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地處古道 近水樓臺先得月

綦江,先秦時期屬巴國;唐代設縣,名僰州;元朝設綦江縣;明清時期,均屬重慶府。《蜀中名勝記》講述其得名的由來:“江發源夜郎,作蒼帛色,故名綦,昔南平軍之長官司也。”至於東溪的由來,則可見於宋代的《方輿勝覽》:“南平軍西北,有東溪。溪上小市,有孝感橋。”

東溪的發展,與古代交通分不開。原來,它是唐宋時期開發的僰溪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僰溪道起點為重慶,終點是貴陽。第一個驛站是朝天門,途經百節、白渡、扶歡、東溪、安隱、松坎、桐梓、播州、永安、湘川、烏江、養龍坑、底寨、札佐等驛,到達貴陽,然後可轉道雲南、廣西。直到清代,這條驛路仍被繼續沿用,作為川鹽入黔的幹道,又稱綦岸鹽運道。

東溪鎮既是僰溪道的節點,又是四川、重慶入黔的邊城。早在唐宋時期,成群結夥的馬幫,就從物資集散地重慶轉運巫溪寧廠、開縣溫泉、黔江濯水等地的鹽,涪州(今涪陵)賓化、白馬、毛井、火井茶、夔州(今奉節)香山茶,後來,貨物還包括絲綢、麻布、銅鐵、丹砂、清漆、桐油等。返程的馬幫,從貴州帶回白銀和銀質首飾、菸葉、白酒,清代後期還包括鴉片,俗稱煙土。

除了僰溪古道,東溪還毗鄰綦河,可通長江。不消說,貨船客船也要在這裡出沒。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商貿一興,八面來風。過往的馬幫和客商,途經東溪至少要停留一兩天,有的乾脆就在這裡開店經商。於是,商號貨棧林立,酒樓茶館扎堆,出現了四街六院:太平橋半邊街、書院街、朝陽街、背街,明善書院、賈家院、侯家院、塗家院、伍家院、夏家院;建成了三宮八廟:南華宮、萬天宮、萬壽宮,龍華寺、大雄殿、觀音閣、王爺廟、帝母廟、禹王廟、牛王廟、水口寺。

抗戰時期,為督促川黔公路的修築,西南公路總署從重慶遷到東溪辦公,指揮25000名民工搶修改造川黔公路四川段。1938年,國民黨中央軍事參議會遷到東溪,設兩廳兩科議事。中央銀行也在東溪設立分行。

一個邊陲小鎮,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耀渝南。

風雲際會 一枝一葉總關情

東溪成為時代舞臺,當然會出英雄豪傑。

1924年,東溪人羅振聲創作了《國民革命歌》的歌詞,“打倒列強除軍閥”,鼓舞著北伐軍前進的步伐。1926年,東溪人危石頑在中共重慶地委領導下,在這裡發動“東溪米案”,打響了反對軍閥、土豪劣紳的第一槍。抗戰時期,東溪籍鄧後炎、夏奇峰、李冰、危石頑、陳希齡等人,積極組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舉行演講、演出街頭劇、出版壁報、舉行街頭畫展,帶來團結抗戰的激昂。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東溪的地面文物遺存甚多。建於明代的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摩尼和燃燈古佛,廟內的太平缸保存完好。建於清代的帝母廟是尼姑庵,供奉王母娘娘和觀音菩薩,外觀完整。建於清代的太平古寨居高臨下,曾用於防禦太平軍。烏龜石與神話相聯繫,在金銀洞峽谷河靜臥千萬年,坐觀世變。清代光緒年間發大水,帶來一塊巨石,成為中流砥柱,被譽為神石。七崖子山上有罕見的漢墓群,是古夜郎國曆史的佐證。位於魚沱的一石三碑,在同一塊岩石上展現,鑿刻於清光緒年間,內容是曉喻百姓,一定要遵守魚政,在禁漁期不要竭澤而漁,為後人留點餘蔭。

最有趣的是“氣死莫告狀”碑。其雕刻年代不詳,內容是勸喻百姓不要因為糾紛輕易打官司,弄得兩敗俱傷。此外,1923年,參加護法戰爭的賀龍率部南下,與川東邊防軍頭目曹天全談判,和平過境,使東溪鎮免於戰火。鄉民感懷,立碑為記,上書“撫我孑遺”,至今猶存。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東溪的土特產膾炙人口。以東溪冠名的花生、豆腐乳、醬油、豆瓣、滷鴨,是商旅和遊客喜歡購買的伴手禮。東溪的小吃聞名遐邇。香菇燉肉、黃荊豆花、白糖蒸饃、油茶饊子、椒鹽鍋盔、涮把頭、梆梆粑等等,既可佐酒,也可下飯,不知滿足了多少人的口腹需求。

信諾千金 財源更比水源長

使東溪名聲在外的民族企業,當數陳洪義1866年在此創辦的麻鄉約民信局。民信局起初業務就是送信,每個月投遞9次,快件加急加倍收取郵資,遍及川、黔、滇三省境內各主要州縣,凡託交的函件,即便在窮鄉僻壤,亦可送到。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陳洪義轉而開拓客運,用小轎和滑竿運送客人。短途客運限於鎮內或附近鄉村;長途客運可到其他州縣,從重慶到貴陽大約500華里旱路,行程在半個月以上。最遠客運路線經過雲南到緬甸,已屬於國際交通。之後他開拓貨運,線路延伸到越南,便於商家的跨國貿易。

陳洪義發跡後,將麻鄉約總部遷到重慶白象街,如日中天。新老客戶但凡有事,總是把他當作託付對象,因為他最講誠信。清朝末年已有官辦的大清郵局,客戶信賴的還是麻鄉約。大商號的機密郵件,用火燒去一角,稱為火燒信,由專人快遞送達,郵資200文,賞銀則高達5兩銀子。乘坐轎子的旅客,途中如果遭遇火燒、水淹、盜匪搶劫,麻鄉約包賠。貨運的商品包紮細緻,力夫小心,很少損壞。1909年麻鄉約為重慶鹿蒿玻璃廠送樣品到成都參展,全部完好無損。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麻鄉約在昆明景星街、貴陽小關街、成都東大街開設了分店,隨後又在雲南昭通、貴州遵義、四川瀘州、宜賓等水旱碼頭設立轉運站,便於組織管理大批貨運。麻鄉約的貨運量,雖無文字記錄,但清末時每天從重慶起運的就有四五百挑;20世紀20年代,由重慶運往貴陽的貨物挑子,往往前後延續十多華里,儼如一支大軍。麻鄉約延續了近百年,是西南規模最大的一個民間運輸行業。


品味名鎮|東溪:一個邊陲小鎮,多少英雄豪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