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雲南街邊特色小吃蒸米糕,好吃不貴,您吃過嗎?

琳瓏兒


說起蒸米糕,這是我從小時候到現在也一直喜歡吃的一種小吃。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蒸米糕的來歷

蒸米糕在雲南也被稱作“甑糕”、“蒸糕”。當然,我知道“甑糕”應該算是西安、關中的小吃。雲南這個是不是屬於同源或者誰先誰後,這個沒有考證過。

據我瞭解,雲南的蒸糕有兩個條件,首先,這個蒸糕有特殊含義,在雲南,家裡辦白事,以及清明上墳,是一定要有一籠蒸糕的。就算是現在不會蒸的人家,也要找能做的餐廳或者人家,出錢請人家幫忙做上一籠。

另一個條件就是這個蒸糕用的是最傳統的木甑子。甑子越大,甑糕也越大。

這個就是傳統的甑子,造型像一個木桶,蓋子用草或者竹篾編成。我們通常用來蒸飯。如果用來做甑糕的時候,就是以甑子為模具一樣,把原材料放進去蒸,最後出來就是一個圓形的甑糕。

蒸米糕的做法

傳統的蒸糕只用糯米和紅糖。做法是糯米碾成粉,一層糯米粉,鋪一層紅糖碎,再一層糯米粉,再一層紅糖碎,一層層直到鋪滿甑子,最上層除了紅糖,還會加上蜜棗、冬瓜糖、青紅絲、豆沙等食材。然後上鍋一直蒸。大的甑糕要蒸將近一個晚上,內層的糖都會化掉。切開後一層白色一層黑色,甜味很足,口感柔韌。

現在蒸糕已經變成了大家都喜歡的日常小吃,也不是非要到特定時間和場合才會製作了。為了滿足大家的口味,還增加了蕎麵、玉米麵等等。形狀也從原來大大的一個,到可以利用小碗、小甑子等容器,變成了玲瓏可愛的造型。有的還加上了不同口味的內餡。

這是過年期間去市場拍到的,現在的蒸糕,這個是蕎麵的,顏色深黃,做法有點類似發糕。雖然現在用的是金屬的蒸籠,也一樣是圓形的,切成小塊稱重出售,看上哪塊買哪塊。類似的也有米糕,是白色的。此外還有比較傳統的,一層糖一層糕粉的那種。

這個是現在比較新款的小蒸糕,白色的是米糕,黃色的是蕎糕,裡面還有豆沙餡。賣相比較好看。我們習慣買來做早點。

蒸糕好吃不貴

蒸糕作為我們的日常小吃,真心覺得好吃不貴。它的原材料都比較平民化,只是蒸制過程比較費時費力。但是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還是很值得的。

我常買蒸糕的那家,大嬸用一個小三輪車,每天四個大蒸籠,各是蕎麵、糯米麵、玉米麵,傳統蒸法和不分層的蒸法幾種,總之每天不少於四籠,不到中午就能賣光。我今年回去每天買一種,最貴的一天也就是10塊錢,拿回家切一切,搭配豆漿都夠一家人的早餐了。

如果追求糖在口中化開的感覺,還有糯米柔韌充滿彈性的口感,建議你嚐嚐傳統的蒸法制作的蒸糕。不用擔心太甜或者發胖,雲南作為傳統的甘蔗種植和榨糖基地,大家都是用紅糖來製作,吃起來實際上很健康。如果不喜歡吃紅糖,建議選擇這種類似發糕的蒸糕,口感蓬鬆柔軟,帶一點發酵過後的淡淡酸味,吃起來也很好吃。

歡迎關注我,我是食言素語,一個認為吃很重要,致力於吃得健康,吃得開心的吃貨。樂於和你分享各種美食資訊。


食言素語


一說到這雲南米糕,令壹周君嘴直饞,對它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軟軟的嫩嫩的,喜食甜食的壹周君吃起來幸福感爆棚。



米糕在大理白族地區比較盛行,壹周君也是在那裡第一次品嚐到雲南蒸米糕。米糕清香軟糯,咬一口在嘴裡,待其滿滿融化,那種感覺十分美妙。除去香甜這一特點之外,吃了它之後還會有明顯的飽腹感,能很好起到充飢解饞的作用。

據當地人介紹,雲南省的農村地區的居民大多數都會做蒸米糕,只不過以前日子窮苦的時候,一般農家是不會在平日裡吃的,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蒸上幾次熱氣騰騰的米糕,而且因為“糕”與“高”同音,人們也圖它有步步高昇之意選擇在節日裡做。



米糕的種類和樣貌其實還是蠻豐富多彩的,因為不同的人家會有不同的做法,雖然基本的做法相同,但在那基礎之上還會有所創新。比如有的人會在米糕中間夾層,採用棗泥龍眼等做成中間的夾層,然和將不同的米糕粘合在一起,外觀美麗又大方,有的還會將蒸米糕用的白糖換成紅糖等。

歷史上極具盛名的米糕出自兩個地方,一個是雲南鶴慶一個是巍山。鶴慶的米糕製作主要原料是米粉,巍山則是以青豆小糕名揚萬里,實際上就是米與青豆合做的糕。

雲南作為稻米的故鄉,米麵雜糧等食材的製作已經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了,所以究竟磨練的米糕的味道自然是不容小覷的。米糕主要分幹糕和水糕兩種。光看名字他們的做法可能大相徑庭,但其實製作工序都是差不多的。



水糕只不過是在幹糕的製作工序上多了在米粉上撒上糯米麵這一步,然後再把紅糖細末撒在糕面上等待它慢慢融化後再撒上芝麻等食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