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康瑜 一束光點亮孩子的詩心

康瑜 一束光點亮孩子的詩心

本刊記者 王碧清

2015年初夏,康瑜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握在手裡的有人大的保研資格、港大的錄取通知書,以及明燦燦的未來。

時光飛速到兩年後,2017年7月,康瑜成立了“是光”四季詩歌教育的公益團隊,全職投入其中,她希望可以為貧困山區學校的孩子們做些什麼,“你會發現,一些事情,孩子們不能等……”康瑜帶著志願者們,通過“是光”,以詩歌為翅膀,擁抱孩子們,一同飛翔。“是光”課題組的毛老師曾經送給康瑜一首詩,這樣形容她:“從星星上跳下來,變成了叢林裡的螢火”。

1992年出生的康瑜,一雙靈動的大眼睛,上揚的嘴角,身軀瘦小。她講起話來緩緩的、暖暖的,總願意讓人繼續聽她說下去,聽她的思考與堅持,感受每一刻付出當中的使命與責任;她也總是接納的,鼓勵的,行走在路上的。不斷地選擇、不停地放棄中,她就是光。

萌芽:每一個人都具有驚人的能量

大學臨近畢業,康瑜接觸了許多公益組織項目,還做了一番考量,最終決定成為美麗中國支教2015-2017屆項目老師。

完整地投入兩年時光,對於應屆大學生而言,並不是衝動而成的事情。支教前,康瑜想得很清楚——可以承受的機會成本,憧憬兩年內要完成的事情。“我希望獲得的,是工作或者繼續讀書所沒有辦法得到的,比如鄉村教育實踐,是必須踏踏實實扎身到鄉村才能有所收穫,我有這樣的熱情。我也始終覺得教育是可以發揮很大效用的一個社會環節,在教小孩子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康瑜“教授他人”的熱情,源於奶奶從小的教誨。小時候很長的一段時光,她是與奶奶一同度過的。奶奶的教誨常掛耳邊,“我們要時刻感激自己今世為人,不是螻蟻不是豬羊。人有很大的能量,不僅可以讓自己活得好,也要讓別人活得好。”

康瑜說,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幸福感很強的人,“我很幸運,也很喜歡分享,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小時候,她就是樂於助人的“孩子王”:會幫助班裡調皮的學生補習功課,儘量緩解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帶領大家解決遇到的問題……“給予”成為康瑜成長道路上的關鍵詞。

彩雲之南,保山市昌寧縣漭水鎮漭水初級中學。起伏的山脈與大塊綠色相撞而出,山的這邊,孩子們卻沒有康瑜所預期的——好奇山外的世界,對知識充滿渴望,而是一種“厭學”和漠視。在支教的前期,康瑜的主要時間都放在和孩子們溝通、建立信任上。

一次書法課,屋外下起了雨,孩子們的注意力被雨聲所吸引,紛紛望向窗外。滴滴答答的雨濺落窗臺,玻璃彷彿隔著兩個世界。康瑜發現後,轉而說:“既然你們喜歡這屋外的雨,我們一起看看這些雨花兒,聽聽雨聲吧。寫一寫你們的感受,或者寫一首小詩!”“我們就寫點東西,任何都行!”康瑜鼓勵孩子們,又強調了一次“任何都行!”

“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後的太陽只照射在我一個人身上……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世界上有個角落能在我傷心時都空著……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媽媽的愛只屬於我一個人,讓我享受愛的味道。”一個小姑娘在自己的本子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康瑜訝異於孩子們的表達天賦,也心疼孩子們缺乏溝通的窗口,“他們有很多情感需要表達,他們心裡有想要和別人講的,但是一直都沒有人可以聽到”。康瑜下了一個決定,將寫詩的課固定下來,學校的校長從默許到鼓勵,就這樣,從一個班到一個年級,一些語文老師也開始成為詩歌課的引導者。

也正是這趟不期而至的課程,有的老師第一次聽到了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的聲音,是那麼好聽;平常不喜歡來上課甚至調皮搗蛋的孩子們,都早早地坐到了教室,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

到2016年9月,康瑜支教的第二年,在漭水的初級中學全校範圍內都已經落地“四季詩歌課程”。“‘四季’是陪伴的意思,這對寄宿制的山區孩子很重要,小小的他們經歷著我不曾經歷過的苦難,而他們在詩句中所表達的真誠、善良和體諒彌足珍貴。”

2017年4月,康瑜帶領小夥伴們將孩子們寫的詩做成有聲明信片,在線售賣額覆蓋了他們第一本詩集的出版。“四季詩歌行動”還獲得了首屆哈佛SEED社會創新挑戰賽銀獎。

春天到了,有暖意融融的“春光課”;夏日蟲鳴間,伴著孩子們的是“夏影課”;至秋季和冬天,“秋日課”“冬陽課”令孩子們翹首期盼……

孩子們寫心情,筆名叫“開心的洋芋”寫道:“我願和你自由地好著,像風和風,雲和雲。”孩子們寫四季:“什麼是秋天,是金色的愛,是金黃的感情,是燦爛的面貌。”孩子們也寫別離:“老師,我們想像風、像雲、像大鳥,你去讀書了,我們也要跟著你越過太平洋……”是的,兩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康瑜離開了大山。那一天,雨勢滂沱,不知是狠心告別,還是在拼命挽留,她的淚淹沒在風雨中。

準備出國讀書的日子,康瑜生了一場病。她在喝藥恢復的時候,也在幫孩子們整理詩歌。2017年的教師節,她收到了一封信,裡面附上了一個孩子新寫的詩,文末表達著對她的感謝:“康老師,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樣,在詩歌裡找到自己。”那一刻,康瑜才明白,孩子們是她心中的光,她要朝著他們的方向奔去。

康瑜 一束光点亮孩子的诗心

支教期間,“春光課”裡的小詩人與康瑜

凝聚:愛和責任是恆久動力

每一項感性的決定,需要理性的支撐,而完成一件事的恆久動力源自內心湧動的不竭情感與使命。

康瑜說:“孩子們,不能等;教育的事,不能等。我覺得有點像填空,我想把這個空填起來。”2017年9月底,“是光”四季詩歌教育團隊成立。

考慮到古體詩的“易學不易寫”等特點,“是光”課題組主打現代詩歌的教學與引導。在兒童心理發展學基礎上,引入語文課標、詩歌的發展等,為不同的年級的中小學生建立與之匹配的詩歌課程。源自同一個目標、認同當下鄉村教育資源的匱乏、願意為孩子們搭建詩歌的橋樑,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各大高校的志願者們走到了一起。他們分佈在3個國家,9個不同地區,根據自己的專長,覆蓋“是光”課程開發——課程落地——詩歌衍生品三個主要環節。

“整體是一個完整、專業的詩歌教育體系。詩歌課程涵蓋教案、PPT、教具、示範課、在線培訓等。延續了四季的視角,是希望孩子們可以感知四季變化,感受生活中細微的欣喜,從而熱愛這個世界。”康瑜介紹。當然,設計一個合理的課程並非易事,“課題組”也需要童心。肯定孩子們的獨特性、如何引導以避免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固化,是課題組所關切的。

直到今年4月底,團隊增加了兩個全職,加上康瑜,形成了穩定的“是光”三角。康瑜也剛剛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資”——項目投資人笑稱,她可能轉而就把錢用到項目上去了。

一個事實是,“是光”的核心骨幹儘管多是兼職志願者,但團隊戰鬥力驚人。這群年輕的志願者,在很多個深夜為了一份合理科學的教案討論到凌晨;為了一個滿意的詩歌產品,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地推翻重來……康瑜有一種難掩的自豪,笑著說:“我們是史上最雞血志願者團隊!”

“我們的志願者非常靠譜,很多志願者管理者本身就是為孩子們讀詩歌音頻的志願者”,可以創造一個激發大家熱情和愛心且自由自主的平臺,可以讓他人發光發熱,這是令康瑜欣喜的事情。

志願者小樹加入“是光”團隊後,一天突然找到康瑜說,“我要加班”,便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每天夜裡的“準時打卡”——為“是光”製作精美的晚安卡片,詩意的畫面搭配孩子們的詩歌,暖心上線。志願者肖華和熙雯等夥伴還自主策劃了“是光”月刊,記錄孩子們的詩歌和團隊共同成長的點滴……康瑜一直認為,團隊裡各個環節的人,永遠都比自己專業,“他們的想法總是超前一步”。

課程研發、募資、項目中心、平臺運營、產品開發、志願者管理……眾人因愛而能聚,這些可愛的人兒,匯聚成光,照亮山區學校中那靈動的存在。

在第一批申報“是光”項目的學校中,康瑜幾乎風風火火、甚至有點困窘地帶著一支睡袋,跑遍了山區對標的中小學。2017年11月,雲南、河南兩地符合申請要求的13所中小學、2790名學生有了詩歌課。而申請詩歌課程的學校也越來越多……

在詩歌課程申請季,申請的學校數量超出預期,老師們講述著孩子們的期待和盼望,字字都敲打著這個曾經也是山區的一名年輕教師的心。在項目初期,經費、人員有限都是現實,然而康瑜還是對一旁的夥伴說:“都錄取吧,滿足課時條件的老師我們都錄取,後續的問題,我再想辦法……”康瑜對自己說,燃起的火不能因為任何原因而熄滅。

康瑜用自己的積蓄,去參加商業比賽贏得獎金,去尋找合適的項目合作方,去尋找志同道合的志願者……因愛而生的力量,令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全力以赴。

孩子們永遠是詩歌的主角,將課程送至申請的學校只是開始,康瑜更關心孩子們和學校的反饋。康瑜去到申請的學校積極聆聽當地的心聲和意見,及時反饋到課題組進行課程的調整優化,路上的艱辛,非親歷者可以想象。“那段時間很充實,我自己也堅信一定會度過的,這也可能是每個創業者都會經歷的事情吧。”

雖然,現在的項目技術可以實現網絡打卡,支持遠程瞭解老師們的上課情況以及學生寫詩的情況,但康瑜還是希望“多跑一跑”。今年年初,在山東臨朐,康瑜給孩子們帶去了新的學習資料。那一天,天極冷,還遇到大雪封山,康瑜凍得臉通紅,卻一心想著,路滑不好開車,自己可以走去……

也有人曾經問她,“你對‘是光’所有的信心源自哪裡?”康瑜打開微信,給對方看了各個部門的小夥伴們說:“這些都是心裡裝著孩子和詩歌、內心晶瑩的人,我們聚在一起全力以赴地做這件事,就不怕做不好。”

康瑜 一束光点亮孩子的诗心

“風,在此山中”研討會在臨朐李季小學開展(前中為康瑜)

綻放:與孩子們一起同行

從2016年,詩歌的種子埋入土壤,經過醞釀與沉澱,直到組建團隊,一棵棵幼苗正在愛心的交匯處破土生髮。

點燃孩子們欣賞自然的興趣,感受萬物的靈動之餘,康瑜總希望可以再努力些。詩歌大賽、詩歌音樂會、對話名家……每一次嘗試都足夠用心、足夠燃盡。

2017年12月31日,康瑜帶著來自雲南大山裡的18個孩子參加了一場2000人的詩會。29日那天,團隊老師們帶著孩子們坐大巴,從山裡到雲南保山,飛到昆明之後,再轉飛至南京。第二天,康瑜帶孩子們去了錄音棚,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娃娃詩》唱出來:“金燦燦的菜花地/姐姐拉著我一起/田裡的稻穀呀就要逃跑啦/我有點有點著急/咕嚕嚕的小河流/折條小船往裡坐/教室裡的娃娃就要遠征啦/祝福我有所收穫/娃娃要長大啦,娃娃會寫詩啦……”

康瑜說:“我希望,孩子們的爸媽能夠拿手機聽到自己孩子唱的詩,然後點擊保存。對於爸媽來說,參與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不僅僅是簡單地記錄,但這裡的家長條件都有限,我希望自己不僅僅是詩歌老師,我希望自己還可以多做一點。”

而在康瑜的感染下,也總有人願意再多做一些。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在讀博士研究生程一帆為《娃娃詩》作曲。在詩會前一天,康瑜帶孩子們去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大學,南大的志願者們為孩子們講解著學校的歷史和現在。在詩會正式開始前,嘉賓王家新、野夫、廖偉棠熱心參加“大小詩人”見面會。提供場地、照顧孩子們一路的行程的愛心人士和志願者們為孩子們這趟“夢之旅”保駕護航……每個人都在發著光。

當看著孩子們在舞臺上自信地朗誦著自己的詩歌、歌唱著詩歌中的夢想時,那一刻,康瑜淚流滿面。其實,早在她為孩子們開設詩歌課時,她便期望著,有一天可以帶著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而這一天就以這樣的方式出現了。12月31日是康瑜的生日,孩子們的綻放就是給她最好的生日禮物。

從2017年跨入2018,在南京的先鋒書店,2000多人一起讀詩跨年,直播在線觀眾200餘萬人,愛和努力再一次創造了奇蹟。從漭水的一個班到現在的26600多名學生,遍及雲南、山東、河南、甘肅294所中小學,在寂靜貧瘠的鄉村,詩歌的星星之火正在閃爍著動人的光。

2018年5月16日,濰坊臨朐的李季小學,“是光”詩歌研討會“風,在此山中”不僅把詩歌課程帶到了村小,還邀請到家鄉的著名詩人和孩子們進行交流。邀請到更多本土的詩人參與到當地的詩歌教育,是“是光”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臨朐縣作協主席張克奇說:詩歌的光芒足以照亮每一個學生和老師。在“詩人開講”環節,詩人朵漁鼓勵孩子們“詩歌要講自己心裡的話”。在不到10分鐘的練筆時間,孩子們洋洋灑灑地將心中的晴朗想象訴於筆端。

“現在還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多找問題。”康瑜說。目前“是光”主要針對的是留守兒童、流動人口多的學校,以及認同“是光”理念的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詩歌,也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願意去教詩歌”。

康瑜也在思考,除了開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還要帶給孩子們什麼?“鄉村的孩子們普遍缺乏自信,我希望詩歌可以成為外界認識大山孩子們的一種途徑,我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兩到三年後,當大家提到這裡的孩子時,不再只是說‘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悲慘的命運’‘非常困苦’,而是孩子們充滿想象力的詩歌。”康瑜也會反過來思考,如果他們不能走出大山怎麼辦?“如何讓他們度過相對比較平凡的一生,我覺得詩歌可以做到。也許有些孩子們永遠走不出大山,但或許有這樣一面場景,30年後,一位田裡勞作的父親,指著水田和身邊的孩子說,‘你看,這裡有無數的星星在河裡流動’……我們也許成不了太陽,但是可以始終向著光。”

前不久,“是光”籌備了全國編委會,邀請學校教師加入到詩歌課程的設計,“希望可以在自由度、教學資源方面多支持他們;當然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個組織的成長性,瞭解我們在做的事情,加入我們,去幫助更多的孩子。”

“接下來,我要把這個項目正式註冊下來,註冊的過程還是挺漫長的,還要為團隊拿到60%-70%的經費,以及完成兩期的課程設置,這是我上半年的KPI。”康瑜又要繼續走在路上了,短暫回山西老家補辦了丟失的身份證,她的馬力指針再一次指向滿格。

對於康瑜來說,公益是快樂簡單的事,而她只是恰好將工作和生活融為一體。“它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公益並不代表某種高尚或者犧牲”,而是在自己力之所及的一份關愛,“比如,為孩子們朗讀一首詩,告訴他們熱愛生活,都是在參加公益。”

尤記得那一年,支教結束臨走時的不捨與難過,孩子們捨不得她,孩子們說,“康老師是天上的星星,抱不到……”而如今,康瑜如同降落的明亮星辰,帶著她的愛與心間的宇宙,走入那山巒起伏、美麗卻匱乏的山村學校,化身叢林裡的螢火,動情地燃燒著。而在她的身邊,正匯聚著更明亮的光……

康瑜 一束光点亮孩子的诗心
康瑜 一束光点亮孩子的诗心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