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大禹造9鼎,1個落入泗水,8個被秦始皇運到了咸陽,然後呢?

大禹造9鼎,1個落入泗水,8個被秦始皇運到了咸陽,然後呢?

夏商周三代,九鼎代代相傳,直到春秋時期還發生了楚王問鼎的事情,這在史籍中記載是非常明確的,其間也並未見九鼎丟失的記述。顯然,直到春秋時期,九鼎仍然是完好無損的。

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入洛陽,延續了約800年的周王朝滅亡。秦將周王室九鼎從洛陽運往咸陽的途中,“其一飛入泗水,餘八入秦中”。泗水是我國東部地區唯一一條南北流向的大河,北起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至泗口(今江蘇淮安西)入淮河,蜿蜒數百里,沿途經過曲阜、沛縣、彭城、下邳等地,是古代南北水上交通的主要通道。

九鼎之一落入泗水的具體地點,據史籍記載為“泗水彭城下”,一般認為就是現在徐州城北大運河畔的秦梁洪。泗水在流經多山的徐州地區的時候,形成了三處著名的激流險灘,這就是呂梁洪、百步洪(徐州洪)及秦梁洪,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號稱泗水上的“三險”。

九鼎不全,自然是一件憾事。秦始皇統一六國,然九鼎得而不全,一直成為秦始皇的一大心病。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祭祀泰山完成祭天大典後,專程來到彭城的泗水之濱,組織人力打撈周鼎。《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這個“泗水撈鼎”的神奇故事在民間傳說中更為生動具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依“孟浪”之說這樣記載:“九鼎倫沒泗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以德和三代,大喜,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所謂‘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龍齒齧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太早,鼎絕系。”這個故事在漢代廣為流傳,還成為民間製作畫像石、畫像磚的重要題材。

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已發現“泗水撈鼎”畫像數十幅,其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畫面上有一條河,河裡有魚有船,河上有一座拱形橋,有的橋上正有車馬行人通過。橋的左右兩側各站一排人正在用力拉繩兩條繩子搭在兩根柱子上,中間站著一個人負責繩子的方向。兩根繩子分別拴在銅鼎的兩個耳上,銅鼎剛剛被拉出水面。突然,從水裡躍出一條蛟龍,猛地將繩子咬斷,銅鼎又落入水裡。

自此以後,史籍中再不見有關九鼎的記載,九鼎的下落遂成為千古之謎。

史籍中有關九鼎最後下落的記載就是“其一飛入泗水,餘八入秦中”,而其一飛入泗水”及“泗水撈鼎”給人的感覺都是十分荒誕的。

首先,銅鼎是不可能“飛”到泗水中的,只可能“掉”入泗水中,而從洛陽與咸陽的地理位置看,秦運送九鼎可直接由黃河入滑水,根本不需要經過泗水。而且無論是“飛”還是“掉”到水中,經過長期的沖刷及泥沙淤積,水中的鼎都是不可能撈到的。但當時方術思想已經十分流行,有的方士故意說在泗水中見到了銅鼎,以騙取秦始皇對他們的信任。

綜合史籍中有關九鼎的記載,確有鼎失蹤,但這個銅鼎到底是怎樣失蹤的呢?一個可能就是在通過水路運送銅鼎的過程中,由於鼎太大太重,不小心掉到了河裡。將傳國的九鼎弄丟失可是闖了大禍。由於泗水是南北交通要衝,泗上三險又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慘禍,為了欺騙秦王,就故意編造出有一個銅鼎飛到泗水中的謊言,以減輕自己的罪過。沒想到秦王竟然相信了,並在民間廣為流傳。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在秦軍即將滅周之前,周天子為了使秦國不能完整得到九鼎而又保全其身,將九鼎之一故意銷燬,詐言說一鼎飛入泗水,此即蘇軾所說的“周人毀鼎以緩禍,而假之神妖以說”。

剩下的八個被秦軍運到咸陽的銅鼎又到哪裡去了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作為陪葬品埋入了驪山陵中。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自以為統一天下,功績可與三皇五帝相比肩,自稱始皇帝,以期傳之後代,萬世不絕。就是這樣個好大喜功而又自命不凡的人,他不可能再把九鼎留給別人,而會將其葬入地下,永遠由其獨自享用。當然,到底是不是這樣,只有等到秦始皇陵發掘的那一天,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