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陶虹大家都認識,一位母親,也是一位演員。她分享過一次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女兒把東西打翻了,她立馬吼道:你怎麼回事?

小姑娘嚇得哆嗦不敢說話,甚至都忘了哭。

很多家長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然後陶虹立刻認識到自己錯了。當第二次女兒做錯事時,她不是吼,而是慢慢抱起了無助的孩子,有了安全感的女兒哭出了聲。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其實,孩子哭鬧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種打不哭,罵不動,永遠只在那裡低著頭的孩子。

二胎政策的放開,二胎媽媽越來越多,有一位寶媽說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發現自己吼大寶時,大寶都不哭不鬧,開始以為是懂事了,後來發現被吼的大寶手足無措,一直捏著衣角。因為一次大寶頑皮,她又吼了大寶,大寶直接鑽到奶奶懷裡,說:我不要這個媽媽,奶奶帶我離開!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著她的內心。

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吼自己,就是不聽話,不愛自己了,可對父母來說,吼只是一種著急,著急不知道怎麼辦。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一種心理受傷的表現。你們家孩子有下列表現,寶媽們就要注意了:

因為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孩子不再相信父母,有些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有的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情況,雖然心裡不服氣,但是也不去辯駁了。如果情感受傷,孩子可能變得自卑自閉。

吼孩子確實能讓孩子暫時安靜一會,解決一些當下的小問題。但是,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而對於那些“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更是無法估量。從心理學上來說,“吼”本身就是一種不好好說話的表現,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會對人造成精神傷害。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回避傷害。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別再吼孩子了!“低聲教育”勝過吼孩子,現在看為時不晚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可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的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輕輕的說話,勝過吼的威力,寶媽們,你們還在吼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