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开封县独乐岗:大宋宰相王旦的墓就在这儿!

“独乐岗,三里长。”这是开封县城关镇独乐岗老辈人流传下来的民谣。如今的独乐岗,楼宇鳞次栉比,已与一座现代化的县城融为一体。似乎只有在村庄纵深处的老街老巷中,偶尔响起的几声犬吠里,才能依稀可辨独乐岗人惬意悠然的生活节奏。

历史上的独乐岗,地处天子脚下的京畿重地。盛极一时的北宋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烙印。相传,一代名相王旦的墓葬就在独乐岗。

开封县独乐岗:大宋宰相王旦的墓就在这儿!

王旦,北宋宰相。宋真宗时主政18年,善知人善任,被真宗称为“致太平者”,死后得谥号“文正”。宋仁宗时,范仲淹奉君命为其撰写《太尉文正公神道碑铭》,碑额为宋仁宗亲笔御书“全德元老”。生拜宰相,死谥文正,是士大夫的世代梦想。大宋300年历史,只有王旦一人获此“无上殊荣”。

《宋史·王旦传》中,详细记载了王旦的“雅量”。

王旦与寇准是同年进士。前者主政中书省,后者主政枢密院,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在皇帝面前,寇准常揭王旦的“短儿”,王旦却常论寇准的长处。真宗把寇准常打“小报告”的事儿告诉给王旦,王旦说:“臣担任丞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很多过失也必然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

一次,中书省送一份文件到枢密院,违反了文件格式,寇准将此事报告给皇上。被皇上责问后,王旦到寇准家表示认错并致谢,还对办事员进行了责罚。巧的是,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达中书省,也违反了文件格式,王旦却下令将文件退回枢密院。寇准见到王旦感慨地问:“怎么这么大的度量?”

后来,寇准被免职,托人求王旦给弄个使相(与宰相平级)当当,王旦惊讶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看到王旦一口回绝,吃“闭门羹”的寇准不免有些失望。之后,寇准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见皇上答谢说:“如果不是陛下知道臣的才能,我怎么能够获此重任?”真宗这时才说,是因为王旦举荐的。寇准顿时惭愧不已。

公元1017年9月,王旦去世。宋真宋悲恸不已,一连三天不上朝。据史料记载,王旦葬于“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即现在的边村之东独乐岗。再具体点,就是独乐岗老辈人口中念叨的“三道碑”所在地。

独乐岗村委副主任胡向东对村里的历史如数家珍:“相传,独乐岗西地有三道石碑门,人称‘三道碑’,有石人、石马,听说是一位大人物的墓地。我小时候,还在那儿见过一对大石狮子呢!”

开封县独乐岗:大宋宰相王旦的墓就在这儿!

在胡向东的带领下,笔者来到老人们常说的“三道碑”处。如今,这里已经是宏达拨叉集团的生产车间。在厂房墙外,胡向东指着一块玉米地头的大柳树根说:“就是这儿,当年一辆东方红拖拉机犁地时,犁出一座大石狮子,当时就放倒在这里,另一座大石狮子在厂区,后来这对石狮子都被人拉走了。”据胡向东回忆,这对石狮子和龙亭午朝门广场上的石狮子大小差不多,五六个小孩子骑在上面玩耍都不成问题。下图为昔日狮子旁的柳树跟,已经风化成这样。。。

开封县独乐岗:大宋宰相王旦的墓就在这儿!

在宏达拨叉集团北一片废墟地旁,一排坚强生长的杨树绵延数百米,郁郁葱葱,俨然一道“绿色屏障”。“这里应该就是王旦墓葬遗址。”胡向东说,“听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说,这里原来还有很多松柏。可惜一切都荡然无存了。”

据现年73岁的独乐岗老住家户韩学文回忆,上世纪50年代,他还在“三道碑”处亲眼见到过石碑。1958年搞“大跃进”,黄龙寺建石灰厂时,石碑被打碎用作烧石灰了。这座石碑究竟是不是王文正公神道碑?现如今已无从考证。

常年从事开封旅游文化研究的宁富海说,综合相关史料及宋史专家考证,可以断定,历史上记载的“大边村”(即现独乐岗境内)的确为王旦墓葬群所在地。而在上世纪50年代,还有石人、石马、石羊、望柱等露出地面。据说王旦墓规模宏大,有神道和石像生,后建铁塔公园,把石像生等移去供后人参观。

开封县独乐岗:大宋宰相王旦的墓就在这儿!

解放前,一个外国人来到这里,举起手中的相机为我们留下了王旦墓的唯一一张老照片。从照片上看,一片高岗上,石人、石兽、两道残破的碑门清晰可见……

转自:微祥符

掌上大开封,开封人的掌上生活好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