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国产科幻片屈指可数?

程序幻境


说起国产类型片,敢跟宋丹丹撕X的编剧宋方金又放豪言,“我曾经预言中国不会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科幻电影,我说中国30年之内不会有成功的科幻电影,一个听的也没有,都去拍,都失败了,另一个是超级英雄片。”

宋方金的言论也并非全无道理,“什么土地上长什么庄家”这点还是被大家认同的。这些年,国人确实没少在科幻这个类型上栽跟头,一度被寄予厚望的《三体》至今没有消息,但大家做科幻片的雄心却一直没有熄灭,有的人也打起小算盘,科幻做不好,咱们先做软科幻,对此,宋方金直言,“对不起,你已经‘软’了。”

宋方金

说到底,这些还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想拍美国擅长的类型不见得行,美国想拍中国擅长的题材也往往行不通。

前几年美国的梦工厂想做《西游记》,便安排两个编剧来武夷山“闭关修炼”,可是他们研究了两个月后就彻底崩溃了。因为在好莱坞的世界里,《西游记》要归类于超级英雄电影,那么问题来了,第一,孙悟空的童年阴影是什么?第二,他在获得超能力前后有什么变化?第三,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这一路上是怎么从被动到主动,他的人物成长轨迹是什么?

敢问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哪有什么童年阴影?得到超能力前后他也没有多大变化,作为一只“猴”,他的一生就是嘚瑟的一生,有没有超能力都是那个猴样。最后,《西游记》原著作为章回体小说,一直是在循环往复打怪的过程,没有什么成长轨迹。

在发现《西游记》完全套不进自己的工业体系之后,梦工厂退却了。反之,我们也很难直接照搬好莱坞的模式,硬生生把中国人打造成一个超级英雄。

宋方金补充到,超级英雄片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英雄必须自己来解决问题,而孙悟空没辙了就去找菩萨,最多算半个超级英雄,甚至可以说是个超级憋屈的英雄。

活动现场,宋方金也再次预言,中国不会有纯爱片,而束焕则表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对于爱情电影来说,其实编剧起到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演员的选择,如果演员非常具有CP感,这部电影都成功一大半了。

在对类型片的开发和创作进行讨论的同时,他们也毫不讳言的谈到当下行业乱象,比如抢手编剧,门客编剧等问题。这无疑都对编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影视圈Magazine


科幻电影中国电影界极少触碰的题材。

近几年虽有《长江七号》、《未来警察》、《不可思异》、和今年的《逆时营救》及我们期待的《三体》等少数几部的科幻电影。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科幻片确实是少得可怜。

当然了,我相信题主所问的,绝不是这种的软科幻,一定是《阿凡达》、《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这类的硬科幻。

客观来说,我们一直没有像样的科幻电影问世,包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算在内,两岸三地的科幻片整体水准真的不高。

科幻是电影中的顶端,我们在技术上的确不能和同时代的欧美相比,跟欧美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咱们的技术现在还达不到。

比如《阿凡达》,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有电脑特技的参与,这部影片代表了美国电影技术在当时的最高成就,

电脑特技令人叹为观止,在影院观看更是目瞪口呆,故事是不怎么样,但是效果出奇得好,科幻片做到这种程度,首先也得了一半的分。


其次是人员上,我们人才太少,敢尝试的电影人就更少了,其实我们的电影人在80年代,就已拍出过《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等科幻片,那时就敢想了,也做了,只是没有延续下来,当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吧,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法国特效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他总共拍摄了500多部的科幻电影,起初的特技虽然粗糙,但是却是在为科幻电影铺前进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服装,特效,道具,剧情上,科幻片所需的团队非常庞大的,制作周期长,过于烧钱,对收益的保障又小,加之,中国的电影目前还是古装大片当道,国外片商只认我们的古装+武打,所以我们的电影市场行情就是这样的,电影人们还是觉得古装奇幻片更稳妥一些,也不能奢望出现科幻大制作了。

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国产科幻片进入市场,在中国这样庞大的电影市场中,仅有向《不可思议》、《逆时营救》和有待见面的《三体》等这类的科幻是很难形成规模的,希望未来几年能看到更多的国产科幻电影涌现,让科幻片不再是中国电影的空白区域。

总之,不管如何,近年有《长江七号》、《未来警察》、《不可思异》、《逆时营救》等影片的出现,起码看到了我们的电影人在行动。

行动永远比争论更重要,讨论得再热烈,也比不上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向前推进,只要迈开第一步,就朝胜利更近了一步。

希望在不久将来,我们也能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科幻大片!


咖咖爆米花


因为科幻片的制作成本太高,一般最低需要一点五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要近十亿,再加上宣发费用,市场得卖到35亿才能回本,中国不像美国是国际市场,紧靠国内市场,很难回收成本,你是投资商的话,你愿意干这亏本的买卖吗?


巴扎那得


第一:中国式科幻片,过于玄幻。没有现实派科技,过于突出个人主义,以武征天下。在国内还行,在国际上不受关注。

第二:我们中国人对科幻片的主观理解有偏差,科幻不是让你去臆想,而是已现实社会为基础,杜撰出理想科技,或人类对某些能源的科技利用,等等…已杜撰引领社会发展方向。这是有现实根据的。大家可以去查询一下。

第三:过于缅怀过去,让自己对自己的站位出现偏差,冷兵器时代基本是过去式。热兵器时代正在走向尾声。更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憧憬未来。能量式科技武器会是以后得主打。我们却还在对过去式有奢望,各种奇葩古装,手撕日本兵的抗日剧中。

好了,就写这些,这是我的观点,谢谢,落笔人:嗑魂


嗑魂


讲真,第一,我国科技事业还没有真正的普及;第二优秀的科幻原著太少;第三,优秀的科幻原著难免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等敏 感内容;比如,王晋康有部作品,讲一群小孩子被关在一个封闭空间里,有机器保姆来照顾他们,但是食物越来越少,他们最终是要走出封闭空间来到室外,适者生存,跟《蝇王》和《移动迷宫》差不多,小孩子之间刹来刹去,会让拍吗?世界毁灭,环境污染,科技灾难,政府黑幕等等题材的敏感性,导致没有人愿意触碰科幻片。但是神话,玄幻类的可以拍,怪力乱神再坏,也是发生在以前,以 前是不好的,现在是好的,未来应该更好。因此,中国就没有好的科幻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