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美食,徐州一美食上榜,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炒肝兒"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由於不講究佐料,製作簡單,日久倍受歡迎。於是店主將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兒",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別樹一幟。

元明之際的江蘇蘇南地區有一種用白沙或白土炕熟的漢族麵點,叫做"燒餅面棗"。韓奕在《易牙遺意》中對其製法有著詳細的介紹:"取頭白細面,不拘多少,用稍溫水和麵極硬劑,再用擀麵杖押到,用手逐個做成雞子樣餅,令極光滑,以快刀中腰週迴壓一豆深。鍋內熬白沙炕熟,若面棗。以白土炕之,尤勝白沙。"這種"餅"是如雞蛋一般的橢圓形,還要在外表刻上一道道細紋,猶如蜜棗上的紋路一樣。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花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制此雞。


醉蝦是南通,上海以及寧波一帶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顧名思義,就是把活蝦放入酒中,沒一會兒蝦就醉了。把冰塊放入玻璃器皿中,然後放入活蝦,最後將黃酒倒入完全浸泡住蝦並蓋上蓋子。食用者即可以嚐到蝦的鮮香,同時也可以嚐到酒的洌香。

初來乍到的你也許會茫茫然,但熱情好客的友人定會在晨起時,帶你到依著運河或小湖畔的茶樓,請你品著散發淡淡清香的龍井,而後上一籠有名的揚州灌湯包,向你娓娓道來這句話的典故:揚州人早上起得很早,不趕著上班的人早起喜歡到茶樓喝茶、吃一籠灌湯包,啜著濃濃的湯汁,嚼著醇香的肉餡,而到了晚上,他們喜歡把自己泡在浴盆中,浴個熱水澡,洗去一天的塵埃和疲勞。

桃酥是一種南北皆宜的特色小吃,以其幹、酥、脆、甜的特點聞名全國,主要成分是麵粉、雞蛋、奶油等,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鉀、磷、鈉、鎂、硒等礦物質,食用方便,尤其是得到老年人和孩子的喜愛。


烙饃作為一種徐州特有的麵食,相傳起源於楚漢相爭時期。北宋時徐州抗金英雄趙立聚集群眾抗金時,地方百姓特製烙饃並捲上酥香而鬆脆的饊子,送與抗金英雄吃。故烙饃品種流傳至今,歷代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