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即使在天朝北京长安街上,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辆公共汽车穿行其中,剩下的就是稀疏的马车和自行车。那个时候,轿车资源极其有限,轿车都是“公家”才能使用。
到了70年代末,中国不再限制私人拥有汽车。但最早的私人轿车,其实是外国使馆淘汰的“二手车”,就这,还得经过特批才买得到。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街头还没有出租车,很多人进城办事又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当时,温州城市规模较小,道路狭窄,最宽处也只能够两辆轿车往来。
在此情境下,有一部车横空出世。
温州人喜欢叫它,飞蝴蝶。它作为中国第一批真正的私家车,小巧的车型,如同灵动的蝴蝶穿梭在狭小的巷弄里。
它就是“菲亚特 126p”!
■ “菲亚特126P”的前世今生
这款原产自意大利的小车和中国可有着不小的缘分,它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私家车,也是留在很多人心中的特殊回忆。
“菲亚特126”是菲亚特集团1972年推出的微型系列轿车,用以代替经典的“菲亚特500”。后来,波兰获得了“菲亚特126”的生产许可证,所生产的汽车就叫“菲亚特 126p”,P就指波兰(Poland)。
据说在80年代,中国引进的第一批“菲亚特 126p”,其实就是波兰用来抵偿贸易差额交换给中国的。迷你的“菲亚特 126p”显然不适合作为政府公车,于是就促成了首次私人汽车的公开出售。
1986年,一辆“菲亚特 126p”要花9300元人民币,而当时普通百姓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9300元,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菲亚特 126p”凭借结构简单,重量轻,坚实耐用和价格低廉等特性,在80年代颇受青睐,尤其成为"万元户"们的心头爱。
■ 来温州,就想坐一把“5块头”
温州人做生意胆大又利索,说干就干,在机会面前格外敏感。
有个叫张超荣的温州人在市区县前头看到菲亚特,就被它的小巧灵活的车型所吸引。张朝荣抓住商机,去上海购买了9辆菲亚特汽车,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车辆一开上街,很受市民欢迎。此后,张朝荣逐渐把汽车规模增加到60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很多出租车公司相继创办,有人开始有意购买此类车型,而国内其他城市的菲亚特车辆也转卖到温州,温州一时成为全国拥有菲亚特汽车最多的城市。当时,全国6000多辆菲亚特汽车,有4000多辆在温州。从那以后,菲亚特穿梭于温州市狭窄复杂的街道巷弄之间。
刚开始时,乘坐菲亚特也没有统一的价格,计费混乱,2元、3元、5元不等,乘客还能发挥讨价还价之能事,纠纷也不断产生。后来,政府部门为菲亚特定价,为四公里内6元。
5元钱的收费方式,被戏称为“5块头”,而且名声也越来越大,就连全国各地来温州采购的商户,也要尝鲜,试一下温州特色的“5块头”。
■ 菲亚特也有自己的IP
在《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之前,就有一部温州本土剧集《喂,菲亚特》,由时任温州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张思聪所拍摄,本土演员演艺以及大量市民参演。在温州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进行播放,因为播出时间很迟基本上是在晚上十一时,或是零点以后,但还是有很多市民连夜追剧。
这部剧是由陈宝国主演,人家现在是老戏骨,当初在这部剧里还是小鲜肉。在剧里由陈宝国饰演的温州青年丁志方,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借高利贷购买了一辆菲亚特,他由此成为全市第一位个体出租车司机。
■ 时代的脚步,不会为谁停留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法规和保养的限制,小巧的“菲亚特126p”就越来越少了。
1994年10月26日温州市政府的一纸令下,彻底改变了菲亚特的命运。
《关于市区菲亚特126P型轿车限期更新的通知》明文规定,凡是车籍在温州市区的126P轿车,一律必须在1996年年底之前分批进行淘汰。
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126p”出租车在完成自己的终极使命后于1996 年 10 月正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桑塔纳等其他轿车车型。
这政策的初衷是对温州市的"出租车"进行淘汰更新,并不是针对"菲亚特",但在当时温州人的观念中"菲亚特就等同于出租车"。
如今在温州博物馆的历史馆展厅内,停放着一部白色的“菲亚特126p”,车门上清晰地印着“温州市长途汽运总公司·出租”字样,前窗玻璃上方,还撑着一个铁制的小顶棚。
车后玻璃上贴着“乘坐出租车,满意在温州”的字样,车窗玻璃上贴着收费标准,“市区(四公里)内一车次六元,每超壹公里加收壹元”。整辆轿车保存完好,车门还可以正常关闭,车内还是20多年前的装饰风格。
无论“飞蝴蝶”昔日有多辉煌,而最终只能留存在影像和记忆中。时代的脚步,不会为谁停留半分,但是岁月不应该被忘记。
材料来自:
閱讀更多 溫州卡夫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