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在浦口区江浦街道一条名叫建工巷的小巷深处,藏着一座名人手迹收藏馆。

1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从巴金、李谷一的签名到冰心题词,在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小院儿里,收藏了2000多位名人手迹真迹。

馆主、讲解员、收藏者,今年62岁的朱永生一个人从事着上述多重角色。

朱永生,1956年生,江浦人,字容公,号宝谷老人,斋号容庐。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退休工人。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说起创办收藏馆的初衷,朱永生向我们娓娓道来:

1977年,他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要抢救中医的文章,这激起了他要“抢救名人”,把名人的精神留传给后人的决心。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收到了名人手迹后,收藏成了一个大问题。朱永生觉得名人墨迹仅仅用于私人珍藏还发挥不了价值,因此他决定开一个私人收藏馆,让更多人受到启发。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朱永生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一座袖珍收藏馆,为每张明信片配上人物介绍、相关图片,精心贴好、裱糊起来,制作成一幅幅精致的展览框,供公众免费参观。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2

明信片的背后故事

有一张最神秘明信片,作者的名字未必人人知道,但他的字在中国却必定人人见过,他就是马文蔚,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出自他的手笔。在朱永生的小屋里,有一张马老先生的明信片,随明信片邮寄来的,还有一张小楷书法作品,文字遒劲有力,细看时精彩无比。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在那个以书信为主要通信方式的时代,获取名人行踪已属不易,集齐两千多明信片更显得难能可贵。朱永生告诉我们,从前他主要从报纸上获取消息,不仅要熟悉名人,名人的亲属关系也在他关注范围。

“清朝最后一位秀才苏局仙,他100岁参加全国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一下子报道就出来了。”看到这则报道,朱永生写信到上海文史馆,进而辗转求得苏局仙墨迹。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为了求得巴金的签名,朱永生曾先后三次写信到上海作协,未果。后来,他“曲线救国”,写信给巴金女儿李小林所在杂志社,通过李小林,得到了巴金的签名。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冰心老人的留言颇具玩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她的爷爷送给她的,而她又将这句话送给了朱永生。“曾经一个爱好文学的姑娘,看到冰心老人的那句话激动了好久,能给别人带来动力,更是我希望看到的。”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很多名人也都对朱永生的收藏给予了支持: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的王秀瑛在来信中说,对他的收藏爱好很有兴趣。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在信中这样写道,“你是一个认真的人,我佩服你这样的性格。”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有一张明信片上写满了名字,像个“大花脸”,邮递员送到他手上时还委屈地说:“真的不是我画的。”朱永生一看却乐开了花。原来,这张明信片是寄给前中国女排主教练、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的。出于对朱永生志向的欣赏,袁伟民特意让总局15位著名教练、运动员都在上面签了名。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3

孜孜不倦,不忘初心

守着这巨大的精神财富,朱永生尽管很清贫,但他很满足。

博物馆一直是免费开放的,近年来通过一些媒体和个人的推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好多附近的市民以至于周边城市的人们慕名而来。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考虑到数千收藏品整理讲解是一个浩大工程,南京审计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向朱老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主动帮朱永生整理各类资料,并甘当展览馆义务讲解员。

由于,受到场地限制,明信片不能全部展示,文浦君在此,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机构,能够提供长期可供展示的场地。欢迎有意者联系我们。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收藏的真正意义就是积累更多的人生沉淀,你必须心静如水;收藏更多的时候是在当下浮躁的生活中,寻找一份精神慰藉。”

朱永生说,在自己有生之年会把收藏一直做下去。

文末福利:文末留言,赠送朱馆长签名明信片一张

领取地点:浦口区文德东路建工巷6号楼明信片收藏馆内

领取时间:2018年5月—6月(共计12张,先到先得)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