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剑桥视频


“若叫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两句话道出了为什么湖南抗战成为日本人的梦魇,抗战八年,中日大规模22次会战有6次爆发于湖南,日军在湖南损失近21万人,湖南3000万人口有210万参军,中流砥柱一省。



一,湖南战场集中了国军最精锐的一批部队。

武汉会战失败后,湖南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日实际接触线 。国府退守重庆,为保卫大西南成立了湘北第九战区和鄂西第六战区,以70余万国军精锐与占领武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30万人马对阵,日军如溯江西上因地势险峻仰攻困难,攻陷湖北宜昌后再也西推不动了。于是突破湖南入川桂成为唯一的线路,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抗命不撤长沙,与日军拉锯战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的坚持和第六战区的牵制,是湖南得以顽强抗敌的基础。

这里集中了蒋介石中央军最嫡系和最精锐的一批部队,第4军第8军第18军第74军第100军等,还有地方部队湘军川军滇军,装备较好,战意旺盛,补给充分,有条件与日寇进行大规模野战。



二,日本军队在湖南方向兵力略显不足。

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有三个作战方向,一是江北李宗仁第五战区之一部;二是鄂西第六战区陈诚方面;三是第九战区薛岳的湖南方面,还要保证武汉城防和空军基地的安全,编辖的七个师团中,尽管包含第3第6第13师团等甲等主力,但每次南取长沙最多集中三个师团及若干支队,总兵力不超过10万人,无法对九战区形成绝对优势。

比如薛岳指挥的第8和第74等主力军,正常情况下都可以顶住日军两个旅团或支队的进攻,在其它大量国军部队的环视下,日军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集中突破快进快出,兵力稍一分散即容易被各个击破,每一任11军司令官都为此苦恼,直到抗战末期增加了第20军情况才有所改观。



三,湖南民风彪悍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无湘不成军呐,湘人争勇好斗的性格成为抗日战场的杀敌利器,日军在此遭到前所未有的抵抗,在常德、衡阳等攻坚战中伤亡惨重,与辎重运输困难关系极大,湖南民众破路灌水阻碍日军机动,地方民团袭杀零散日军和小股辎重部队,使日军士气非常低落,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期,日军粮弹两缺,撤退时已经不敢接战了,因为没有几颗子弹了。

国军在湖南抗战中前后伤亡损失达60万之众,如此大的缺额正因为有数十万三湘子弟的补充,才使各部队保持了战斗力,兵员素质和战斗意志全国第一。甚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有数百民团消灭日军撤退中的一个中队之战例,这在其它地区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四,鱼米之乡为大兵团作战提供了保障。

湖南绕洞庭湖周围都是鱼米之乡,几十万国军及家属夫役需要大量的粮秣供给,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湖南能够提供充分,从而使部队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否则一支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日军后来重兵取常德,除了想要切断入川通道,更为了破坏常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

不仅如此,湖南的粮食还要调运四川大后方,由于全国大部沦陷,大批人口涌进重庆及西南地区,贫瘠的云贵川地区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海量的粮食需求,湖南是重要支援地区,由此可见湖南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五,湘西会战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1945年初的雪峰山战役,日军坂西一良的第20军试图夺取芷江机场,遭至中国军队全面反击,蒋介石甚至空运廖耀湘的新六军回国助战,日军战术企图完全破产,伤亡三万余人,会战的胜利代表着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战略反攻的能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指日可待。

果然三个月之后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上日军的第一份投降书,就是在湖南芷江机场草签的,之后才在南京正式签署----1945年8月21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向国军总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呈上侵华军队名册及分步图,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铁血抗战,湖南民众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蛮的秉性,诠释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刚强与坚韧,让日寇为之胆寒,功在千秋!


度度狼gg


毫无疑问,湖南抗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1938年10月27日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湖南便成为了抗战的前线。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已于1937年12月迁都重庆,湖南又成为四川重庆大后方的坚固屏障,直至战争结束。

抗战期间湖南六大会战——其中长沙会战有三次

日军对湖南的进攻不可谓不用心,日军在湖南总共发动了六次大型会战,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的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1944年5月27日至6月18日的长衡会战以及1945年4月9日-6月7日的湘西会战,岗村宁次、阿南惟几以及横山勇都是堪称冠绝一时的名将,而湖南能够得以不失,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山河险要

从地图看,湖南省可谓山河险要,北邻长江,下来便是洞庭湖平原,西北有三条大河,澧水、沅江和资水,这一带河汊纵横非常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东面与江西交界处则是崇山峻岭,幕阜崇山峻岭、连云崇山峻岭、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以及罗霄组成了湖南的天然屏障,可称雄关险隘。

湖南腹地地形

而湖南的腹心地带同样是河汊纵横,尤以长沙北面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以及浏阳河是最好的防守屏障。而几次长沙会战,基本都是以这四条河流为依托建立了四道主防线,节节抵抗,步步为营,薛岳的“天炉战法”才得以实施。

正是由于湖南地形的复杂,国军才能够在本身装备及兵员素质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对抗优势日军,并打得进退有据。

湖南能够得以不失,地形险要可居首功。

将士用命

在抗战中,湖南隶属于第九战区,战区司令由陈诚担任,但长期由薛岳将军代理,薛岳将军自不必提,那是“军神”级的大Boss,“天炉战法”让将军名扬海内外。

第九战区以下有4个集团军,直辖6个军,另有军委会直辖第74军。4个集团军中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为中央军,杨森的第27集团军也是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直辖6个军中以李玉堂率领的第10军最为精锐,1939年3月,其前身第8军在李玉堂率领下在棺材山阻击日军,并赢得“泰山军”称号,后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守卫长沙,充当“天炉战法”之“天炉”炉底,给日军以重创;而军委会直辖的第74军更有抗战铁军的称号,并获颁多面飞虎旗——国民革命军最高荣誉。另,第74军即后来的整编第74师前身。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李玉堂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当抗战到相持阶段后,日军国小民寡的先天不足便暴露出来了:其大部分兵力被牵制在占领区前线以及敌后战场,能够自由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就剩11军了。而前线部队由于补给线漫长也有攻击乏力之虞。我们看下日本发布的对日本陆军的一般指导要领:“在武汉地区配置一个作战军(即第十一军),使之控制江湖方面的敌主力部队。该作战军应适时对聚集之敌给以反击,挫败其抗战企图。但要注意避免战局的扩大”。这说明对于日军来说,主动进攻作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曾任日军第11军司令官的阿南惟几

外援给力

众所周知,抗战中国军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德国,苏联、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武器。常年战斗于第九战区的74军便于1941年4月,上高会战结束后换装了苏式武器,是当时首批换装苏式武器的五个军之一,苏式武器的装备使74军战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抗战时期国军中的苏式机枪

关于军援,最值得一提的其实是芷江机场。芷江机场于1937年底开始修建,耗时近一年,于1938年10月竣工。在抗战中,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国空军以及国军空军都曾在此驻扎,其中最知名的当属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战斗机队——比较正牌的“飞虎队”。芷江机场实力雄厚,除有数百架各型战斗机外,其周边还有约20万地面部队驻扎,有“远东第二大机场”的称号。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徽

联军空军——尤其是中美空军,对中国的抗战贡献巨大,他们几乎参与了湖南的所有会战,多次主动出击对日海陆空三军实施打击。1944年5月底长衡会战期间,芷江机场出动飞机炸毁日军运输船,运输车队若干,一度打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并直接参与了衡阳战役。最震奋人心的是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突袭东京的行动,并有一枚炸弹命中了天皇的皇宫,大大震慑了敌胆。芷江机场还直接参与了湘西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此战之后,日军彻底失去了中国战场上的制空权。

其他战区支援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第九战区固然坐拥金城汤池,麾下又不乏强兵悍将,但在战场上难免会出现失误。1941年9月7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调集了4个师团又4个旅团的兵力向长沙进攻。而此时薛岳以“天炉战法”迎战。而由于第九战区的通讯密码被窃取并破译,导致战局急剧恶化。日军主力4个师团直捣战区腹心,兵至长沙城外,而国军猝不及防,正面战线纷纷被击破,奉命救援的74军也在中途被伏击并被打散。长沙城眼看不保,第九战区岌岌可危。就在薛岳调兵谴将意图自救的同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急令与第九战区相邻的第3、5、6战区向日战区发起猛攻,以围魏救赵之计解长沙之围。其中,尤以第6战区对宜昌的进攻最为急迫,迫使日军第11军下达了反转令。在日军撤退途中,缓过劲的薛岳又命各部国军衔尾追击,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杀伤。由此,第二次长沙会战由败转胜,双方又恢复到战役前的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态势图

由此可见湖南省与第九战区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其他战区的策应同样重要。

综上,抗战中,湖南具备了天时——相持阶段日军强弩之末;地利——山河险要易守难攻;人和——战区实力雄厚,友邻配合得当,外援给力,三大致胜要素,才能够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省份。


史话海说


湖南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一旦丢了湖南,大后方就要完蛋,保卫湖南不仅是湖南之力,一省之事,而是倾尽全国之力。看看丢失湖南城池的将领下场有多惨,就知道湖南有多重要。

据统计,湖南战场伤亡的中国军队高达32万人,而手无寸铁的湖南人民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群众伤亡260多万,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造成经济损失12万多亿元(法币),湖南人民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载入抗日战争史册。

湖南的战略位置——保护大后方的最后屏障

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的大规模攻势都是沿着几条主要交通干线开展的,当北方大部沦陷,南方的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都市沦于敌手,重庆成为大后方时,湖南成了最后的屏障。

湖南北接湖北,南邻两广,西护重庆,处于南北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湖南全境沦陷,则重庆失去最后屏障,国民政府无路可逃,因此湖南成为中日双方战略争夺的焦点。

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共发生7次大型会战,在日军数十万重兵进攻下,前后抵抗达6年之久而未全境沦陷,湖南的顽强在全国绝无仅有!

四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

从1939年9月到1944年6月的长沙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会战,也是一次日军主攻,我军主守的会战,充分展现了我军的抗战决心和意志。

四次长沙会战中,尽管我军武器装备、士兵素质和训练水平不如日军,但仍在付出重大牺牲的情况下,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致使日军伤亡10万余人,前三次长沙会战,我军胜利,日军败退。

第四次长沙会战,我军以少敌多,但却出现骄傲轻敌,指挥失当,贻误战机等错误,导致会战失败,长沙陷落,让蒋介石万分震怒,负责守长沙的第四军军长张德能被处决。由此可见,长沙在当时全国抗战局面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

著名的常德守卫战中,日军以4万余人的优势兵力进攻常德城,我第74军仅有57师8000余人守城,坚守城池16个昼夜,击败数倍于己之敌。在绝大多数将士壮烈殉国,没有友军来援的情况下,师长余程万率50多名勇士突围,逃出常德,但次日便又在友军帮助下收复常德。

此次常德保卫战,我军意志之顽强,战力之坚强,抗战以来从未有过。要知道,以往国军往往是一击即溃。日军为了攻城,甚至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毒气瓦斯,电影《喋血孤城》讲述的便是常德保卫战的故事。

但蒋介石认定余程万违反自己“坚守城池,战至一兵一卒”的命令,突围是为弃城逃跑,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后在王耀武等人说情下,被判入狱服刑2年。

衡阳会战——1944年6月至1944年8月

日军占领长沙后迅速南下,我军毫不退缩,于1944年6月在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组织兵力阻击日军,史称衡阳会战。

衡阳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高达35万人,我军则是30万人,又是以寡敌众,历经70多天惨烈会战,歼敌6万余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军第十军以1.7万人,抱定“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必死决心,坚守衡阳47天,战死1万将士,歼敌2万余众,战斗之惨烈,为抗战史上所仅见。

尽管最后衡阳失守,但我军不怕牺牲的抗战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抗战后期,日军为攻占中国芷江空军基地,为大举进攻四川,迂回重庆背后作准备,集中5个师团8万多人,发动合围芷江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

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我军队集结9个军10万兵力,双方势均力敌。经过2个月的厮杀,由于我军指挥得当,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最终大获全胜,我方伤亡1万2千余人,歼敌2万8千人,取得抗战史上酣畅淋漓的胜利。

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拉开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反攻的序幕,此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我军转入大反攻,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1、湖南人民能吃苦、战斗意志强:

无湘不成军,湘军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能打,当年横扫半个中国的太平军就是被曾国藩的湘军消灭的。湘军子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在抗战期间,湖南子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全面抗战打了八年,仅在湖南一地就鏖战六年。三次长沙会战(第一次:1939年9月14日—10月、第二次:1941年9月—10月1日、第三次: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和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这六大血战,让日军伤亡惨重,同时也让全世界见识到湖南子弟英勇抗战的勇气和斗志!

距史料统计,在湖南境内的历次抗日作战中,中国军队官兵阵亡达30万人,消灭日军20多万人。湖南,乃中华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

2、湖南战略地位重要:

湖南的战略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日军攻破湖南,将会对战时首都重庆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湖南不容有失。

正因如此,国军对湖南的战局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湖南在抗战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也离不开全国军民的支持和投入。湖南抗战,是全民族同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成果。


文创联广州


据说日本人开战前对中国各地的血型构成进行过研究,他们已经预计湖南会是很困难进攻的地方。

第一、湖南人地处中国南方地区,中国南方本身团结抵抗的心理就比较强。民风也是相对强悍。

第二、湖南并非一马平川,还是有很多山地,而且有江河湖泊。这给进攻带来一些阻力。

第三、湖南人A型血比例相对较高。A型是天生的战士。这就是最适合打战的血型。这个血型来源于森林对于陌生环境适应度是最高的。勇敢、果断、协作配合以及战斗中的聪明都是最佳的。欧美人中德意志人就是A型占多数。二战后英美人感叹,为什么我们跟德国佬打战那么难,有人解释说,他们天生喜欢打战。其实与血型为A型有很大关系。如果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王牌部队,一定要大量招募A型血。

关于血型,其实一同外出到外地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平时很外放很狂躁的人突然变得怯弱,那一定是O型或AB型。如果部队里这两种血型过多,尤其战斗小组都由他们组成,那战斗力会大打折扣的。一定要让A型在其中发挥带头作用。


國病


感觉很多人都在说湖南人如何如何,甚至扯到教育上面去了!难道保卫湖南的军队都是湖南籍士兵吗?日军之所以五年没有拿下长沙,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日军打下武汉后明显兵力不足,前三次长沙会战调遣的兵力也就是十万出头,这种兵力配置连武汉会战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三十多万人进攻湖南,结果长沙、株洲、衡阳、桂阳就先后失守了!不是日军打不下湖南,只要日军不计成本的打,湖南也一样扛不住!

地利



湖南北部的地形是三山夹四水,东面是幕阜山、连云山、罗霄山,西面是洞庭湖,都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步兵展开。唯一的通道是从岳阳直接南下长沙,但是要经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

每一道河都可以延缓日军的攻势,日军每过一次河,就要搭桥,耽误进攻时间。而国军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把一半的兵力布置在四条河的两侧,中路军层层阻击,待到日军攻到浏阳河一线时,中路和两侧部队一齐合围日军的先封部队。达到围歼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天炉战法”!

但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兵力比前三次加起来还多,除开中路进攻外,在侧翼也布置兵力进攻,直接从外边把“天炉”的炉壁敲穿了,所以第四次长沙会战才会惨败。

不明白的自己看下面的地图。




人和

必须要承认,对于守卫长沙,湖南人决心非常大的!湖南人为战争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国统区的军民对于湖南抗战,也做出来非常大的支援。

长沙会战,川军贡献了两个集团军,虽然都不是满编部队。但是这几万川军在湖南前线坚持了五年!五年不能回家,死后就埋在湖南。所有参与保卫湖南的将士都是有功劳的,不限籍贯!

另外,薛岳的功劳也不能磨灭。湖南北部的地形,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操作同样的天炉战术。但是中国懂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太少了,薛岳算一个,湖南战场应该感谢这位战术专家!如果把薛岳换成刘峙,或者南边第四战区的余汉谋那头猪,湖南可能1939年就沦陷了!

另外还要感谢其它战区的鼎力支持,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眼见日军要凿穿最后一道防线,是蒋委员长亲自下令,第五和第六战区全面支持第九战区,攻击日军在湖北的防线,迫使日军后撤回援。保住了长沙!



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由于兵力使用过度,还导致了一个连带影响。

日军大本营鉴于华中兵力紧张,从华北抽调几个师团的兵力,这些部队原本扫荡八路军的兵力。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走后,八路军在敌后频繁反扫荡,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八路军的兵力由四十万增加到了九十万,论持久战理论得到验证。

就算美国不投原子弹,日军也一定会被拖死。1945年,日军在兵力上已经是顾头不顾腚了!


Mer86


说抗战,就不能不提湖南。从1938年开始,日军就攻进了湖南境内,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都没有被日军占领。

湖南,是抗战时期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冈村宁次就曾经感慨:欲灭华夏,先平湖南。

湖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在正面战场的22次大会战,其中6次都发生在湖南境内。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一共歼灭日军20多万人。要知道,22场大会战一共才歼灭日军40多万人,在湖南境内就歼灭了一半。



长沙会战。

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三次大规模的长沙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到200多万人,日军被歼灭了5万多人,他们打通中国南北通道的战略企图,被彻底挫败。而长沙会战的惨烈程度,确实难以想象。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守卫草鞋岭的史恩华营,抗击日军疯狂进攻,全部壮烈殉国。守卫斗篷山和金龙山的胡春华营,更是与敌人激战了3天3夜,除了几名重伤员开始撤出战斗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冈村宁次的进攻屡屡受挫,长沙军民誓死守城,让日军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集结了12万人再次进攻。日军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不再分兵作战,而是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随着各路援军开进长沙,其它战区也纷纷策应长沙作战,主动向各地日军猛烈进攻,迫使日军后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再次集结了约12万人,气势汹汹的进攻长沙。中国军队誓死抵抗,还在长沙城内与敌人肉搏厮杀,一举击退日军,赢得了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盟军的胜利,全靠中国军队的长沙大捷!”



常德保卫战。

这是一次惨烈的战役,常德一个师的兵力,和日军激战了16天,歼敌5000多人。8000多守军,最后只剩下了500多人。这场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给予了日军重大的挫折。常德城内,所有的街角巷口都被利用,民房被打通,到处都是暗堡。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攻入城内的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常德守卫战,惨烈至极。

同样惨烈的衡阳保卫战和湘西会战,中国军队和湖南人民舍生忘死,彻底击溃嚣张的日军,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军民,湖南人民的抗日决心。


当然,抗战胜利是各地人民共同浴血奋战造就的,每一个为了抗战胜利牺牲的中国人,都值得永远铭记。


七追风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湖南人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血性的一群人。近代历史上对于湖南人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都是湖南人做出来的。关于湖南人的评价也是很多的,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事。若要灭华夏,先灭湖南。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可见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贡献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抗日战争,中日军队相持在湖南,反攻在湖南,胜利在湖南。湖南人的思想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湖南人就是不怕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抗战的时候也有人说过中国其他省份是否会沦陷不说,但是湖南一定不会沦亡,因为湖南人不会投降,会流尽最后一滴血抗战到底。

长沙会战,三战三捷,湘西会战直接吹起了中国反攻的大号角。湖南也成为了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地方。湖南人就是这么的勇敢,只要说到打仗所有的人都会冲上去,不管男女老少。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中国历史研究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湖南地形复杂。

湖南的地形非常复杂,不要说十万大山的湘西,即便湘中和湘南也到处都是大山、湖泊、河流。

这种地形不要说作战,就算日常旅游业够呛。

说白了,这里是比较适合防御的地形,易守难攻。


第二,湖南民风凶悍

粟裕是湘西人,他回忆自己在小学时候,十几岁年纪就敢舞动弄枪同镇上的北洋军士兵打架。

要知道,人家可都是成年人,他们不说是孩子最多是少年。

可见,湖南人凶悍的一面。

在湖南作战,由于湖南人本身凶悍,加上日寇到处烧杀淫掠,引起了公愤。

湖南战场的民众,完全支持国军抗日,出钱出人甚至出命。

以长沙会战为例,每次会战开始前,大量民众都要参加破路、修工事、运输等繁重又危险的任务,却没有人有怨言。

除了正规军以外,湖南还有大量的民众自卫军,也敢和日寇正面对抗。


第三,湖南人心齐

湖南人一大特点,就是比较团结。

在抗战中,这个团结很快转变为爱国热情。

日寇攻打到湖南,男女老幼全部团结起来,甚至山上打劫的土匪,也下山参加抗日。

整个湖南一条心,敌人也就很难打了。


第四,蒋介石在这里投入巨大兵力

薛岳这个老虎仔,鼎盛时期兵力超过三四十万人。

而这三四十万人中,一半以上是比较精锐的中央军部队,战斗力很强。

换句话说,湖南也是蒋介石认定的主战场。


萨沙


抗战最后一战止于雪峰山,因此很多人觉得是湖南人民骁勇彪悍才让日军最终战败投降。

当然,湖南人勇武是事实,湖南人民也的确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但抗战止于湘西,是多方面原因汇集的结果,三湘子弟的勇武反倒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在湖南最重要的会战,指挥官都不是湖南籍将领,部队则以中央军为主。

规模最大的长沙会战,是由薛岳指挥,广东人;常德保卫战由余程万指挥,广东人;衡阳会战由方先觉指挥,按今天的行政区划算是安徽人;最后的决战,湘西会战由何应钦亲自指挥,贵州人,战役总司令是王耀武,山东人。

那么为什么日军最后在湘西战败呢?我认为:

一是大形势导致。长沙会战后,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在中国军力每况日下,到湘西会战,日军勉为其难发起进攻,实际已是强弩之末,败局已定。

二是湘西地形复杂,山高路险,日军的火力优势大打折扣。

三、国军战力上升。到抗战末期,滇缅公路打通,美国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中国,王牌中央军的装备已经超过日军,中日军队伤亡比例已经逆转。

最后安慰一下湖南人民,你们棒棒哒,但抗战止于湘西,湖南人的勇武善战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