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在我國古代名著裡,打虎英雄武松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不但是《水滸傳》裡的重要劇情人物,同時也出現在另一部名著《金瓶梅》裡。武松原是清河縣人,從小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武大郎又當爹又當媽,才把武二兄弟養大成人。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成年的武松長的虎背熊腰、儀表不凡,武大郎卻是五短身材,面目可憎。但武二郎是重情之人,對哥哥武大的孺慕之情卻與日俱增。武松在外闖蕩時曾有奇遇,與傳奇武術大師周侗結識,周侗見武松是塊習武的好材料,因而傳授玉環步和鴛鴦腿,令武松如虎添翼。

個人戰力與日俱增。上山以後,武松做了梁山步軍頭領,在108將裡坐到第十四把交椅,可見其在梁山中的地位。同時小編也有一點疑惑,武松乃性情中人,至情至性。正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爽性子。可自打武松上了梁山以後,性子卻變得越來越低調,或者說打不起精神。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即便後期宋江接受招安以後,帶著眾兄弟東征西討,梁山元氣大傷。武松還是提不起性子,只有偶爾出手,才讓人看到當年武都頭打虎之時的驚鴻一瞥。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武松的生平,當年他在家鄉打死了人,逃到小旋風柴進府裡藏身。因性子剛直遭眾莊客排擠,直到遇上宋江。宋江手眼通挑之人,見如此高手當然盡心結交,最後心滿意足與武松結為異性兄弟。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打虎

武松在景陽岡下的酒家喝了18碗“三碗不過崗”,為見兄長武大,歸心似箭。不聽小二勸告,執意單人上山,最後藉著酒勁打死斑斕猛虎,得了個“打虎英雄”的美稱。因武大被西門慶、潘金蓮戀姦情熱毒死,武松連殺二人為兄報仇,最後投案自首,被府尹感念其有情有義,判了個刺配孟州。

鴛鴦樓

刺配中途經十字坡,差點被孫二孃做成人肉饅頭。一番不打不相識後,與孫二孃、張青結交一番。在孟州城受了施恩的恩惠,上演醉打蔣門神的戲碼。後來引出幕後黑手張團練,武松在飛雲浦脫身以後,潛回鴛鴦樓,將張團練一干人等殺個雞犬不留,並在牆上留字,殺人者打虎武松。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二龍山

武松在張青夫婦的幫助下假扮行者,到手七件物品,包括雪花鑌鐵雙刀,和一串108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武松聽張青的安排投往二龍山,途經蜈蚣嶺殺死惡道人飛天蜈蚣為民除害。並再次在山下與宋江相遇,惺惺惜別。

再往後,武松上了梁山。那個有恩必報、有仇必償的情義漢子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曾經個性鮮明的打虎英雄為何前後變化如此之大呢?張青、孫二孃曾贈武松七件頭陀所用物品,從這些物品的出處能看出一些端倪。

曾經豪氣干雲的武松,為何上了梁山性情大變,原因只有4個字

原書中提到,孫二孃兩年前麻翻一個頭陀,做成了饅頭餡。頭陀的遺物給武松一換上,武松冒出一句“卻一似我身上做的”,為何頭陀遺物如此合身?據聞此頭陀可能只是施耐庵在文中留下的伏筆,應了孫二孃夫妻所言:前生註定

武松從換上行者服裝那一刻起,內心深處就真的成了出家之人。難怪武松在斷臂以後,願做一清閒道人,向宋江辭行後,卻只得到宋江一句,任從你心。但此時的武松已心無波瀾了。出家以後,卻是得了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