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1944年的滇西抗日反攻作戰,主要戰場大致集中在松山、騰衝、龍陵三處。這是當時日軍第56師團在滇西三角防禦體系的三個支撐點。因為第56師團代號為“龍兵團”,對於這三地之間的關係,一名在龍陵戰場倖存下來的日軍主計軍官(後勤會計人員)石川颱一,曾在其回憶錄中形象地繪圖比喻其為“雙頭龍”:松山、騰衝是兩個“龍頭”,龍陵以西沿滇緬公路延伸到芒市、遮放、畹盯,為“龍身”。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借這位日軍主計軍官的比喻,遠征軍滇西反攻最後的戰果,就是斬斷了兩個“龍頭”,砸爛了一段“龍身”,最後,日軍拖著血肉模糊的殘肢退縮到緬甸去了。戰時,一直令日軍諱莫如深的是,“龍陵”的含義為龍的墳墓,“龍兵團”葬身於此,簡直是命中註定。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在松山,遠征軍第8軍斬斷了日軍第一個龍頭——以第113聯隊為核心的“拉孟守備隊”;在騰衝,第20集團軍斬斷了日軍第二個龍頭——以第148聯隊為核心的“騰越(騰衝舊稱)守備隊”。當時策劃“斷作戰”方案,企圖在龍陵擊破遠征軍第11集團軍攻勢,前去救援松山、騰衝的日軍第33軍高參遷政信大佐,則稱這兩支被圍的孤軍為“火中二子”。最終戰事慘敗,這兩個在戰火中哭嚎數月的“兒子”,都相繼“玉碎”了。

在騰衝外圍戰中,最具決定性的勝利是奪取來鳳山。

騰衝城西、北、東三面為開闊地,有大片稻田及大盈江、飲馬水河阻隔,遠征軍接近城垣不易。惟城南橫亙著一座來鳳山,海拔約1914米,成為拱衛騰城的天然屏障。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7月26日,對來鳳山總攻開始。遠征軍以輕型轟炸機18架,分批臨空轟炸來鳳山敵據點,該山之營盤坡、文筆塔之一部堡壘,中彈炸燬。作為騰衝地標的文筆塔,也在此次轟炸中轟然倒地。午後2時許,遠征軍預2師第4團步兵以火焰噴射器猛烈噴火壓制日軍,向最西端的營盤坡外圍堡壘發起攻擊。

火焰噴射器,在整個中國戰場這是首次使用,比攻擊松山的部隊使用還早幾天。據載,該兵器以主副射手兩人為一組,在機槍火力掩護下,以躍進方式接近日軍堡壘,在二三十米外對準敵堡壘機槍射孔噴射。這一堡壘攻堅的利器,完全出乎日軍預料,攝氏1000度的烈焰鑽入堡壘,沾滿油液焚燒著的日軍躥出堡壘嚎叫,其心理上的震撼效果,不亞於實際殺傷力。據遠征軍第4團特務排長王希孔回憶:“……最具威力的就是用火焰噴射器向敵人噴燒,從十多米外噴向敵掩蔽部內,都會把敵人燒死。那天我眼看著有四個日本兵,身上燃火,滿身黑煙,連滾帶爬地邊跳邊跑。士兵連續投去五六個手榴彈,把敵人炸得血肉亂飛,真解恨。”

終於,營盤坡日軍戰鬥意志崩潰了,開始向東面的文筆塔陣地逃竄。

此後,預2師第6團對文筆塔發起攻擊。18時30分,即將文筆塔整個堡壘群全部佔領。來鳳山制高點被我攻佔,日軍極不甘心。26日夜,各陣地的殘存日軍屢次向文筆塔發起反撲,第6團官兵在夜暗中疲於應對,但仍有20餘名日軍竄入被攻克的堡壘內。打退敵人幾次反撲後,13時30分,文筆塔亦復為我攻佔。自是,敵恃為要塞之來鳳山已全入遠征軍之手。

滇西1944抗日反攻作戰:用1000度烈焰震撼日軍

奪佔來鳳山後,54軍的前進指揮所搬到了山上,居高臨下指揮攻城。7月28日清晨,來鳳山頂升起國旗,和順鄉等地的士紳鄉民幼童人等,紛紛爬上山來,簇擁著部隊指揮官、美軍顧問和記者來觀戰,成為一道獨特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