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京博物院都有哪些看点?

寒鲲


回答楼主问题:

南京博物院作为《国家宝藏》第一季的压轴出场,足以见其在业界的地位。身为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齐名的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确实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看到后面有惊喜,我也是去了才发现的~)

我在今年五一期间,专程去了一趟南京,就为了去看曾经在《国家宝藏》中出现过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因为秦海璐演的那个关于“约定”的小片段真的太感人了。幸运的是,我不仅看到了琉璃塔拱门,还看到另一件镇馆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前者当然是十分精美华丽,后者其实有些看不清楚,认了好久几位圣贤的名字。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当然,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一些也是镇馆之宝,如果不太清楚的人,可能会和他们擦肩而过。

银缕玉衣

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在西安见过它的表兄,金缕玉衣,嗯,感觉样子差不多?)

广陵王玺

全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诸侯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汉倭奴国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纯金的,小是小了点儿,胜在贵重。

金兽

那个传说中的金兽没有拍下来,金兽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围观的人太多了,还有很多高中生活动的样子,只好用别人的图了。

东汉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其实很有气势哒,也是挺大一个,就是晚上看到,可能会吓一跳。

神人兽面纹琮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其实仔细看,真的萌萌哒!

西晋青瓷神兽尊

是南京博物院的十大镇院之宝,也是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而我只是看出来,确实萌萌哒!

唐三彩陶双鱼瓶

这个瓶子的奇妙在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两条鱼在一个平面上,可以说是为了双鱼座量身定做的瓶子了!


好了,正经的说完了,迫不及待的说一说不正经的东西,看到好多文物的造型或者表情,好像是现代人穿越过去创造的,真的特别可爱和卖萌。走一批,看看。

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以上,希望有帮助~


秋食工作室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目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筹建于1933年,1936年动工,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杨廷宝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19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

南京博物院大殿建筑古朴庄严、雄浑伟岸,建成之后始终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目前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南京博物院旧有馆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为此于2009年开始了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2013年完工。

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必然牵扯到原有建筑的原真性保护问题,其原先的主体建筑老大殿,由徐敬直先生设计方案,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等建筑大家参与了方案的修订和落地,可以说这处建筑有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价值。同时,从城市空间看,南博东南紧邻中山门,北靠钟山,这样的景观已经成为了南京市民熟悉的标志性风景,所以不仅作为建筑遗产的老大殿需要保护,这条重要的中轴线也需要保留。改造方案的设计团队、决策者最后决定实施向地下做文章的思路,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把新建、扩建工程放在地下,不仅整合、扩大了南博的馆舍空间,提升了实用价值,而且较好地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南博老馆舍原有的两大主体建筑——老大殿(历史馆)和艺术馆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展线不连贯,改造之后借助地上连廊、地下通廊、下沉广场把六个馆以及配套服务设施连系起来,达到了全馆外观和内在一体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新建设施较少干扰老大殿的原真性、完整性,并显著提升了其利用价值。

公众浏览博物馆,主要是感受馆藏文物的魅力,其实,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机构,其馆舍建筑就是独具魅力的文物,洋溢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南博老大殿是参照辽式木构建筑的形式,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仅坚固性由于木结构,而且做工精致,具有较强的辽代建筑美学意蕴,对我们探索如何改进、丰富中式建筑的材料、材质具有启迪价值。另外,南博的民国馆,主要采用场景复原手法,将民国风格的银行、邮局、车站、商店、咖啡馆等建筑集约、复原于馆舍之内,创意新颖,视觉震撼,为我们探索文物建筑的复原、展示等提供了启发。


小道干货


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并且还原了民国街作为特色,南京博物院看点还是满满的!本人之前去过,给想去南博的朋友分享一些内容~:

建筑看点——仿辽代宫殿式

南京博物院可以说历史悠久,前身是1933年由蔡元培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精美。

原本的计划,是希望将南京博物院建成“人文”、“工艺”、“自然”三大博物馆,后来因为局势动荡,只建了“人文”博物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馆大殿。

这座大殿,值得为你详细说说,它的建筑风格是仿辽代宫殿式,堪称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当时请了梁思成和刘敦桢两位顾问,徐敬直和李惠伯设计了建筑图案。总体布局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细部和装修兼有唐宋遗风。

造型朴实雄浑,非常耐看。也是很多人会在南京博物院拍下的第一张照片。


馆藏看点——珍宝荟萃

在《国家宝藏》里,南京博物院推选的是:大报恩寺琉璃拱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坤舆万国全图。为观众献上了文化盛宴。

其实南京博物院馆藏丰富,还有很多珍宝,如果你去南京博物院的话,看看能不能凑齐它们:

金蝉玉叶:

一只金光闪耀的蝉,栖息在一片玉叶上,非常精美。它出土于明代一进士墓,金蝉的含金量很高,成色达到95%。蝉翼轻而薄,外翼长1.7厘米,宽约0.8厘米,厚仅2毫米。蝉的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抬。玉叶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制而成,厚度仅为2毫米。这件藏品外形精美,十分逼真,是明代中期的杰作。

银缕玉衣:

这件千年前的玉衣,全长170厘米,从外观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玉衣分头罩、脸盖、前胸、后背等十四个部件,每一个部件彼此分离,周边用织物缀边。整套用了2600余片玉。

银缕玉衣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难的过程,工匠们要先选料,把玉料加工成玉片,玉片要按照人体不同的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然后对一块块玉片磨制、抛光,再在玉片的每一角上穿上小孔,有的小孔孔径只有1毫米。编缀玉片的银线是用极细的银丝拧成的,既柔软又有一定的强度。一套制作下来,花费的精力难以想象。

东汉错银铜牛灯:

这件文物堪称是2000年前的环保灯,设计了烟道和中空的牛腹,当灯盘中的燃料点燃后,热空气上升带动烟尘经过灯罩上方的灯盖从导烟管进入牛腹,牛腹盛上清水,就可以溶解烟尘,减轻室内空气污染。满满的巧妙智慧。而且这件铜牛灯可以拆卸,便于清洗内部。

除此之外,按照2007年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的,还有下面这些镇馆之宝:金兽、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透雕人鸟兽玉饰件、青瓷神兽尊、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鎏金喇嘛塔、徐渭《杂花图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金观音菩萨立像、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广陵王玺金印、沈寿绣品《耶稣像》、错金银重络铜壶。可以说是相当璀璨的阵容。

特色看点——完整民国街

如果你以为南京博物院只是馆藏丰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南京博物院还为你准备了一大惊喜:一条还原度极高的民国街道。

面积大到有点不敢相信是在博物馆里,身置其中,仿佛穿越了时代,在民国的银行、邮局、车站、古玩店、食品店闲逛,就像走进了电影的画面里。值得细致地逛逛。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买一些创意产品,或者寄一张明信片,盖上特有的邮戳,纪念感满满。

最后给个小建议,南京博物院很大,如果要逛的话至少留半天~


全球吃喝玩乐大全


来到南京,对于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 博物院一定是不能错过!

🌟🌟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是 中国 创建最早的博物院,也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 资兴 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建筑风格: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是仿古建筑,气势雄伟又古朴庄重。屋檐两边呈弧形渐渐上翘,庄重中又略有轻灵感。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艺术品。

👉👉场馆介绍:

南博有六个馆,分别是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我们这次主要参观的是历史馆和民国馆。

历史馆里展示了众多见证了历史发展的文物和标本。南博里有数量众多的国宝级文物, 比如在国家宝藏里给人印象深刻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实物果然比大报恩寺里那座仿品精致了太多。

🎈🎈网红的民国馆:

民国馆在艺术馆东侧地下,通过仿民国欧式建筑街景浓缩展示了当时城市的生活景象。这里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网红打卡点。据说很多人会在博物馆刚开门时直奔这里,就为拍出浓浓民国风的照片。

🎫🎫领票方式:

南博免费对大众开放,前往前在网上预约好,在博物馆里刷身份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在博物馆也可以临时在机器上取票,但是游览人数太多时就只能白跑一趟了。预约方式:在“ 南京 博物院”小程序上预约参观。

🚎🚎交通攻略:

南京地铁2号线 明故宫站

公交车“中山门”站下车步行50米

💰💰人均消费:免费

⏱⏱营业时间:

周一:9:00-12:00 (11:00停止领票进入)

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取票进入)

🍜🍜餐饮配套:

博物馆里有餐饮配套。放心看展,呆上一天都没有问题哦。











走呀六宝


8月上旬刚去过南博,时间紧促又恰逢周末人流量剧增,也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藏品那叫一个多,细细观赏一天时间也不嫌多啊。

特展馆是穆夏的画作,对西方艺术没有接触就不太关注,本以为民国生活馆能有些精品陈列,原来就是一个夜行街啊,茶楼有时间可以坐下来喝茶听戏。网上发的十八个镇馆之宝结果没看到几个,不知道是不是走的太快看花眼了,还有的应该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里,也可能借展去了,金兽以及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没看到遗憾啊。南博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滋味。

主要看点到的话我觉得规模庞大,品类众多的青铜器和陶瓷器。大报恩寺琉璃拱门也是镇馆之宝,是不可错过的佳品。











EUGEN


老杨热爱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一个特别喜欢逛博物馆的人,每到一座城市一定会去当地最重要的博物馆参观学习。南京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老杨去过两次,发现了很多正经和不太正经的文物,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老杨发现的有趣的文物和看点。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舍于1936年动工,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大殿古朴庄严、雄浑伟岸,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在大殿西侧新建的艺术馆则延续了原有建筑形式。2009年的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郢爰”,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错银铜牛灯”、“鎏金镶嵌神兽铜砚盒”,西晋“青瓷神兽尊”,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为国宝级文物。此外,“扬州八怪”、“吴门画派”、“金陵画派”、傅抱石、陈之佛等大家的书画藏品成组成系,别具特色。

一、很正经的文物

1、永乐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

老杨第二次到南博是在2017年的十二月,镇馆之宝的展览是一件永乐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喜爱瓷器的朋友都知道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每一件都堪称稀世珍品。

这次展出的永乐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器型之大、纹饰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香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在近期去看看。

2、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老杨第一次去南博参观是在2017年清明节,这一次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这座拱门全部由琉璃烧制而成,造型精美异常,色彩绚烂,拱门的顶部是一只活灵活现的金翅大鹏鸟。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1856年,太平天国时期发生杨韦内讧——天京之变,在内讧的战火中,北王韦昌辉深恐驰名远方的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竟下令将这一巨塔摧毁,琉璃塔和大报恩寺都被夷为平地,悉为瓦砾。

据南京博物院陈列研究部主任陈同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南博的这套拱门是原汁原味的,这些构件是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明代琉璃窑遗址陆续发现的,后来在民间也征集了部分构件。我们能够在宝塔倒塌了150年后再次见到宝塔的拱门,十分难得。

3、慈禧老佛爷的宝贝

特展馆四楼的展厅内,展出的是清宫陈设,既有龙椅龙袍,也有文玩酒具。在这里老杨发现了慈禧的“大雅斋”瓷荷花缸。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所有大雅斋瓷器都是粉彩瓷器。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3、清代金立佛

在特展馆中展出的 这尊金立佛头戴 花蔓宝冠,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镶嵌珍珠、宝石,含金量较高,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应是清朝全史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而成。老杨两次在南博参观,被南博中丰富的明清宫廷文物珍藏所震惊。老杨是辽宁人,在沈阳生活了很多年,常去沈阳故宫和辽宁博物馆去看明清宫廷文物,曾经以为除了台北、北京故宫外,辽宁收藏的宫廷文物应该是质量最好的了,但是参观了南博后,才发现远离中国北方,在江南同样可以欣赏到明清宫廷文物的精品。

二、那些不太正经而有趣的文物

文物其实可以很有趣,老杨就在南博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文物。

1、一罐西周的蛋

2、古董青瓷夜壶——青瓷虎子

3、萌萌的小兽——青铜牺觥

4、一盘子海鲜——顺治青花釉里红水中八事纹盘

5、一条盖了盖的鱼——粉彩鱼型温盘

6、不务正业的鸟笼子——乾隆铜镀金鸟笼钟


苏州老杨说茶


南京博物院除了常规展览外,还常举办一些特展。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就是一个很好的展览。



东晋亡国后,作为晋皇族的司马楚之,带着家眷辗转流离到了平城,即当时的北魏都城。拓跋氏接纳并重用了他们,赐予琅琊王的爵位。此次展出的琅琊王司马金龙即司马楚之的儿子。

通过这个展览,让东晋和北魏时期的文物直接对话,更直观的理解在不同环境下的两种文化形态。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馆总管、山西博物馆和大同博物馆协作,汇集这一时期的精品文物,可谓非常难得。

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木漆屏风


展览现场:






东晋部分:








北魏部分:







展览到4月份,只是木漆屏风已经提前回家了。


李小浮


作为江苏"鱼米之乡"的南京博物院。

它从农业,手工业到商业的器具和墓室的阶级状况都展现了其文化。南京博物院可以说是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样进行展示的。

以下是我去看到的一些博物。

对蛇图腾的崇拜,虫它,古代说它一般指的是蛇。



人鸟兽玉饰件,人饰上一手拿着鸟一手拿着松鼠预示着天地人合一。


女娲和伏羲,人首蛇身图腾。

错银饰青铜牛灯,铜质胎壁上凿出凹槽,植入白银。


鸠杖的青铜杖首



编磬



金缕玉衣,岫玉,在头上方开口,即飘飘然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