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事业编人员考取公务员需要单位同意吗?

涛声依旧157884313


按照公务员考试规定,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是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除此之外,都可以报考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但事业编人员报考,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最好向单位领导报备,并取得同意。否则,后期政审、调档都会碰到麻烦,一旦单位不同意放人,即便考上了也不可能别录用。小公以前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教训,他是学医的,一开始考进了卫计委一个二层机构,属事业编,后来觉得不好就报考了公务员,由于报考时他没提前和单位领导沟通,考上后录用单位发函来调档政审,被单位以技术骨干不宜调动为由直接拒绝了,几番做工作都做不同,最后录用单位只好放弃。

第二、如果单位不同意,只能辞职考公务员。你已经有了事业编,本身就在体制内了,如果单位不同意放人,只能先辞职再报考。如果是这样,风险就大了,万一考不上,公务员没了,事业编也没了,岂不是鸡飞蛋打?

从这个角度来看,事业编考公务员一定谨慎,报考前最好和领导作个沟通,探明情况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要冒冒然就考,否则可能引来麻烦。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很多事业单位的年轻朋友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

很明确的告诉你,不仅需要单位的同意,如果本身属于教师系统和卫生系统的人员还需要经过教育局和卫计局的同意。这还不算,单位和上级部门同意以后还必须经过同级人社部门的同意才能报考。



如果不经过单位同意以后报考会产生什么后果?

具体的处罚措施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这会让你之前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笔试过后有一个资格审查环节,如果没有取得单位和人社局的签章,面试资格直接取消。

事业编制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正式编制,享有国家公职人员待遇,虽然目前车补还没有实现,不过相信这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相较公务员而言,两者在待遇上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行政编制上升渠道和晋升渠道已经明确,而事业管理人员还在摸索。

不论是对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来说,人才流失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招录的时候一般会定下最低服务年限,只有超过了这个服务年限才能进行新的考试。



事业人员怎么成为公务员?

看到上面可能好多年轻的朋友都感觉自己前途无望了。

那是否就是就是真的一入事业深似海,从此无缘公务员呢?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事业单位人员想要成为公务员还有两个渠道。

1.表现特别突出得到提拔。

虽然公务员是执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可万事总有例外,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事业人员,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是可以破格提拔为领导干部,进行公务员登记,我曾经就见过一个村长直接提拔为副镇长的情况。



2.辞职再考。

最简单粗暴,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用忍受领导的各种刁难,但是如果是签订最低服务年限的人员可能需要赔偿一定金额。



其实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都属于国家正式编制的公职人员,福利待遇最终都会走向统一化。


不是不想


当然需要单位同意了,也就是需要你的领导同意。

在职人员考取公务员,需要出具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单位加盖公章),只是各个地方要求出具证明的时间点不同,有些要求资格复审前,有些要求体检前。如果领导不同意的话,你是盖不到公章的,而且,考察的时候是要去原单位找领导和同事谈话的,要是领导怎么都不放人,你即便考上了,能不能调走都是未知数。

当然,在没有确定考上之前,正常人一般不会把参加考试这种事告诉单位里的领导同事的,毕竟万一考不上,还是需要继续在单位呆下去,让领导知道你有“不轨”之心,升职加薪就可能离你而去了。所以可以和招录机关商量,尽量延期提供,到体检或考察时再提供,这时候一般没特殊情况就肯定能录用了。

所以,平时在单位注意搞好和领导的关系,不要弄得太紧张,到基本确定录用的时候,去找单位领导汇报,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领导都愿意锦上添花,不会在最后关头故意卡你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疑问欢迎下方留言或私信交流。

流雷电


确实需要单位领导同意,单位领导如果不同意即使考上了也不能调动,这样就会造成扰乱公务员考试秩序,公务员招录单位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你的个人原因,使得还要重新补录,还有重新进行体检、政审,甚至还会造成社会的不良影响,这不是一句“对不起”能够解决的。

政策规定

现在的事业单位全员采用聘用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第五章“聘用”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合同和事业单位招考公告里有明确规定在本单位的任职年限,年限还没有到就不得随意报考或调动到别的单位,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被单位处分、开除或者提起仲裁,甚至起诉到法院。到了这种程度肯定会影响公务员的政审和招录,最终本单位呆不下去,公务员也没办法录取。

委培生

有些比较艰苦地方事业单位招聘的是委培生,委培生很多单位花了很多资金帮助交学费,每月发给一定生活费,有些还发给奖学金。如果贸然考录到公务员离开培养你的事业单位,必然造成该单位损失,触动理赔机制,如果没有理赔,单位肯定不会同意其调走。

优秀人才引进

很多地方由于人才紧缺,会采取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的人才享受了几十万的安家费、科研经费倾斜、家属工作安排、人才房的廉租等,如果按照合同签订年限没到就公务员考录走,必然也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这类人员考公务员也要经过单位同意。


人事管理权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公务员一般采取调动的方式,很少人先辞职再考的,这样工龄、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才能延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调动要经过单位领导同意,再报组织人事部门、编制管理部门审批才能履行调动手续,所以单位领导同意是很重要的。

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形式使得事业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单位领导同意的情况才能报考公务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通常做法是在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之后再向领导汇报,如果领导同意就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面试,如果领导不同意就放弃下一阶段的面试,因为现在公务员考试竞争太激烈了,通过笔试的概率微乎其微,不要笔试没通过就向领导汇报,给单位造成你不安心工作的现象。


濯日漫谈


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在编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公务员是需要单位开具同意报考证明的。 第一、在编人员报考公务员是需要单位开具报考证明的。 当公务员笔试成绩出来后,就需要用到报考证明了,可现在似乎很多单位不愿意放人,不愿意开具报考证明,此时只能哼首《凉凉》送给自己。


第二、投机取巧避开报考证明。 很多在编人员在报考公务员时,投机取巧,在职位一览不据实填写以逃避难开具报考统一证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是侥幸过了,但是不幸的便是“鸡飞蛋打”,最后两头落空,还有了不良的档案记录,所以“投机取巧”是有风险的。

第三、按规定办事,报考前先取得本单位同意证明,再报考。 报考公务员前,先和单位商量,在单位同意后再报考,这样万无一失,不要走一些“自作聪明”的路,舍得“得不偿失”。 以上是笔者几点拙见,望对题主有用!


sunny



事业编人员在职考取公务员通常都需要原单位开具同意报考证明方可顺利通过公务员资格审核,事业单位辞职人员则不受原单位任何约束。

如果你是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建议你在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进入面试环节之后再向领导汇报,因为现在公务员考试竞争太激烈了,进入面试的把握并不可能达到100%,不要笔试没通过就向领导汇报,这样会让单位认为你不安心工作,对你在单位还是有影响的。所以平时和领导搞好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公务员考试有关规定,当考生通过笔试进入资格复审环节,如果原单位不提供同意报考证明,是不可以报考的,即使笔试通过了,但资格复审是不会通过的,也就无法进入后续面试环节。(事业编辞职人员不受原单位任何约束,无需开具任何证明)

最好的做法就是:你和单位友好商量,让单位给你出同意报考证明,一般的事业单位都不会拦住你,毁你前程,所以平时工作当中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也再为自己前程开路!有些单位领导特别好,甚至会支持你考公务员,给你假期参加培训复习。


在单位留下一些好印象,即便自己去参加公务员面试最终惨败而归,那么继续回来原单位上班,大家依然精诚团结,其乐融融,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最后,祝你心想事成!


公考分享君



当然必须要经单位同意,但如果单位不同意也不是不能报考,下面我给你分两步分析一下。

第一,事业编人员报考公务员肯定要经过单位同意。

事业编制人员属于在编正式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经过单位同意,这还涉及之后的资格审查等后续环节。如果未经单位同意、早报考时未填写自己的真实学习工作经历等信息,即便录取之后,档案审查环节也会被刷下来。所以,编制内人员一定要经过单位同意。

第二,如果单位不同意仍想报考,那只有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先辞职再报考,如果符合事业编制人员辞职的条件要求,可以先提请辞职,经批准辞职后再报考公务员。不过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正是的事业编制也非常不容易,而且现在事业单位改革在即,事业编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与公务员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比公务员还有职称晋升方案的渠道,如果表现突出,也可以通过提拔或公开选拔途径进入公务员序列。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题主一些启发。


天下论谈


肯定需要啊,不仅事业编,只要你是在职报考,即使是企业员工,都需要单位同意才行。

不过在报名阶段,笔试阶段都不用和单位说,直接报名就好了,面试前的资格审查阶段可能需要你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所以在知道自己进面试后再给单位说,让他们开同意报考证明也行。不过现在好多公务员招聘中,也会允许在政审时提供同意报考证明,这样的话就更好了,毕竟进入政审名单就意味着基本已经上岸了,这时候再告诉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一般都不会为难员工,毕竟大家都知道人要往高处走嘛,说不定以后还会打交道。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很多事业单位招聘时,也会跟公务员一样,有一个最低服务期限,一般是三年或者五年,假如当初你进事业单位时有这个限制,而且在服务期限内的话,就不好弄了,只能服从规定了。


春风下的杨柳


公务员报考,在报名阶段必须上报目前个人身份情况,包括:应届毕业生、在职、待业三种身份人员。

事业编人员报考公务员,属于在职报考,凡是在职报考必须在面试前的资格审查中提供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这个涉及后期政审和人事关系转移,未免产生劳动用工纠纷,或者给自己报考公务员诚信不良,是必须要经过单位同意,并且出具加盖公章的证明的。

此外,部分事业单位还规定了最低服务期限,这个政策各地执行不一。不过只要和领导认真沟通,这个不是阻碍。

事业编制中的参公事业编制人员,这种身份的人员是不允许报考公务员的,在公务员招考公告中有明确规定。即使单位同意,也不可以。

希望你好运~


不秀钢铁侠


事业编人员考取公务员是需要单位同意的,而且单位意见还很重要!

如果单位不提供同意报考证明,是不可以报考的,即使笔试通过,也无法通过考察。


对于出具证明确有困难的,经招录机关同意,可延至体检和考察时提供。

或者是先辞职再报考,如果符合事业编制人员辞职的条件要求,可以先提请辞职,经批准辞职后再报考公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