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疯狂的三四线城市房价毁掉了什么

原本平淡无奇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翻番,房价跃升至一万以上。这或许是很多三四线城市最后的疯狂。

三四线城市的竞争力在于较为舒适的生活,较低的生活成本(主要是房屋成本),不足在于收入较一二线城市较低,生活相对单调、低端。如果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享受不到原本的舒适,甚至略带挣扎,在哪里都是挣扎,还不如去北上广深挣扎,毕竟那里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格局,这对一个年轻人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高企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地方政府是开心的不得了,可以有更好的土地收入,可以收更多的税费,伟大的辩证法教导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和抽烟是有害身体,但是会愉悦心情,看你怎么抉择,况且,抽烟对身体也不是一点没有好处,辩证看。

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土地位置是有限的,政府规划的前提是人口支撑,人口支撑的基础是地域市场活力,无需多重论证。

三四线城市吸引力在省会城市或者区域性中心城市面前是被吊打的,大部分逃离北上广人员流入二线或者干脆三四线城市过上悠闲的小日子,而当三四线城市生活成本逐步比肩一二线城市之时,新流入人口面临较大的购房压力之时,便会再三思量,这逃离还有意义吗,取舍之间更多了纠结犹豫。

三四线城市依然是城镇化的主力军,随着货币化补偿的取消,还迁户是否会成为住着180平大房子的低保户呢,城市是否会诞生高楼大厦贫民窟呢?这些疑问在几年后便会得到验证。

三四线城市一般会有几所不太著名的本科或高职院校,作为三四线城市来说,是极其愿意其毕业生留在当地发展的,然而当其面临三四线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短板而且还要承受较高的房价和较低的工资之时,或许会考虑再三,去省会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都会是较好选择。于是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入被大打折扣。

三四线城市原住民享受着这一波房价红利,其选择会多很多,比如去更好的城市生活,享受更好的医疗和自然环境,进而造成部分优质消费群体流出,原住民子女也会在家长的鼓励下部分流入一二线城市,再次造成人口流出,屋漏偏逢连阴雨再贴切不过。

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那流入呢,更多的是县城甚至村镇原住民在支撑一个城市。他们之中买房者有,但不是全部,甚至可能是很少一部分,做着较为低端的工作,供养着城市最后的运转,然而其服务周期也是有限的。

可以设想10年后,现在的社会中坚60后、70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成本太高,三四线城市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活力人口较10年前几何式缩减,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条,也成为致命一击,社会资源不再这么紧张,马路不再那么拥挤,半鬼城状态来临。

此时的三四线城市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安乐窝,而是挖着深且宽的护城河的三四线城市,高房价,会让其将自己困死,一步一步淹没在历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