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善於學古勇於出新——馬俊潼書法藝術賞析

善於學古勇於出新——馬俊潼書法藝術賞析

隸書作品

□鄭文

在北京的書法篆刻藝術圈裡,馬俊潼的知名度很高,不僅因為他擅長寫楷、行、隸、篆、草多種字體,更因為他對臨習歷代名家碑帖頗有心得,對當前弘揚書法篆刻等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馬俊潼認為,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重力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易學故也。也就是說學書必先繼承傳統,只有在對前人作品精細研究以後,才有可能萌生創作的意念。馬俊潼善於學古,但更善於變古而出新,不被古法所拘束,他認為,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馬俊潼已經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他的書法作品功底深厚,用筆樸素豐茂,結字自然,氣勢恢宏。筆墨蒼勁不失雋秀,渾厚不失俊逸,彰顯出其獨到的藝術魅力。

馬俊潼的楷書作品點畫豐厚飽滿,結構闊大端正,整體大氣磅礴,莊嚴肅穆。馬俊潼的作品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整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使其楷書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其二,觀他的作品可知其行筆雄健有力,筆力內含,落筆多藏鋒,收筆多回鋒,尤其起筆處圓筆遠多於方筆。其三,他的楷書字體多樣統一,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佈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係。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

在馬俊潼的隸書中,觀者能體會到那種筆筆勁挺、字字古樸的金石意韻。他的作品多用圓筆澀行,增加了線條的質感,厚重而不張揚,古拙樸茂中有生機。而其書之妙境,尤乃在剛與柔、疏與密、曲與直、清與濁、夷與險、動與靜、奇與樸等兩端變化之中,求得和諧統一,令人賞心悅目。馬俊潼的隸書主要取法《華山廟碑》《乙瑛碑》。《華山廟碑》點畫寬扁,波畫明晰,結構緊湊,字字勻稱,章法布黑也極為停勻,無疑是徹底擺脫篆書的標準隸書。

馬俊潼鍾愛的另一個漢碑《乙瑛碑》與《華山廟碑》情趣相近,正是他風格的補充。雖然馬俊潼也學過《張遷碑》《石門頌》等其他風格的漢碑,但他的吸收是非常謹慎的,學習《張遷碑》只是為了克服《華山廟碑》的飄浮,而對《石門頌》的學習,則又是為了克服《張遷碑》的拘謹。

馬俊潼隸書的面目,始終離《華山廟碑》不遠。在用筆上,他講究勻淨,在他的隸書中很難看到飛白筆法,似乎在極力迴避這種筆法,而對線條的滋潤、光潔有著骨子裡的偏好。在用筆的力量分配方面,他也處理得非常得當,橫畫一律較粗,豎畫一律較細。他將聚毫用在豎畫上,鋪毫用在橫畫上。聚毫所寫出的線條表現出一定的立體感,鋪毫則使線條呈扁平狀,表現出一定的寬度。給人以破空殺紙、力透紙背的審美效果。

在結字上,馬俊潼的隸書呈現出“滿”的特徵。無論是多筆畫字,還是少筆畫字,他都將每個字處理得四角填滿。對於筆畫多的字來說,這麼做要容易一些,對筆畫少的字,就需要將筆畫加粗加厚。章法上,他的隸書更是突出了這個“滿”字。他的書作,不僅每個單字四角佈滿,整個作品的四角依然填得很實,每字每行端正筆直,壁壘森嚴,彷彿一個無比嚴肅的儀仗隊。都說隸書是一種最好寫的書體,同時也是一種最難寫好的書體。說它最好寫,因為它的筆畫最簡單;說它最難寫好,因為它的筆畫過於簡單。所以,有人一天就學會了寫隸書,但一輩子也未能把隸書寫好。

馬俊潼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書展、藝博會及慈善公益活動,作品先後被國內外知名人士和博物館收藏,其藝術造詣在國內外享有很好的聲譽,李鐸、劉炳森、徐之謙等書法大家曾給予高度評價,稱讚其書法、篆刻作品功底深厚、有傳統、有繼承、有創新,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得此風貌是天資加上修為的結果。

馬俊潼:書法家、篆刻家、紅學家。現為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大觀園管理委員會主任、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館長、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