名声,两个人见面之后,一同并肩作战,可是孙策正值当年却死掉了。

当时的周瑜还是很支持孙权的,所以生前便成了主公,在东吴也站稳了脚步,孙权还是很器重他的,并把他选为大都督,随后周瑜打败了曹操,可当曹操得知孙权拒绝了自己的要求,带着80万的大军准备消灭孙权,当时周瑜建议孙权和刘邦联手打败曹操,可这么个优秀的人物居然在36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对于周瑜的事有很多人表示惋惜,但不少人更加疑惑,究竟是怎么死的?怎么可能是单纯的病史那么简单呢?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周瑜是因为被射中了箭感染而死的。

伤口感染确实可以让人病死而去,可周瑜受伤的时候应该是建安12年,为何两年后突然去世呢?虽然古代治病需要一段时间,可过了两年伤口居然还没有愈合,并且才是于行军的途中,这样的说法大概无法让人信服。

后来民间的说法是因为他参加了政治斗争被人暗算了,有人认为就是孙权直接把周瑜害死的,为何孙权要痛下杀手呢?

要知道孙权和孙策的兄弟之情比较好,周瑜算得上是孙策的心腹,虽然孙权得到了周瑜的帮助,可毕竟不是自己人留在身边难免会发生危险。

当时的一场战争曹操失去了很多的兵力,可这个时候周瑜却建议消灭刘备,把整个江山全部都占领跟曹操争夺天下,孙权却认为安于现状很好,周瑜却极力的要求必须要把刘备打败,这样孙权特别不高兴。

最后终于死在了战争的路上并没有成功的打败刘备,她的死应该是参加了政治斗争,幕后黑手就应该是孙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