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编号

JZ002

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 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仙霞古道,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古道石级缝中冒出青草,有浓浓的苍凉感,从江山市的仙霞关至枫岭关,道道险关扼守着这条从唐朝到近代浙、闽间唯一的商旅要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江郎山》中写道: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可见仙霞古道的景色之迷人。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人文历史

在历史上,仙霞古道是沟通浙闽两省的重要旱路,它不止在浙闽两省的经贸往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延长线的一部分。

闽浙之盛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闽、浙之盛,自唐而始。”唐朝至南宋的几百年间全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至江南地区,东南一带的文化也渐趋发达。宋室南渡,朝廷迁至临安,大批士族随之南下,更使江、浙、闽、赣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正如朱熹所言:“靖康之难,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

南宋官道-“仙霞路”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南宋时期的江南和东南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最昌盛的地区。坐落在这一地区中心的仙霞岭,也正是在南宋时期开通了正式的官道——浙东理学家吕祖谦在《入闽记》中称之为“仙霞路”。

经济贸易的大发展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清初,由于仙霞岭的军事地位陡升,仙霞古道成为浙闽之间最重要的官道,驻军、商人、手工业者等外来移民迁入沿途村镇,仙霞古道的经济贸易也得到一次大发展。

古道的繁荣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在19世纪中叶通商开通以前,明王朝和清帝国在大部分时间都奉守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及澳门作为官方承认的对外贸易港口。海禁政策严重打击了浙江的海上贸易,但对福建诸海港的影响相对较弱,福建的民间对外贸易始终较为活跃。江南地区生产的丝绸和陶瓷,常由内陆运输到福建海港或广州,再行出海。福建的土产,以及福建转运的香料、象牙、犀角等舶来品,也都由内陆交通运送到浙江。仙霞古道的繁荣,正是以此为背景。

古道遗韵

仙霞古道在为浙闽两地江流创造条件的同时,沿途也诞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码头、集镇和村庄。江郎山、仙霞关、廿八都、三卿口古瓷村、清漾古文化村……一系列饱含文化积淀的景点就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那里,用双脚将它们一一串联,在古道上追寻历史沧桑。2001年,江山市旅游局在仙霞关内外重建了关帝庙、观音阁、民居和保安街亭,还新建了碑廊和啸啸亭,形成了以仙霞古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资源。

廿八都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当年从清湖江山船上卸下的布匹百货,都要在廿八都过夜。那时商行店铺、饭店会馆,开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白天的挑夫,晚上的商客,熙熙攘攘地聚集在这里,也造就了廿八都往昔的辉煌,愣是在大山间生出了一个“移民区”——这里人口不足4000,却有140多个姓氏,流行的方言有十多种。

浮盖山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浮盖山位于江山市廿八都镇南9公里,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离县城42.5公里,一名盖仙山,“浮盖”即“浮盖堆石洞群”,为闽浙两省界山,为武夷仙霞山余脉。游客可从闽浙边界任意选择进山的路径。 海拔1146米,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石质银灰粗放,有别于江郎山岩石体系,属熔结凝灰岩,景区内形态各异的顽石星罗棋布,峰顶由巨石累叠而成,下者如盘,上者如盖,有“集大地之顽石于一身”之誉,又“似盖之浮动”,因而得名。徐霞客曾于1630年游历浮盖山,为浮盖山的奇石幽洞所吸引,盘桓三日之久,留下“怪石拿云,飞霞削翠”的赞誉。

关于我们

古道大字典ZJ002—仙霞古道:安得羽翼醉烟霞

古道网

古道网,是以“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为依托的垂直资讯类门户网站。古道网号召并组织古道相关的政府、学术机构、爱好者共同发现、修缮、保护古道;帮助并引导人们真实了解古道历史,传播古道文化;同时古道网整合古道相关的商业、旅游、文化、户外活动资源,寻找古道与现代社会的共融点,通过别具一格的古道游、户外赛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网依建立的古道资料库。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现存古道资料及信息,提供用户精确精准的古道历史人文资料。旨在保护已经或正在消失的古道,发扬古道文化。

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

古道保护与发展协会(APPDA)专注于古道内容的深度考察及归类整理,形成系统性的古道大词典、古道大地图,收集古道历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馆,以供研究查阅及展示古道历史风貌。提供主题性古道文化研究与咨询服务。

古道网

寻找历史长河中记忆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